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江桥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抗体
  • 4篇骨桥
  • 4篇骨桥蛋白
  • 3篇泡球蚴
  • 3篇细胞
  • 2篇蛋白抗体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模型
  • 2篇泡状棘球蚴
  • 2篇侵袭性
  • 2篇侵袭性生长
  • 2篇细胞因子
  • 2篇抗O
  • 2篇棘球蚴
  • 2篇PN
  • 1篇泡状棘球蚴病
  • 1篇组织细胞
  • 1篇细胞因子水平
  • 1篇抗体抑制

机构

  • 5篇石河子大学医...
  • 4篇石河子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赵江桥
  • 5篇张示杰
  • 4篇吴向未
  • 4篇张永国
  • 4篇张龙
  • 4篇彭心宇
  • 4篇孙红
  • 4篇杨宏强
  • 3篇曹玉文
  • 2篇陈孝平
  • 1篇吕海龙
  • 1篇盛磊

传媒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抗骨桥蛋白抗体抑制肝泡型棘球蚴侵袭性生长和转移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外源性给予抗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抗体,观察其对肝泡型棘球蚴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接种泡型棘球蚴组织混悬液的方法(0.1 ml/只,约含原头节400个),建立肝泡型棘球蚴沙鼠模型18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于接种后当天经尾静脉分别注射0.15 ml抗OPN抗体(效价1∶32)和沙鼠注射用的兔血清,共注射17次,前7次每次间隔2 d,后10次每次间隔1周。模型组未作处理。上述3组沙鼠分别于感染后1、20、40、60、80和100 d随机各处死10只沙鼠,观察泡型棘球蚴的生长和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各组沙鼠肝泡型棘球蚴组织中OPN的表达情况。于感染后100 d乙醚轻度麻醉沙鼠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用ELISA测定沙鼠血清中OPN的含量。结果感染后1、20、40、60和80 d,实验组与对照组和模型组囊湿重、胸腔淋巴结转移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100 d,实验组囊湿重、胸腔淋巴结转移率[(7.28±0.38)g、20%]均低于对照组[(9.70±0.61)g、70%]和模型组[(9.32±0.73)g、70%](P<0.05)。免疫组化SP法结果显示,在肝泡型棘球蚴组织中有OPN不同程度的表达,均定位于细胞浆,呈黄色、棕黄色或棕褐色,主要分布在肝泡型棘球蚴纤维囊壁的生发层。感染后1、20、40、60和80 d,实验组与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骨桥蛋白在肝泡型棘球蚴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后100 d,实验组骨桥蛋白在肝泡型棘球蚴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80%)和模型组(80%)(P<0.05),且实验组血清中OPN含量[(30.90±2.25)ng/μl]显著低于对照组[(41.03±2.76)ng/μl]和模型组[(42.39±2.85)ng/μl](P<0.05)。结论抗OPN抗体可以降低沙鼠肝泡型棘球蚴组织和血清中OPN的水平,阻断OPN的功能,可抑制泡型棘球蚴的侵袭性生长和转移。
张示杰张龙赵江桥张永国吴向未彭心宇曹玉文杨宏强吕海龙孙红陈孝平
关键词:侵袭性生长
抗OPN抗体干预感染泡球蚴沙鼠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人工接种泡球蚴(EM)沙鼠在抗骨桥蛋白(OPN)抗体干预下体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5和IL-10水平动态变化,探讨抗OPN抗体对泡球蚴感染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注射的方法,用20%泡球蚴组织混悬液感染长爪沙鼠180只,每只0.1ml,建立肝泡球蚴病(AE)沙鼠模型。将感染沙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60只。实验组沙鼠接种泡球蚴后当天经尾静脉注射抗OPN抗体,每次0.15ml,每隔两日注射一次,注射7次后,每隔1周注射一次;对照组沙鼠经尾静脉注射兔血清(时间和剂量同上);空白组为单纯模型组。分别于感染1、20、40、60、80和100d后,各组随机选取10只沙鼠,摘眼球取血,离心,收集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TNF-α、IL-5和IL-10含量。结果感染100d时实验组IL-10为(77.93±4.13)pg/ml,对照组为(82.46±4.24)pg/ml,空白组为(84.69±5.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段的IL-10水平及各时间段其他3种细胞因子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与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共同参与宿主抗肝泡球蚴免疫。抗OPN抗体可能对血清IL-10表达水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赵江桥张示杰盛磊吴向未彭心宇张永国张龙杨宏强孙红
关键词:骨桥蛋白抗体泡球蚴细胞因子
