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元美

作品数:33 被引量:66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卒中
  • 13篇缺血
  • 11篇血性
  • 9篇梗死
  • 8篇血管
  • 7篇急性
  • 6篇缺血性卒中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5篇动脉
  • 5篇血管病
  • 5篇皮质
  • 5篇皮质下
  • 5篇颈动脉
  • 5篇急性缺血
  • 5篇急性缺血性
  • 4篇心脏
  • 4篇溶栓
  • 4篇溶栓治疗
  • 4篇神经心理

机构

  • 3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33篇潘元美
  • 22篇林岩
  • 22篇李焰生
  • 12篇俞羚
  • 11篇陈莺
  • 9篇曹雯炜
  • 9篇徐群
  • 7篇孙亚蒙
  • 7篇施国文
  • 6篇耿介立
  • 6篇管阳太
  • 5篇金海峰
  • 5篇杨立刚
  • 4篇戴若莲
  • 4篇糜建华
  • 4篇宋叶平
  • 3篇周洁茹
  • 3篇吴恒趋
  • 2篇高枚春
  • 2篇朱莹

传媒

  • 18篇神经病学与神...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住院治疗应答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住院治疗应答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急诊收治病房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除外资料不完整的患者.分析了首次卒中患者在住院一周内治疗无应答(定义为NI...
金海峰耿介立曹雯玮林岩俞羚杨立刚陈莺潘元美吴恒趋戴若莲施国文徐群管阳太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响因素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斑块稳定性的因素。方法入选2005~2006年间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4例,超声检查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斑块情况,并与血管性危险因素和代谢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年龄、吸烟、糖尿病史、收缩压、总胆固醇及血清尿酸增高与颈动脉IMT增厚存在独立相关性,而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及脂蛋白(a)增高则可独立预测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性别、高血压史、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和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之间存在独立相关性。结论年龄、吸烟、糖尿病史、收缩压、总胆固醇、脂蛋白(a)及血清尿酸增高可独立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
潘元美李焰生林岩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IMT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炎症因素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9
2008年
目的探讨炎症因素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24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和血液炎症性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炎症因素(单核细胞比例,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血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其中单核细胞比例(ORIMT=1.231,P<0.01;OR斑块=1.175,P<0.05)及血沉增高(ORIMT=1.024,OR斑块=1.029,均P<0.01)具有独立预测性,单核细胞比例的独立预测性最高。炎症因素和斑块稳定性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单核细胞比例及血沉可独立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潘元美李焰生林岩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内膜中层厚度炎症因素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的神经心理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的认知和情感特征。方法对符合SIVD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访谈和神经心理、神经精神检查。结果50例患者平均年龄(70±8)岁,男性占78%,轻度SIVD 20例(40%),中重度30例(60%)。33例诊断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其中24例(72.7%)为血管性认知损害非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在VCI患者中,11例(33.3%)为单一认知域损害,22例(66.7%)为多认知域受损,执行和记忆功能是损害最突出的认知域。本组患者没有语言和空间能力的单独受累。VCI患者39.3%伴抑郁,而非VCI者仅11.8%伴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妄想、幻觉、过度兴奋和夜间不寻常活动仅见于VaD患者。中重度SIVD中患VCI比例显著高于轻度者(P=0.002),伴抑郁的比例亦有增高的趋势(P=0.059)。结论认知障碍在SIVD中常见,但多为V-CIND,以执行功能和记忆损害最为突出,易伴抑郁,提示额叶皮质皮质下环路损伤可能是两者共同损害的主要机制。
徐群曹雯炜潘元美林岩李焰生
关键词: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抑郁
血栓形成的抗栓治疗和预防,第9版:美国胸科医师学院循证的临床实践指南被引量:198
2012年
【缩写】ACS=急性冠脉综合征;AF=心房纤颤;AIS=动脉性缺血性卒中;APLA=抗磷脂抗体;ASA=阿司匹林;AT9=第9版血栓的抗栓治疗和预防:美国胸科医师学院循证的临床实践指南;BMS=裸金属支架;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D=冠状动脉疾病;CDT=导管接触溶栓;CHADS2=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有卒中或TIA病史;
潘元美曹雯炜秦洁行周洁茹金海峰朱莹李焰生Guyatt GHAkl EACrowther MGutterman DDSchu nemann HJ
关键词:抗血小板治疗抗栓治疗血栓形成神经康复
