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亚
- 作品数:10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卢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卢湾区“世博会”地区虫媒本底调查
- 卢湾区部分地区在几年后即将成为“世博会”会场,为了解未改建前“世博会”会场的虫害情况,为病媒防制工作提供依据,于2004年5月—11月开展了卫生害虫本底调查。 1、调查范围以卢浦大桥以东,南浦大桥以西,黄浦江以北,中山南...
- 蒋丽亚周宇才徐康
- 关键词:本底调查丝光绿蝇巨尾阿丽蝇世博会大头金蝇
- 文献传递
- 上海市卢湾区社区除害服务站现况调查
- 【目的】了解2001年我区除害服务站的现状,探讨除害站的建设发展,来迎接加入WTO后PCO的挑战.【方法】通过询问法对我区4个除害站人员队伍和硬件设施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我区除害站人员队伍有待于加强,硬件设施已达到...
- 徐康蒋丽亚
- 关键词:服务站
- 文献传递
- 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初步研究被引量:26
- 2006年
- 目的为科学评价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现场应用效果,探索适合于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蚊虫——白纹伊蚊的监测方法。方法在2005年7—9月白纹伊蚊数量高峰季节,选择3个地区的居民小区、医院、学校、公园、单位等绿化地带,用诱蚊诱卵器与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子,同步比较诱捕白纹伊蚊成蚊、卵的效果。结果在现场诱蚊诱卵器平均诱蚊指数达到29、58%,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1.48只白纹伊蚊成蚊,蚊虫进入诱蚊诱卵器后有2.91%的白纹伊蚊逃逸;诱蚊诱卯器投放后2、3、5、7d内,诱蚊指数有很大的差异.X^2=126.134,P〈0.001,诱蚊指数从投放后第2天的5.05%,增加到第5天的19.16%,第7天的31.29%;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指数最高,达到了50.21%,X^2=56、21,P〈0.001,而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卯器的诱卵指数为31.42%,与配对同步比较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相比(35.64%),诱卵指数有一定差异,X^2=9.907,P〈0.001,这种差异具有地区性;诱蚊诱卵器投放后第1天,产卵的雌性白纹伊蚊开始飞人,第5~6天为高峰,而产卵出现在第2天,第5—6天诱卵指数达到高峰。而同步的陶瓷容器或黑色塑料杯则在投放后第5~6天出现幼虫。结论现场试验初步证明,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卯指数,能够取代常规的白纹伊蚊监测手段。但是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进一步研究监测技术,配套措施以及评价标准的制定。
- 徐仁权蒋丽亚任文军洪敏冷培恩王士珍
- 关键词:白纹伊蚊诱蚊诱卵器
- 垃圾房顶置式捕蝇笼捕蝇效果研究
- 2006年
- 周宇才蒋丽亚徐康
- 关键词:捕蝇效果房顶环卫设施卫生状况孳生场所
- 两种白纹伊蚊幼虫监测方法现场使用技术研究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通过现场比较实验,进一步研究诱卵杯、诱蚊诱卵器在现场的使用技术,为推广现场应用和评价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06年在白纹伊蚊密度高峰期(6-10月),选择3个市区、1个郊区的居民小区、公园、学校和医院的绿化地带,分别放置含有脱氯水或稻草浸出液的WHO诱卵杯、诱蚊诱卵器,观察其在不同放置高度、不同放置时间内的幼虫阳性情况,并于8—10月在实验环境周围同步检查容器指数(CI)、房屋指数(HI)、布雷图指数(BI),研究2种监测方法与传统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关联度。结果(1)诱卵杯幼虫阳性指数为43.16%,诱蚊诱卵器幼虫阳性指数为27.9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3,P≤0.01),诱蚊诱卵器6—10月诱蚊密度指数(MDI值)在1.79~1.38之间,平均1.56。(2)以稻草浸出液和脱氯水进行监测的数据表明,前者的成蚊容器阳性率、MDI值和幼虫密度明显高于后者,诱蚊诱卵器中稻草浸出液成蚊阳性率是脱氯水的2倍左右。(3)用含有稻草浸出液和脱氯水的2种容器进行监测,发现在市区和郊县环境放置14d后幼虫阳性率和幼虫密度均明显高于7d。(4)放置在地面的诱卵杯和诱蚊诱卵器,幼虫阳性率分别为40.00%和28.12%;而放置在离地1m处的幼虫阳性率分别为16.67%和9.38%,表明放置高度对诱捕效果有较明显的影响(诱卵杯高度问:矿=23.74,P≤0.01;诱蚊诱卵器高度间:矿=3.70,P≤0.05)。(5)8—10月现场实验发现诱蚊诱卵器监测获得的幼虫阳性率与传统监测方法获得的HI、CI、BI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627;与HI,r=0.9832;与CI,r=0.9817;与BI,r=0.7498),诱卵杯监测获得的幼虫阳性率与传统监测方法获得的HI、CI、BI指数间也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r:0.4574;与HI,r=0.9751;与CI,r=0.6313�
- 徐仁权蒋丽亚任文军姬淑红丁丽娟冷培恩
- 关键词:诱蚊诱卵器白纹伊蚊
- 白纹伊蚊监测方法的初步探讨
- <正>传统的蚊虫监测方法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反映白纹伊蚊的密度。为及时准确掌握伊蚊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虫媒流行病学分析、评价蚊虫和控制效果提供依据,特制定不同的监测方法进行比较。 1.方法和内容 1.1 监测...
