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贞兰

作品数:91 被引量:515H指数:1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吉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12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9篇卒中
  • 39篇脑卒中
  • 33篇康复
  • 15篇疗效
  • 12篇卒中后
  • 12篇脑卒中后
  • 11篇体外冲击波
  • 11篇卒中患者
  • 11篇脑卒中患者
  • 9篇疗效观察
  • 8篇偏瘫
  • 8篇痉挛
  • 8篇康复治疗
  • 7篇动功
  • 7篇上肢
  • 6篇运动疗法
  • 6篇体外冲击波治...
  • 6篇偏瘫患者
  • 6篇强制性使用运...
  • 6篇疗法

机构

  • 81篇吉林大学第一...
  • 8篇吉林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长...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长春工业大学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阿拉巴马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吉林体育学院
  • 1篇辽源职业技术...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长春市宽城区...
  • 1篇张家港市南丰...

作者

  • 90篇李贞兰
  • 31篇段好阳
  • 16篇刘福迁
  • 16篇徐国兴
  • 14篇李贺
  • 14篇闫兆红
  • 13篇刘娜
  • 11篇陈晓伟
  • 9篇张红
  • 6篇刘训灿
  • 5篇刘世文
  • 5篇程士欢
  • 4篇安莲华
  • 3篇陈晓伟
  • 2篇赵节绪
  • 2篇王桂芳
  • 2篇怀志刚
  • 2篇闫兆宏
  • 2篇张洪宇
  • 1篇侯雪

传媒

  • 13篇中华物理医学...
  • 9篇中国康复医学...
  • 8篇吉林大学学报...
  • 7篇高校医学教学...
  • 3篇大众医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医学图书馆通...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快乐阅读(开...

年份

  • 11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10篇2018
  • 10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例颅脑损伤植物状态患者残余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重症颅脑损伤早期出现的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一般在损伤后几天至几周内恢复,如3个月内不能恢复则称为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1年内不能恢复则称为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据统计,美国植物状态患者发生率为19/1000000,所产生的医疗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
陈晓伟周宏伟张惠茅马兰张红王琳婧李贞兰
关键词:颅脑损伤植物状态脑功能
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肌肉痉挛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6年
脑卒中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肌痉挛是导致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安全、有效且持久地控制肌痉挛对于功能恢复非常有益。近年来体外冲击波治疗应用于脑卒中肌痉挛,疗效显著,现就其在脑卒中肌痉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李若金张红李贺徐国兴李贞兰
关键词:高能量冲击波脑卒中痉挛
双向运动模式与多向运动模式动态平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Pusher综合征(Pusher syndrome)是脑卒中患者发生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平衡功能障碍,其发生率约为10%—40%[1—2],与我科室近5年统计的脑卒中后Pusher综合征的发生率21.5%基本一致。多数Pusher综合征患者表现为躯干向偏瘫侧倾斜,少数表现为向后侧倾斜,当被动向中线或健侧方向移动身体重心时,躯干会出现抵抗[3—4]。
段好阳刘福迁谢建行闫兆红王立业怀志刚李贞兰
关键词:PUSHER综合征平衡功能障碍身体重心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
动态平衡训练仪中的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影响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 观察动态平衡训练仪中的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和动态平衡训练仪训练,每日1次,每次2h,每周训练6d,连续训练8周。治疗组患者将运动模式设置为任务导向性训练模式接受接受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模式的训练,每日2次,每次20min,每周训练6d,连续训练8周;对照组不接受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只根据治疗师的提示口令,重复“向患侧或健侧倾斜-回归中立位-向健侧或患侧倾斜”动作,每日2次,每次20min,每周训练6d,连续训练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采用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和对侧倾斜量表(SCP)分别评估和比较2组患者的躯干控制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倾斜程度。 结果 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TCT、BBS、MBI和SCP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TCT评分为(42.74±7.3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的(30.26±8.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TCT、BBS、MBI和SCP评分分别为(75.22±7.81)、(48.16±6.47)、(71.31±11.34)和(1.42±1.08)分,均显著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54.63±10.92)、(40.70±5.64)、(63.96±11.32)和(2.62±1.10)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动态平衡训练仪中的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后倾斜综合征患者的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及ADL能力,并明显改善其倾斜程度。
段好阳闫兆红刘福迁刘娜徐国兴李贞兰
关键词:脑卒中视觉反馈任务导向性训练
新医科背景下的康复医学教育改革思考被引量:8
2023年
随着工业革命4.0和生命科学革命3.0时代的到来,以生物医学为支撑的医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健康中国2030”的需求,为此,教育部等部委在2018年10月提出了《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旨在实现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X交叉学科为支撑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将医学知识与相关学科的先进理论进行有机整合,着力培养临床“三基”体系扎实,具备医疗、教学与科研岗位胜任力,能够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因此“新医科”的概念应运而生[1-3]。
吕福现井于玲李贞兰段好阳
关键词:康复医学教育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21年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结合应用,构建科学高效的康复医学教学新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僵化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自主创新实践能力。本文就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连雅雯李贞兰陈晓伟崔银星程士欢刘训灿
关键词:实验教学平台康复医学
一种用于神经康复的仿生外骨骼康复机械手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神经康复的仿生外骨骼康复机械手及方法,涉及手指关节康复技术领域,仿生外骨骼康复机械手包括:采集组件;信息处理组件与采集组件信号连接;机械手组件,机械手组件至少包括用于带动患者的掌指关节运动的第一运动单元...
于志强徐瑞李贞兰
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评定方法及其临床研究
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的常见症状,因此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对其平衡功能进行评定,为平衡训练提供客观依据非常重要.国内外有关平衡功能评定的方法较多,但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研究较为少见...
李贞兰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平衡功能障碍康复治疗
文献传递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尿失禁的综合康复疗效观察
李贞兰闫兆宏李贺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和步行能力的改善作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小腿三头肌,观察其对下肢肌痉挛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探讨肌张力变化与下肢运动功能的关系,研究其在社区康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脑卒中小腿三头肌痉挛患者30例,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治疗组患者小腿三头肌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偏瘫侧下肢肌肉牵伸、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治疗前后进行康复评定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评定。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FM)量表中的下肢部分,步行能力评定采用10米步行测试(10MWT)时间。结果: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M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MAS随访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FMA评分、10MWT时间均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和3个月随访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FMA评分、10MWT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可快速而持久降低肌张力,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下肢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适合在社区康复中推广应用。
陈晓伟程士欢李贺张春生衣爱枝李贞兰
关键词:脑卒中肌痉挛A型肉毒毒素社区康复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