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璐

作品数:11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压
  • 5篇高血压
  • 3篇心肌
  • 2篇蛋白
  • 2篇地平
  • 2篇心病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原发性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小鼠
  • 2篇老年
  • 2篇激动剂
  • 2篇梗死
  • 2篇冠心病
  • 2篇阿折地平
  • 2篇氨氯地平
  • 2篇ATI
  • 1篇蛋白原
  • 1篇电图

机构

  • 1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美国芝加哥大...
  • 1篇河北省人民医...
  • 1篇芝加哥大学

作者

  • 11篇彭璐
  • 7篇赵兴山
  • 2篇康健
  • 2篇张威
  • 2篇张虹
  • 2篇高秉新
  • 2篇张家利
  • 1篇张会英
  • 1篇王红
  • 1篇陈捷
  • 1篇韩仰同
  • 1篇王继红
  • 1篇彭大成
  • 1篇邓丽丽
  • 1篇范丽雯
  • 1篇范军
  • 1篇郭朝晖
  • 1篇兰玲
  • 1篇左庆瑶
  • 1篇甄健存

传媒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肝X受体激动剂ATI-829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2012年
目的:观察新型肝X受体激动剂ATI-829对2型糖尿病KKAy小鼠的血糖、体质量和摄食量及NOD小鼠1型糖尿病发生率的影响,为ATI-829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5只12周龄雄性KKAy 2型糖尿病小鼠分为溶媒对照组、吡格列酮治疗组和ATI-829治疗组。每周进行1次血糖、体质量和摄食量的监测,共给药2周。40只6周龄的雌性1型糖尿病NOD小鼠分为溶媒对照组、传统肝X受体激动剂T1317治疗组和ATI-829治疗组,共给药8周,从小鼠20周龄起,每2周监测1次血糖水平,持续监测至34周龄。结果:在KKAy2型糖尿病小鼠实验中,治疗1周后,各组小鼠血糖水平、体质量和摄食量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吡格列酮治疗组血糖浓度由(30.11±3.94)mmol.L-1降至(14.00±2.78)mmol.L-1,小鼠体质量由(36.96±1.17)g升高到(41.14±0.99)g,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I-829治疗组血糖浓度由(33.28±1.89)mmol.L-1降至(15.89±1.06)mmol.L-1,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体质量由(37.82±0.96)g降至(37.11±0.26)g,但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和ATI-829均不影响小鼠摄食量。在1型糖尿病NOD小鼠实验中,溶媒对照组最终小鼠糖尿病发病率为50%,T1317治疗组发病率达90%,而ATI-829治疗组无小鼠发病,T1317组和ATI-829治疗组发病率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肝X受体激动剂ATI-829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浓度,且不诱导其体质量增加,同时亦可降低小鼠1型糖尿病的发生率。
彭璐赵兴山谢景田彭大成兰玲
关键词:肝X受体激动剂糖尿病
ATI-Ⅲ对2型糖尿病雄性KKAy小鼠的治疗效果
2019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肝X-α受体(LXRα)激动剂ATI-Ⅲ[3α,6α,24-三羟基-22-乙二胺-24,24-二(三氟甲基)-5β-胆烷]在雄性KKAy小鼠中的降糖作用。方法:选择8周大的雄性KKAy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 mg治疗组和20 mg治疗组,每组5只小鼠。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KKAy小鼠治疗前、治疗1周和2周后的血糖浓度、膳食摄入量和体重。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费舍尔最小显著差事后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平均值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治疗2周后,20 mg治疗组[平均血糖浓度(19.15±1.30)mmol·L^-1]与对照组[平均血糖浓度(34.80±1.24)mmol·L^-1]相比,小鼠的血糖水平下降了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g治疗组[平均血糖浓度(26.33±4.23)mmol·L^-1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的血糖水平降低了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10 mg治疗组和20 mg治疗组的小鼠平均体重分别为(33.20±0.31)g和(32.21±0.23)g,每天平均摄取食物量分别为(6.01±0.05)g和(6.00±0.28)g;对照组小鼠平均体重为(32.67±0.07)g,每天平均摄取食物量为(6.08±0.26)g,但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I-Ⅲ可以激活LXRα从而调节小鼠的血糖代谢,降低雄性KKAy小鼠的血糖水平。ATI-Ⅲ的治疗并不影响小鼠的体重和食物的摄取量。
彭璐张威Dacheng PENG
关键词:KKAY小鼠