- 蒋丽亚
- 文献传递
- 上海地区白纹伊蚊监测与药物防制研究被引量:50
- 2003年
-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成幼虫的基本生态习性 ,掌握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和现场控制效果 ,为制定登革热应急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幼虫采用 3~ 11月孳生地阳性率调查、人工容器诱卵法与自然界阳性率比较、采集不同水质进行理化分析 ;成虫采用帐诱法和人工小时法比较白纹伊蚊种群数量动态 ;用人诱法观察室内外叮咬频率与光照、温度的关系 ;用幼虫浸液法和模拟现场试验法观察几种杀虫剂的LC50 和持效。结果 ( 1)白纹伊蚊幼虫在自然界出现期为 4~ 11月 ,6~ 8月为高峰 ,人工容器法白纹伊蚊幼虫出现期为 5~ 11月 ,比自然界晚 1个月 ,幼虫高峰与自然界基本一致 ;( 2 )白纹伊蚊幼虫分布十分广泛 ,郊区高于市区 ;以轮胎集中堆放处、公园、废品收购、居民区、建筑工地的孳生率较高 ;幼虫孳生场所以轮胎、缸罐、养花容器、盆桶、瓶等小容器为主。喜欢孳生在 pH均值为7.3 4~ 7.5 6、氯化物均值 46.43~ 98.97mg/L、溶解氧均值 3 .2 167~ 3 .161mg/L、亚硝酸盐氮均值 0 .10 8~0 .0 43 5mg/L的水质中 ;城区与郊区白纹伊蚊孳生与非白纹伊蚊孳生的水体理化指标有所不同 ;( 3 )白纹伊蚊成虫出现期为 4~ 11月 ,成虫高峰为 6~ 8月 ,两种成虫监测方法捕获的成虫数量以帐诱?
- 徐仁权蔡恩茂徐友祥王士珍蒋丽亚刘丽军任文军
- 关键词:白纹伊蚊药物防制
- 卢湾区2001~2002年危害登革热传入危险程度现状监测
- 登革热病毒是由媒介昆虫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的。历年来,本区虽未出现登革热病人,但在蚊幼孳生地调查中,白纹伊蚊的阳性率都高于其它蚊幼。为了解传播登革热媒介种群,防制登革热病在本区发生,二年来,对媒介蚊虫种群进行现况调查,...
- 蒋丽亚
- 关键词:白纹伊蚊幼虫媒介昆虫登革热
- 文献传递
- 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的现状及滋生习性调查被引量:12
- 2003年
- 目的 掌握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的现状及登革热发生的危险程度 ,了解媒介蚊虫 (白纹伊蚊 )的滋生习性与分布 ,为制定防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4~ 11月每月在长宁、闸北、卢湾、嘉定、闵行 5个区的居民、单位内外的不同环境和容器中采集伊蚊幼虫 ,检查伊蚊幼虫滋生阳性率 ,采用人诱法监测伊蚊成虫的叮咬频率。结果 在上海地区尚未发现埃及伊蚊存在 ,登革热的媒介为白纹伊蚊 ;该蚊幼虫出现期为 4~ 11月 ,数量高峰为 6~ 9月 ;6~ 9月间白纹伊蚊幼虫的房屋指数为 8.90 % ,容器指数 8.5 9% ,布雷图指数 12 .19% ,幼虫密度指数为 2 .16 ;成虫的叮刺指数 8.3只 /30min ,监测值达到WHO三级 ;其媒介数量能达到引起登革热流行的程度 ;白纹伊蚊幼虫滋生广泛 ,但以轮胎、缸罐、花盆、竹节等小容器为主 ;城乡间、不同房屋结构的住区间、不同单位间的白纹伊蚊幼虫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蚊种为白纹伊蚊 ,其媒介数量已处于危险程度 ,一旦传染源进入 ,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登革热的发生与流行 ,应密切关注。必须加强对媒介种群数量动态和媒介能量的监测工作 ,及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 王士珍徐仁权徐友祥任文军蒋丽亚胡家官蔡恩茂
- 关键词:登革热媒介昆虫白纹伊蚊
- 上海地区登革热发生的危险程度监测及媒介的孳生习性调查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掌握上海地区发生登革热的危险程度 ,了解媒介蚊虫孳生习性与分布 ,为制定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在现场不同环境和容器采集蚊虫幼虫与人诱法 ;结果 :①在上海地区未捕到埃及伊蚊 ,②白蚊伊蚊幼虫出现期为 4~ 11月 ,幼虫数量高峰为 6~ 9月 ,③ 6~ 9月间白纹伊蚊的房屋指数 8 9,容器指数 8 5 9,布雷图指数 12 19,幼虫密度指数 2 16,叮刺指数每 3 0min为 8 3只 ,WHO值达Ⅲ级 ,其数量已达到能引起登革热流行的程度 ,④幼虫孳生广泛 ,以轮胎、缸罐、花盆、竹节等小容器为主 ,⑤幼虫阳性率在城乡间 ,不同房屋结构的住区间 ,不同单位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蚊种为白纹伊蚊 ,其媒介数量已处于危险程度 ,应密度关注 ,加强媒介能量监测 。
- 徐仁权王士珍徐友祥任文军蒋丽亚胡家官蔡恩茂
- 关键词:登革热媒介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