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丰
- 作品数:227 被引量:1,14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2005-2007年广东省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监测质量,探讨消毒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医院感染监控力度。方法收集2005-2007年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统一的技术方案对医疗机构进行消毒质量监测的数据,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存在的问题。结果2005-2007年全省医疗机构消毒监测样品总数依次为142 969、140 014、161 991份,合格率依次为91.10%、90.71%、91.22%,总合格率为91.02%。3年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4,P>0.05)。3年间市、县、镇三级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监测合格率依次为93.59%、93.94%、89.34%,有统计学意义,呈市、县级别的合格率均比镇级高的趋势。监测项目中,以使用中消毒液的合格率97.62%为最高,其次为压力蒸汽灭菌效果95.98%和灭菌医疗用品95.63%。医务人员手合格率为90.67%,空气中细菌含量的合格率最低,仅为73.25%。经比较各类监测项目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68.34,P<0.05)。结论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消毒监测侧重点应有所不同,镇以下医疗机构是今后消毒监测工作的重点。
- 韩佳音林锦炎林立丰易建荣卢文成
- 关键词:消毒
- 2009—2013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2009—2013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水平及癌谱特征。方法基于2009—2013年广东省广州、深圳、中山、江门和四会等5个登记地区的肿瘤登记数据,按照性别和年龄分层,结合2009—2013年的人口数据,估计珠江三角洲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等指标,其中中标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世标率采用Segi′s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分析分性别、年龄的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水平及顺位。结果 2009—2013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62.50/10万(其中男性274.76/10万,女性249.49/10万),中标率为225.63/10万,世标率为219.88/10万。死亡率为175.51/10万(其中男性222.92/10万、女性127.46/10万),中标率为116.02/10万,世标率为114.31/10万。珠江三角洲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在40岁以前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发病率快速上升,尤其是男性,发病率在80~84岁组达到发病高峰,然后开始下降。恶性肿瘤死亡率在50岁以前处于较低水平,然后缓慢增高,在85岁及以上组达到高峰。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依次是女性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鼻咽癌,死亡前5位依次是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鼻咽癌。结论珠江三角洲地区恶性肿瘤负担较重,恶性肿瘤流行情况有其自身特点,肺癌、结直肠癌、鼻咽癌、女性乳腺癌以及男性肝癌是主要癌种,应予以重点防治。
- 夏亮许燕君许晓君孟瑞琳林立丰
- 关键词:恶性肿瘤肿瘤登记发病珠江三角洲
- 广东省2012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被引量:37
- 2016年
- [目的]对2015年收集的广东省各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2年恶性肿瘤登记资料进行分析,估计广东省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水平。[方法]全省共收到9个登记处上报的2012年肿瘤登记数据,通过审核和评估,共8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符合入选标准。将入选的登记处按地区(城乡)、性别以及年龄别、肿瘤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层,结合2012年全省人口数据,估计全省恶性肿瘤合计和主要肿瘤的发病、死亡情况。标化率采用全国2000年人口普查和世界Segi’s人口结构为标准。[结果 ]全省8个肿瘤登记处共覆盖登记人口15 084 942人,占全省总人口17.47%。病理诊断比例为72.84%,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0.87%,死亡/发病比为0.56。据估计,广东省2012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21.1万例,死亡病例约11.7万例。