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抗OPN抗体与其侵袭性生长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建立沙鼠肝泡状棘球蚴动物模型,通过检测其血清中OPN、MMP-2和TGF-β1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研究OPN、MMP-2和TGF-β1在沙鼠肝泡状棘球蚴侵袭性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外源性的给予抗OPN抗体,观察抗O...
赵江桥
关键词:细胞因子侵袭性生长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泡状棘球蚴病动物模型及其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泡状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我国主要流行于西北和西南地区,给人类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建立稳定、持续的动物模型可以帮助寻找合适的控制方法并筛选和研制有效的治疗药物。本文就泡状棘球蚴病的动物模型、防治现状等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赵江桥张示杰
关键词:泡状棘球蚴病动物模型
抗骨桥蛋白抗体对沙鼠肝泡球蚴组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抗骨桥蛋白(OPN)抗体对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选长爪沙鼠30只,采用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接种泡状棘球蚴组织混悬液的方法建立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抗OPN抗体干预,10只)、对照组(兔血清干预,10只)和模型组(无干预,10只)。于100d后剖杀所有沙鼠,取肝泡状棘球蚴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IL-2,IL-5,IL-10及TNF-α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泡状棘球蚴的沙鼠肝脏和腹腔中见大小不等的团块状囊泡。IL-2,IL-5及TNF-α在实验组、对照组与模型组间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IL-10的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模型组(P<0.05)。结论 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与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共同参与了宿主抗肝泡状棘球蚴免疫。抗OPN抗体可使IL-10的表达减低。
张永国张示杰赵江桥张龙曹玉文彭心宇吴向未杨宏强孙红
关键词:骨桥蛋白抗体泡状棘球蚴
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骨桥蛋白与IL-10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检测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20%泡状棘球蚴组织混悬液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注射感染长爪沙鼠60只,每只0.1mL,建立肝泡状棘球蚴长爪沙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无干预,40只)和实验组(抗OPN抗体干预,20只)。感染至100d时剖杀所有长爪沙鼠,观察泡状棘球蚴生长和转移情况,取长爪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和转移灶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和转移灶中OPN及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60只长爪沙鼠全部感染肝泡状棘球蚴。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肝泡状棘球蚴组织可见OPN及IL-10不同程度的表达。模型组中OPN和IL-10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72.5%(29/40)和65%(26/40),OPN及IL-10主要分布在肝泡状棘球蚴纤维囊壁,阳性产物均定位于细胞浆。65%(26/40)的长爪沙鼠模型经病理证实发生胸廓内淋巴结转移,伴有胸廓淋巴结转移的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OPN及IL-10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84.6%(22/26)、76.9%(20/26),均高于未发生胸廓淋巴结转移的肝泡状棘球蚴组织(50%、42.9%)(P<0.05)。实验组OPN和IL-10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40%(8/20)和35%(7/20)。OPN与IL-10表达呈正相关(r=0.605,P=0.000)。结论 OPN阳性表达可能与肝泡状棘球蚴的转移有关,OPN与IL-10可能在肝泡状棘球蚴的生长中起协同作用。
张示杰张永国吴向未曹玉文赵江桥张龙杨宏强孙红彭心宇陈孝平
关键词:骨桥蛋白白细胞介素-10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