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显声

作品数:16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椎管
  • 3篇磷酸钙
  • 3篇磷酸钙骨水泥
  • 3篇结核
  • 3篇颈椎
  • 3篇颗粒骨
  • 3篇骨水泥
  • 2篇胸椎
  • 2篇胸椎结核
  • 2篇植骨
  • 2篇融合术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缺损
  • 2篇自体
  • 2篇微小颗粒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移植
  • 2篇内固定
  • 2篇脊柱

机构

  • 14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解放军第21...

作者

  • 16篇杨显声
  • 11篇闫景龙
  • 7篇王新涛
  • 6篇关国发
  • 4篇徐公平
  • 4篇祖佳宁
  • 4篇夏景君
  • 4篇麻松
  • 4篇张志鹏
  • 2篇周长龙
  • 2篇奚春阳
  • 2篇姚猛
  • 2篇高吉昌
  • 2篇晁民
  • 2篇姜永庆
  • 2篇王长纯
  • 2篇迟志永
  • 2篇陈立民
  • 2篇王正雷
  • 1篇许大峰

传媒

  • 2篇伤残医学杂志
  • 2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肋横突病灶清除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接受病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0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部位在胸椎,侵犯2个椎体
杨显声闫景龙徐公平夏景君张志鹏祖佳宁关国发王新涛
大鼠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骨诱导活性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观察大鼠微小颗粒骨修复骨缺损的过程中骨生长因子的表达。探讨微小颗粒骨的骨诱导活性和成骨机制。方法 取雄性DA大鼠120只,切除双侧前肢桡骨中段4mm骨质,建立大鼠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取自体髂骨进行移植,根据移植骨块的大小,分为块状骨组和微小颗粒骨组(直径分别为2mm和300.500μm)。将块状骨植入左侧骨缺损中,微小颗粒骨植入右侧骨缺损中。对照组取出髂骨,不进行骨移植(n=8)。术后1、4天和1、2、4、6、10周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缺损的修复程度。同时于移植处取骨.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RT—PCR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 术后10周。X线检查块状骨组骨缺损区,可见有骨性连接,但骨髓腔未完全再通;微小颗粒骨组骨缺损已修复,骨髓腔再通完全。光镜下块状骨组骨吸收缓慢,编织骨和新生的骨小梁形成晚;微小颗粒骨组骨吸收早。移植2周时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间充质细胞、新生的血管和新生的骨质;术后10周时板层骨形成,骨髓腔再通。微小颗粒骨BMP-2mRNA和TGF-β1mRNA的表达高峰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在术后2周时,微小颗粒骨组为1.380±0216和1.492±0.261,块状骨组为0.793±0.147和1.065±0.12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82、7.495。P〈0.05)。结论 微小颗粒骨与块状骨相比具有更强的骨诱导活性和成骨效果。
王新涛闫景龙杨显声麻松周长龙奚春阳
关键词:骨诱导
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中骨细胞转归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修复骨缺损过程中,供体骨内细胞转归的情况.方法近交系DA大鼠174只,其中雄性大鼠58只,作为供体;雌性大鼠116只,作为受体.将受体随机分为块状骨组、颗粒骨组和空白对照组,建立大鼠桡骨骨缺损模型,取雄性大鼠髂骨为供体骨,分别制成直径为2 mm的骨块和直径为0.3~0.5 mm的颗粒骨,植入骨缺损,分别于术后1、4 d和1、2、4、6、10周取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观察受体骨组织中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各组的组织学改变. 结果块状骨组在移植早期Sry的表达逐渐减少,至1周消失,4周后再次出现,并且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多;颗粒骨组Sry的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但各时间段均有Sry的表达.在同一时间点,颗粒骨较块状骨有更多的骨细胞存活,其成骨效果优于块状骨. 结论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修复骨缺损时均有供体骨细胞参与,但颗粒骨内有更多的骨细胞存活,这些骨细胞参与骨缺损修复的各个阶段,并能加速骨缺损的修复,为临床上修复骨缺损和脊柱融合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方法.
王新涛闫景龙麻松吕松岑杨显声
关键词:骨移植物骨细胞骨缺损脊柱融合