老年人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临床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积水潭医院 6 0岁以上的职工 378例 ,检测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及纤维蛋白原 ,依据美国糖尿病学会空腹血糖诊断标准分为 3组 :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异常组和正常空腹血糖组 ,对 3组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 4 0例 ,空腹血糖异常组 5 4例 ,空腹血糖正常组 2 84例。糖尿病组体重指数、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正常组 (P <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空腹血糖正常组 (P <0 0 5 ) ;空腹血糖异常组体重指数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正常组(P <0 0 5 ) ;糖尿病组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空腹血糖异常组 (P <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空腹血糖异常组 (P <0 0 5 )。结论 依据美国糖尿病学会标准诊断的老年糖尿病病前状态 (空腹血糖异常阶段 )有低估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倾向 ,需要寻找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筛查方法确定糖尿病病前状态 ,发现并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
王红李明升邓丽丽王继红左庆瑶彭璐郭朝晖
关键词:老年空腹血糖心血管危险因素
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PCI介入治疗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冠心病患者92例,都给予PCI介入手术治疗,在手术前后进行纤维蛋白原与心功能的测定,对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情况与临床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介入手术治疗成功,术后LVESVI与LVEDVI值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LVEF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值为3.66±0.42 g/L,明显低于术前的7.45±0.56 g/L(P<0.05)。围手术期发生心肌梗死8例,发生率为8.7%。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发病与血浆纤维蛋白原、LVESVI、LVEDVI、LVEF值都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LVESVI、LVEDVI、LVEF、年龄为导致冠心病围术期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较高,纤维蛋白原能有效反应病变状况,在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范军康健彭璐赵兴山郝志华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冠心病心肌梗死
核受体LXR与炎症反应在鼠原代脑星形细胞间的相互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LXR信号传导途径与炎症反应在鼠原代脑星形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用核受体LXR、RXR激动剂激活LXR信号传导途径,LPS诱发炎症反应。通过测定脑星形细胞内LXR靶基因脂蛋白E的含量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评估LXR信号传导途径与炎症反应的相互影响。结果LPS诱导的炎症反应通过影响LXR信号途径降低约50%脑星形细胞内脂蛋白E的含量,而激活LXR信号传导途径可降低40%~50%LPS诱导的白细胞介素-1β的产生并减弱其对脂蛋白E含量的影响。结论LXR信号传导途径在维护脑内环境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
彭璐韩仰同陈捷
关键词:脑星形细胞炎症
静脉溶栓治疗对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远期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远期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连续住院治疗的116例AMI的溶栓治疗患者,按临床诊断分成糖尿病组(n=26)、非糖尿病组(n= 90)。根据胸痛症状、心电图ST段抬高和下降情况及心肌酶水平峰值变化,采用中华医学会心血病学分会制定的间接标准及其组合判断方法评定梗塞相关血管是否再通,随访观察和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开始溶栓时间:糖尿病组平均为(5.69±2.24)h,非糖尿病组平均为(4.68±1.80)h,两组比较糖尿病组时间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梗塞血管再通:糖尿病组有13例,再通率为56.5%,非糖尿病组66例,再通率为75.9%,两组再通率相比,糖尿病组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25)。心力衰竭发生率在糖尿病组溶栓后有42.3% (11例),非糖尿病组21.1%(19例),两组发生率比较糖尿病组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病死率在糖尿病组死亡5例(占19.2%),非糖尿病组死亡9例(占10.0%),两组相比,糖尿病组死亡率有增多趋势,但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随访5.6年(2.2~7.5年),糖尿病组病死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仍有较差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其溶栓治疗再通率较低,与糖尿病患者开始溶栓时间延迟有关。
赵兴山范丽雯张源彭璐高秉新张家利康健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梗塞溶栓治疗
