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
- 作品数:6 被引量:107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优先保护种群的确定 II.单倍型丰富度模型及在银杏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4年
- 由于不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不均匀分布以及资金和人力资源等的限制 ,加上经济发展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矛盾 ,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等需要确定优先保护的种群。确定优先保护种群有 3种途径 :一是以种群遗传变异为依据 ,这一方法常用于指导种质资源收集 ;二是遗传差异为依据 ,如进化显著单元 ;三是以综合考虑种群内遗传变异和遗传差异的遗传贡献率为依据。前两种方法各自考虑了一个方面 ,存在一定缺陷 ,第 3种方法弥补了这种不足 ,但是目前缺少计算遗传贡献率的模型。采用等位基因丰富度参数 ,从种群内遗传变异、种群间遗传变异以及物种水平遗传变异之间的关系出发 ,提出了将种群间遗传变异分配到各种群的模型 ,以及计算各种群遗传贡献的方法。利用获得的 6个银杏种群 cp DNA PCR- RFL P单倍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说明 ,并根据计算结果得出金佛山。
- 陆慧萍沈浪张欣樊晓霞陈小勇
- 关键词:银杏
- 千岛湖区消落带植被恢复初探被引量:16
- 2006年
- 季节性水位涨落使千岛湖区两岸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形成消落带。通过对千岛湖消落带的植被调查,分析千岛湖消落带自然分布的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种类和数量等现状,总结千岛湖消落区种植挺水树种的试验成果,针对不同立地提出千岛湖消落带植被恢复措施。
- 徐高福洪利兴陈小勇张光富张欣
- 关键词:消落带植被恢复
-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柳杉种群种内和种间竞争被引量:33
- 2004年
- 调查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老殿、大树王和禅源寺3个柳杉典型样地,以研究竞争在柳杉种群衰退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柳杉基本上是柳杉群落的单一优势种,相对优势度占58.79%~93.34%;单位面积内柳杉胸高截面积达59.96m2·hm-2,材积达904.9m3·hm-2。柳杉群落存在较严重的竞争,单木竞争指数以老殿最大,平均达4.35;大树王最小,平均为0.58。以竞争指数测度的竞争强度表明,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柳杉单株竞争强度与胸径成反比。认为种内竞争是导致柳杉种群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 张欣杨淑贞赵明水李令键刘亮陈小勇
- 关键词:柳杉种内竞争种间竞争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 浙江大盘山濒危植物七子花的种群结构被引量:5
- 2004年
- 七子花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也是受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以浙江大盘山七子花为对象,从基株和无性系分株2个层次上进行种群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各样地基株和分株种群中,均缺少Ⅰ级幼苗;基株种群中Ⅲ、Ⅳ径级个体所占比例最大,但在多数局部地段,由于数量少,呈现衰退.分株种群中Ⅱ、Ⅲ龄级个体所占比例最大.总体来看,这里的七子花种群相对稳定,但在局部地段,七子花数量较少,面临局部消失的风险.中等海拔处每基株含有的分株数较少,海拔较低及较高处相对较多.径级Ⅴ的个体平均具有较多的分株数,显著高于径级Ⅲ的分株数,与径级Ⅳ的差异处于临界显著,而与径级Ⅱ的差异不显著.大盘山种群主要靠无性繁殖更新.研究表明,如果生境没有大的变化,这里的七子花基本上能够维持下来.大盘山可能是七子花最大种群分布点,因此,在这里应该建立一个保护区.
- 李鸣顾詠洁张欣陈小勇
- 关键词:七子花径级结构
- 岛屿生境下苦槠丛枝菌根(AM)与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以浙江千岛湖典型生境片断化区域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为材料,研究了水库形成后岛屿化导致的群落生境差异对苦槠AM侵染率的影响以及AM侵染率与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生境面积为因子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则不同岛屿生境对苦槠AM侵染率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AM侵染率与岛屿面积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苦槠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中岛、大岛与陆地间差异显著,但与AM侵染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 高辉顾泳洁蔡培乾张欣
- 关键词:苦槠侵染率磷酸酶活性
- 千岛湖岛屿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种群的维持和天然更新被引量:41
- 2007年
- 千岛湖是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建设时形成的,这里有1078个面积大于2500m2的岛屿和许多更小的小岛。水电站建设清库时,植被基本上被砍伐殆尽,后来受到较好保护,现在植被主要以先锋树种———马尾松为优势种,然而该群落生态效益较低,同时易感病虫害(如松毛虫、松材线虫),因此亟需开展恢复为常绿阔叶林的工作。前期调查表明在一些岛屿上存在常绿阔叶树种,主要以苦槠为主。对岛屿上分布的苦槠进行调查,以揭示其种群结构和主要更新方式,为生态恢复提供建议。结果表明,苦槠可以分布在海拔105.4m以上的岛屿上,而最高水位为108.2m,说明苦槠能耐一定的水淹。岛屿上苦槠个体数与岛屿面积和高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从基株来看,大岛(>100hm2)和多数中岛(10~100hm2)上苦槠种群为稳定型或发展型,能够自我维持,而小岛和部分中岛上的苦槠为衰退型,难以维持下去;然而若从分株种群来看,几乎所有的种群都为稳定型或发展型。从苦槠的起源来看,大多数苦槠为无性繁殖(主要是萌条)的后代,有性繁殖的贡献小于20%。以上结果表明,无性繁殖在岛屿苦槠种群的形成和维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得种群在没有较大环境变化情况下,能够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下去;但在中小岛上,基株种群也不容易扩大,表明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结果也表明,尽管一些岛屿很小,但也满足苦槠生存和生长的条件,一些岛屿上不存在苦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种源,因此,在中大岛上开展生态恢复时,只要提供合适的种子种苗,这些岛屿上是能够恢复为常绿阔叶林的。但在小岛和一些中岛上,存在制约种群扩大的因素,生态恢复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 张欣徐高福沈栋伟顾泳洁高辉罗小华陈小勇
- 关键词:苦槠岛屿种群结构生态恢复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