全省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50.20/10万(男性265.39/10万,女性234.29/10万),中国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中标率)为207.04/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为201.34/10万,累积率(0~74岁)为22.91%。城市地区发病率为267.25/10万,中标率为221.43/10万,农村地区发病率为215.51/10万,中标率为178.77/10万。全省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48.44/10万(男性190.95/10万,女性105.06/10万),中标率为103.73/10万,世标率为102.44/10万,累积率(0~74岁)为11.68%。城市地区死亡率为164.57/10万,中标率为105.46/10万,农村地区死亡率为124.63/10万,中标率99.97/10万。肺癌、肝癌、女性乳腺癌、结肠癌和鼻咽癌是广东省恶性肿瘤发病的前5位,肺癌、肝癌、结肠癌、胃癌和鼻咽癌是前5位的肿瘤死因。[结论]肺癌、肝癌、结肠癌、女性乳腺癌以及鼻咽癌的疾病负担沉重,是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在肿瘤防控工作中,针对不同癌种进行早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疾病负担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 孟瑞琳许燕君林立丰魏矿荣陈万青郑荣寿
- 关键词:肿瘤登记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
- 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抗药性现状与预防对策探讨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 调查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 ,以提出预防蚊虫产生抗药性的相应对策。方法 在广州市城区采集白纹伊蚊 ,在实验室繁殖 1~ 2代后 ,采用液浸法测定其对8种常用杀虫剂的半数致死浓度。结果 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对仲丁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剂的抗药性指数为 2 2 1~ 3 6 0 ,对马拉硫磷、敌敌畏、残杀威、右旋丙烯菊酯、氯菊酯等杀虫剂的抗药性指数为 1 16~ 1 77。结论 广州市城区白纹伊蚊对仲丁威、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杀虫剂已产生抗药性 ,对马拉硫磷、敌敌畏、残杀威、右旋丙烯菊酯等杀虫剂尚未产生抗药性。今后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
- 蔡松武段金花卢文成易建荣阴伟雄张贤昌林立丰
- 关键词:白纹伊蚊抗药性
- 聚二甲基硅氧烷水膜对3种蚊虫的实验室控制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评价和比较实验室条件下聚二甲基硅氧烷水膜对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不同龄期幼虫和蛹的防治效果。方法挑选不同龄期的幼虫和蛹各30只,分别置于1 ml/m^(2)水膜的水体中,在实验室环境或人工培养箱设置的不同温度下观察幼虫或蛹的生长、发育及死亡情况,通过Excel 2016和SPSS 27.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幼虫或蛹接触水膜后的生存曲线,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组的幼虫长度。结果在1 ml/m^(2)的水膜作用下,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Ⅰ~Ⅱ龄幼虫的半数致死时间分别为2.67、7.04和6.45 d,Ⅲ~Ⅳ龄幼虫分别为0.53、1.64和1.71 d,蛹分别为96.68、115.54和109.77 min;饲养7 d后,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水膜组平均虫体长度分别为(3.28±0.40)、(3.17±0.61)和(3.21±0.47)mm,明显小于相应的对照组(均P<0.001);在20、25、30和35℃下水膜组幼虫的死亡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致倦库蚊第1天的死亡率分别为66.67%、71.11%、91.11%和100%,白纹伊蚊分别为8.89%、30.00%、55.56%和81.11%,埃及伊蚊分别为14.44%、25.56%、56.67%和75.56%。结论聚二甲基硅氧烷水膜对3种蚊幼虫及蛹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抑制幼蚊的生长发育,同时环境温度的升高对水膜的功效有促进作用,适合于多种蚊虫的防控。
- 张铭洧段金花邓惠芦瑞鹏陈宗晶林立丰
- 关键词:致倦库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
- 登革1型和2型病毒混合感染样本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 2018年
- 本文旨在建立检测登革1型和2型病毒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为登革热的诊断和预测提供技术支撑。依据登革1型和2型病毒的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同时检测两个血清型登革病毒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检测出登1型和2型病毒,与登革3型、4型病毒、黄热病毒、流感H3N2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对登革1型和登革2型的灵敏度均为102copies/μL。应用该方法,可检测出登革1型和2型病毒混合感染C6/36后不同时间点病毒复制动态。在两个血清型登革病毒混合感染C6/36细胞72~120 h登革2型病毒的拷贝数与单独感染时登革2型病毒的拷贝数相比显著下降。上述研究证实建立的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能够用于登革型和2型病毒混合感染样本的检测。