高血压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血压及室性心律失常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高血压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冠心痛患者同时行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的临床资料,其中缺血型ST段下移组23例(A组),无ST段偏移组51例(B组),研究2组间的血压及室性心律失常变化。结果A组的24 h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及夜间收缩压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4 h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及夜间舒张压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组的室性期前收缩数目比A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wn分级Ⅲ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在A组的发生率为39.1%,B组发生率为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血压指标升高,室性期前收缩数目虽然不增加,但Lown分级Ⅲ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上升。
赵兴山张源彭璐尹娟张家利高秉新
关键词: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
氨氯地平与阿折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的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并比较氨氯地平及阿折地平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轻中度高血压患者55名,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氨氯地平组和阿折地平组,两组患者均经过2周的药物洗脱期,分别给予8周的氨氯地平(5~10mg/d)或阿折地平(8~16mg/d)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血压的差异,并计算其谷峰比值(T/P)和平滑指数(SI)。结果治疗8周后:(1)与服药前比较,氨氯地平组SBP和DBP分别下降(16.1±11.3)mm Hg和(11.9±6.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阿折地平组SBP和DBP均显著下降(21.2±11.9mm Hg)和(15.4±7.4mm Hg,均为P<0.01)。氨氯地平、阿折地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T/P:氨氯地平组用药后SBP、DBP的T/P分别为63%和92%,阿折地平组SBP与DBP的T/P分别为60%和61%。(3)SI:氨氯地平组分别为SBP(1.27±0.24),DBP(1.33±0.20)。阿折地平组分别为SBP(1.29±0.21),DBP(1.24±0.19)。氨氯地平、阿折地平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折地平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好,两药T/P均符合美国FDA对每天服药1次的抗高血压药T/P>50%的要求。SBP及DBPSI均大于1。
张虹彭璐赵兴山
关键词:高血压氨氯地平阿折地平谷峰比值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143例EH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LVH组及不伴LVH(单纯高血压)组,运用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技术,与正常对照组分别计算BPV。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BPV与LVMI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VH组及不伴LVH组均显示BPV明显升高,L★H组BPV较不伴LVH组明显升高。结论:EH患者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损害参与了高血压的左室重构机制,可能伴随左室重构过程。BPV是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的无创指标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
张虹彭璐冯莉赵兴山
关键词:高血压左室肥厚血压变异性
氨氯地平及阿折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炎性介质hs-CRP和TIMP-1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长效二氢吡啶类(DHPS)降压药物氨氯地平、阿折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炎性介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型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浓度的影响。方法将55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氨氯地平组(28例)和阿折地平组(27例),2组经过2周的药物洗脱期后,分别给予8周的氨氯地平(5~10mg/d)或阿折地平(8~16mg/d)治疗,在治疗前后对血压情况及hs-CRP、TIMP-1进行监测。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血压达标率分别为67.9%和70.4%。氨氯地平组hs-CRP治疗前后分别为(4.48±4.64)mg/L、(1.49±1.62)mg/L,阿折地平组分别为(3.44±1.58)mg/L、(1.19±0.95)mg/L;氨氯地平组TIMP-1治疗前后分别为(78.31±46.21)ng/ml、(55.12±31.17)ng/ml,阿折地平组分别为(73.89±27.69)ng/ml、(45.69±16.87)ng/ml,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氨氯地平和阿折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均能降低血浆中炎性介质hs-CRP、TIMP-1的含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血压靶器官的损伤。
彭璐赵兴山马旃张会英
关键词:氨氯地平阿折地平超敏C反应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