微小颗粒骨移植骨细胞活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观察微小颗粒骨在移植修复骨缺损过程中的骨细胞存活情况和生物活性。方法建立大鼠桡骨骨缺损模型,近交系DA大鼠88只,其中雄性大鼠28只,作为供体;雌性大鼠60只,作为受体。将受体随机分为块状骨组(n=56)、微小颗粒骨组(n=56)和空白对照组(n=4),取雄性大鼠髂骨为供体骨,分别制成直径为2mm的骨块和直径为300~500μm的微小颗粒骨,植入骨缺损,于术后1d、4d、1周、2周、4周、6周、10周取材,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受体内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磷酸酶(ALP)和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块状骨组在移植早期Sry的表达逐渐减少,至1周消失,4周后再次出现,并且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多;微小颗粒骨组各时间段均有Sry的表达,在同一时间点,微小颗粒骨组Sry的阳性细胞数多于块状骨组(P〈0.05),两种骨移植物中参与修复骨缺损的细胞类型不同。微小颗粒骨内和周围组织中BMP-2、TGF-β1、ALP和Ⅰ型胶原的阳性细胞数在术后2周内多于块状骨组(P〈0.05)。结论微小颗粒骨与块状骨修复骨缺损时均有供体骨细胞参与,但微小颗粒骨内有更多的骨细胞存活。微小颗粒骨内存活的骨细胞具有生物学活性,合成并分泌骨生长因子和骨基质蛋白,可以加速骨缺损的修复。
王新涛闫景龙杨显声麻松周长龙奚春阳
关键词:骨生成骨细胞
颈椎管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并椎体转移1例报告被引量:4
2007年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皮肤,粘膜,发生于神经系统较少见,且多为转移性,原发于椎管内并椎体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则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造如下。
关国发祖佳宁杨显声闫景龙张志鹏徐公平夏景君王新涛
关键词: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椎管内椎体神经系统
强椎结核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颈椎结核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本组10例患者,平均年龄30岁。男性4例;女性6 例。本组病例有4例累及3个椎体2个椎间盘(40%);4 例累及4个椎体3个椎间盘(40%);2例累及2个...
闫景龙杨显声张志鹏夏景君徐公平祖佳宁关国发
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细胞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颗粒骨与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复合细胞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观察移植细胞在动物体内的转归以及复合材料在体内,体外诱导成骨及血管形成的能力。因此,实验中体外分离培...
杨显声
关键词:颗粒骨骨髓基质细胞磷酸钙骨水泥细胞移植骨缺损
文献传递
经肋横突病灶清除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0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胸椎结核患者接受经肋横突入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4例未行内固定手术。观察术后和随访期间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治愈率。结果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6个月时85%植骨愈合,治愈率为90%。结论胸椎结核手术治疗中内固定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术式制定和内固定的选择应根据病变节段、范围和经济情况等综合判断。
杨显声闫景龙迟志永昌广平
关键词:胸椎脊椎融合术内固定器
植骨融合术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腰椎失稳性疾病一直困扰着医学工作者,其病因不明、种类繁多、治疗困难是医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其中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是慢性腰腿痛的病征之一,临床工作者对于如何治疗此疾病进行了大量研究,治疗大致分为保守和手术两种方法,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手法治疗、封闭治疗等,手术治疗DLSS大致包括三步:充分的椎管内减压、钉棒系统的固定和植骨融合术,其中植骨融合术是治疗DLSS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目前临床上植骨融合术方法众多,优缺点各有不同。
田地赵伟杨显声闫景龙
关键词:植骨融合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空洞症6例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脊髓空洞症的新方法: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空洞引流术,评价其在治疗脊髓空洞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脊髓空洞
闫景龙张志鹏夏景君徐公平杨显声王新涛祖佳宁关国发庄金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