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芳
- 作品数:16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被引量:15
- 2006年
- 采用2个纤维品质表现高强的材料和黄河流域棉区的2个主栽抗虫品种配成2个组合,利用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主要纤维品质性状进行5个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品质性状是由一个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效应中,F2分离群体中,比强度的遗传效应最大,为14.36%和8.40%,其次是绒长性状,为9.51%和2.59%。F2:3中的主基因效应与F2接近。主基因显性效应很小,除纤维长度在一个组合中总显性效应(主基因显性效应+多基因显性效应)为较大正值外,其余三个性状在两个组合中均表现负值或接近于0,杂合状态下多数纤维品质性状表型值偏向中亲值或低亲值,分子标记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单纯依靠表型选择效率低,需要依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对主栽品种进行品质改良。
- 王淑芳石玉真刘爱英熊宗伟唐淑荣李俊文王玉红袁有禄
- 关键词:陆地棉纤维品质主基因多基因
- 棉花重要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5年
- 重点综述了棉花研究中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位点及其在染色体或连锁群上的定位。包括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抗病性、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性、形态学性状及生理性状标记。最后分析了棉花分子标记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王淑芳沈新莲袁有禄
- 关键词:棉花分子标记
- 陆海种间杂交铃重和衣分的遗传及其F_1群体优势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以4个陆地棉品种(系)和3个海岛棉品种为亲本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2个,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通过对亲本和F1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为:铃重和衣分都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其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与环境的互作都很小。铃重以加性效应为主,为54.3%,显性效应相对较小,为21.6%。衣分主要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其加性效应和显性同等重要,分别是43.8%和49.8%。铃重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分别为54.3%和75.8%,衣分的狭义遗传率和广义遗传率分别为43.8%和93.6%。铃重和衣分F1均具有显著的负向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F1铃重小于中亲值,偏向低亲值;F1衣分小于中亲值,接近或小于低亲值。在利用海岛棉的优异性状时,要考虑亲本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其性状遗传方式的特点,在进行陆海杂交、高代回交辅助选择时必须考虑性状的遗传效应。铃重可以在早世代进行选择,衣分应在中期世代选择效果较好。
- 石玉真刘爱英李俊文王淑芳袁有禄
- 关键词:海岛棉陆地棉种间杂交铃重衣分
- 与棉花纤维强度主效基因连锁的SSR标记
- 与棉花纤维强度主效基因位点相关的分子标记,用以下方法获得的:利用陆地棉栽培品种中棉所41选系sGK9708和陆地棉优质品系0-153为亲本构建F<Sub>2</Sub>、F<Sub>2∶3</Sub>群体;F<Sub>2...
- 袁有禄孙福鼎石玉真李俊文刘爱英张建宏王淑芳龚举武巩万奎王涛商海红
- 文献传递
- 陆海杂种棉花自然吐絮铃与霜后大铃的纤维品质差异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通过对两套材料(15个海岛棉及其陆海杂种F1与89个陆海杂种BC2F1群体株系)霜后大铃(未正常吐絮)与霜前自然吐絮铃纤维品质性状的分析,结果为除比强度和伸长率外,2003年的15个材料霜后大铃比正常吐絮铃的平均纤维长度短1.15mm、马克隆值降低1.00、整齐度减少2.16,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除纤维长度外,2005年的89个群体株系霜后大铃比自然吐絮棉铃平均纤维比强度增加1.73cN/tex、马克隆值降低1.33、整齐度减少0.49、伸长率增加0.21,差异也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霜后大铃与自然吐絮铃纤维品质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不同材料霜后大铃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与自然吐絮铃的基本一致。这说明了霜后大铃对多数纤维品质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马克隆值和纤维整齐度。但是与自然吐絮棉铃一样,霜后大铃仍能基本反应材料间的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差异,这对陆海杂种棉花纤维品质遗传研究和育种选择意义重大。
- 石玉真刘爱英李俊文张保才王淑芳袁有禄
- 关键词:棉花纤维品质陆海杂种
- 与棉花纤维强度主效基因连锁的SSR标记
- 与棉花纤维强度主效基因位点相关的分子标记,用以下方法获得的:利用陆地棉栽培品种中棉所41选系sGK9708和陆地棉优质品系0-153为亲本构建F<Sub>2</Sub>、F<Sub>2:3</Sub>群体;F<Sub>2...
- 袁有禄孙福鼎石玉真李俊文刘爱英张建宏王淑芳龚举武巩万奎王涛商海红
- 文献传递
- 陆海种间杂交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及其F1群体优势分析被引量:26
- 2008年
- 以4个陆地棉品种(系)和3个海岛棉品种为亲本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12个,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AD)遗传模型,通过对亲本和F1的2年随机区组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为:纤维整齐度受环境的影响较大,纤维长度、强度、麦克隆值及伸长率受环境的影响较小,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所有的性状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显性效应;麦克隆值只受显性效应控制,其它4个性状还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强度以加性效应为主,长度、整齐度和伸长率的显性效应值分别大于相应的加性效应值;所有性状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与环境之间的互作效应都很小。长度、强度、麦克隆值和伸长率的广义遗传率都非常高,整齐度的广义遗传率较小。这些结果表明,除纤维强度外陆海杂种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中显性遗传效应明显,与陆陆杂种及海海杂种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的结果不同。长度、强度、整齐度和伸长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麦克隆值有显著的负向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通过陆海杂交利用海岛棉的优质纤维性状时,强度宜早代选择,而其它性状的选择不宜太早。
- 石玉真刘爱英李俊文王淑芳袁有禄
- 关键词:海岛棉陆地棉种间杂交纤维品质
- 陆地棉纤维相关性状的遗传及分子标记研究
- 本论文将利用来自亚洲棉渐渗的纤维强度突出的陆地棉优质新品系(0-153和0-212)与陆地棉转基因抗虫新品系(9708和6177)为亲本,构建9708×O-153和6177×0-212的F2及F2:3分离群体,通过分子标...
- 王淑芳
- 关键词:陆地棉遗传育种分子标记纤维品质
- 文献传递
- 陆地棉和海岛棉双列杂交的纤维品质遗传分析简报
- 石玉真王淑芳刘爱英袁有禄李俊文张保才
- 文献传递
- 陆地棉纤维相关性状的遗传及分子标记研究
- 王淑芳袁有禄石玉真刘爱英李俊文张保才贾亮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