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5例发病时间<3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剂量(0.6~0.9)mg/kg。溶栓前及溶栓后2h、24h及7d接受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个月接受改良Rankin评分,并观察安全性。结果溶栓后7d的NIHSS评分较基线值显著改善(P=0.04),20例完成3个月MRS评估者中,0~1分6例(30%),死亡2例(10%)。症状性脑出血患者2例。基线NIHSS评分高(P=0.002)及完全前循环梗死型(P=0.01)者易发生症状性脑出血。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孙亚蒙潘元美俞羚蒋仙国沈沸周洁茹高建群林岩李焰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
大脑和小脑梗死伴肿胀的管理推荐: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声明被引量:68
2014年
背景和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肿胀的最佳治疗尚不明确,很需要指南来指导如何处理这个严重并发症、如何提供最佳的全面的神经和医学照料以及如何在患者情况恶化面临外科干预的复杂抉择时给予家属最佳的告知。本科学声明为累及大脑或小脑半球的伴肿胀的缺血性卒中提供了早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写作组采用系统文献回顾,参考已发表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病率和死亡率报道、临床和公共卫生指南、行政部门的声明、个人文件及专家观点,对已有证据进行总结并指出现有知识中的空缺。专家组通过MEDLINE、EMBASE和Web of Science搜索直到2013年3月的医学文献,对其中相关的有关成人的文章进行回顾。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的框架组织证据,遵循相关学会的方法对证据的确切性和等级进行分类。本文得到美国心脏协会广泛的内部同行评审。结果确定了脑梗死导致的大脑半球性(累及全部或大部分的大脑中动脉区域)和小脑性(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或小脑上动脉)肿胀的临床标准。预示幕上半球梗死伴肿胀的病情恶化的临床征象包括新发或加重的意识障碍、脑性眼睑下垂和瞳孔变化。对伴肿胀的小脑梗死,意识水平下降是脑干受压的结果,故包括早期出现的角膜反射消失和瞳孔缩小。应确定标准化的定义以促进多中心和以人群为基础的有关发生率、患病率、危险因素和结局的研究。对脑肿胀高危人群的识别必须包括临床和影像学数据。如果大面积卒中患者需要全面的抢救,转入有神经监护的单元是必要的。这些患者最好被送入配备了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的医师,如神经科重症监护医师或血管神经专科医师的重症监护室或卒中单元。综合的医学照料包括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血压控制、液体管理及血糖和体温控制。对于有肿胀的幕上半球缺血性卒中,不�
陈莺林岩俞羚潘元美孙亚蒙高丽糜建华曹雯炜支楠
关键词:小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脑肿胀小脑半球
循证指南更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卒中预防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指南制定分委会的报告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对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在1998年发表的非瓣膜性房颤卒中(NVAF)预防策略的内容予以更新,包括对于不明原因的卒中,不同技术手段发现隐匿性NVAF如何?哪种治疗更能减少卒中风险且出血风险最小?方法系统文献回顾,改良的Delphi方法形成推荐。结果对于近期的隐源性卒中,心脏节律监测很可能会检出到隐匿的NVAF。对于NVAF患者,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抗凝预防卒中的效果至少与华法林相当,且颅内出血的风险低。三氟柳联合醋硝香豆醇可能比单用醋硝香豆醇更能降低卒中风险。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预防卒中的效果不及华法林,但颅内出血的风险低。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更能降低卒中风险,但会增加严重出血的风险。阿哌沙班比阿司匹林更能减少卒中风险,而出血风险相似。结论临床医师可对隐源性卒中患者进行门诊心脏节律监测以发现隐匿性NVAF(C级),必须常规地对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卒中史的NVAF患者予以抗凝治疗(B级)。对于需要抗凝的NVAF患者应该慎重选择抗凝剂。
高丽潘元美陈莺林岩
关键词:卒中风险心脏节律隐源性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提高对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MELAS)综合征的临床认识水平。方法:报道1例MELAS综合征患者的诊疗经过,结合文献复习,重点讨论MELA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疗思路。结果:1例MELAS综合征患者以卒中样发作为首发表现,继而出现癫痫样发作,脑脊液和血清相关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线粒体疾病基因检测结果提示为m.3243A>G。最终诊断为MELAS综合征。结论:MELAS综合征是线粒体脑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可以累及以脑和肌组织为主的全身多个系统,其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而易于漏诊和误诊,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不良。因此,早期识别MELAS综合征尤为重要,以期做到早诊断和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王侃潘元美管阳太
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线粒体脑肌病卒中癫痫
垂体卒中导致脑梗死的系统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文献,总结有垂体卒中导致的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增进对之认识。方法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维普和万方电子数据库,对1950年~2011年间有关垂体卒中所致脑梗死的病例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英文文献19篇,共计患者21例,临床症状主要为意识障碍(81.0%)、突发的头痛(76.2%)、视力障碍(61.9%)、眼外肌麻痹(52.4%)和偏瘫(71.4%)等。52.4%的患者累及多支血管。机械性压迫和血管痉挛是垂体卒中所致脑梗死的主要机制。16例患者接受了经蝶或经颅手术治疗,接受急诊手术的7例中有4例(57.1%)患者出现死亡,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患者(P<0.05)。结论垂体卒中所致脑梗死临床症状危重,预后较差,急诊手术的死亡风险较大。
潘元美李焰生
关键词:垂体卒中脑梗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