- 孙爱娟林立丰兰策介刘钦梅高剑周洁李春晓石清明邢丹张恒端董言德郭晓霞赵彤言
- 关键词:登革2型病毒
- 基准剂量法在突发性镉污染饮用水应急阈值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应用基准剂量法(BMD)探讨突发性镉污染饮用水应急阈值。方法将40只健康4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纯净水)组和11.42、7.62、5.07 mg/kg氯化镉染毒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10 ml/kg,每天1次,连续4周。测定股骨重量、骨钙含量、骨密度。采用BMD 2.7版软件包计算BMD及其95%CI下限值(BMDL)。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氯化镉染毒组大鼠的股骨质量、骨钙含量均下降(P<0.05),7.62mg/kg氯化镉染毒组大鼠的股骨中点骨密度及11.42 mg/kg氯化镉染毒组大鼠的股骨远端骨密度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软件模型拟合最佳BMDL值为1.22 mg/kg;以此为参考,计算突发性水污染饮用水镉应急阈值为0.02 mg/L。结论本研究采用BMD法计算得出的突发性水污染饮用水镉应急阈值,可为国内镉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 林立丰潘尚霞王凤岩周轶琳茅莉娜吴和岩
- 关键词:镉骨损伤
- 夏季气温和湿度暴露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联合效应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夏季气温和湿度暴露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广东省、浙江省、湖南省、云南省和吉林省等多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2006—2017年共124个市(自治州)的夏季人群非意外死亡时间序列资料,分别从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和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获取各研究市与死亡同期的气象数据和污染物数据。运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别拟合气温、湿度与人群死亡风险的暴露反应关系。运用分位数g计算回归(quantile g-computation,qgcomp)模型评估气温和湿度复合暴露对人群非意外死亡的联合效应。结果夏季气温与人群死亡风险的累计死亡效应呈“J”型,而湿度与死亡之间的暴露-反应关系则呈倒“J”型。气温和湿度复合暴露与人群非意外死亡风险的关联呈非线性关系,以复合暴露的第一分位数作为参考,第二、三、四分位数对应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分别是1.01(95%CI:1.00~1.02)、1.04(95%CI:1.02~1.05)和1.08(95%CI:1.05~1.10),其中男性、≥65岁人群以及脑血管疾病患者是敏感人群,中部地区人群危险性较低。气温和湿度在全人群联合效应中的贡献分别为84.92%和15.08%,男性与≥65岁人群的气温效应占比大于同亚组人群,分别为86.98%和86.16%,北方、中部和南方地区气温效应占比均在80%左右。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气温效应占比分别为68.01%、72.44%和71.46%。结论在夏季随着气温和湿度均升高,人群的非意外死亡风险增加,气温在联合效应中的贡献占比较高。性别、年龄、地区和患病情况均对气温和湿度的联合死亡效应有修饰作用。
- 方雯林自强孟瑞琳何冠豪侯筑林周脉耕周纯良肖义泽俞敏黄飙许晓君林立丰肖建鹏金东辉秦明芳殷鹏许意清胡建雄刘涛黄存瑞马文军
- 关键词:气温
- 蚊香药效与现场预防蚊虫叮咬效果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研究蚊香实验室药效与现场实际应用效果及蚊香使用时间长短对防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现行蚊香药效试验及评价标准的适用性;方法:根据GB 13917.4-92使用实验室和野外品系的致倦库蚊进行试验及现场人诱叮咬试验;结果:0.2%富右旋反式烯丙菊酯盘香对实验室敏感蚊虫的KT50为4.89 min~5.24 min,24 h死亡率为73.7%~78%;对野外品系蚊虫的KT50为7.91 min~7.98 min,24 h死亡率为48.7%~50.3%;在现场窗户微开时应用该盘香能有效预防蚊虫叮咬,但蚊香点燃结束后2.5 h,蚊虫叮咬率为13.3次/h;结论:0.2%富右旋反式烯丙菊酯盘香,在现场使用能有效预防蚊虫叮咬,但保护时间与蚊香使用时间有关。试验结果同时反映现行的蚊香试验和评价标准难以全面评价蚊香实际使用效果,有必要应用野外蚊虫进行测试并研究抗药性与药效关系。
- 何志礼卢文成徐振声蔡松武林立丰
- 关键词:蚊香药效蚊虫叮咬
- 广东省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调查被引量:1
- 1998年
- 本文采用自动微量点滴法测定我省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显示:我省家蝇对氯菊酯、溴氰菊酯、巴沙、敌敌畏均有一定的抗性;抗性水平比5年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 张紫虹郝瑞丰林立丰刘礼平卢文成蔡松武
- 关键词:家蝇抗药性氯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