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丽华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皮肤
  • 4篇皮炎
  • 4篇细胞
  • 2篇异位性
  • 2篇皮肤肿瘤
  • 2篇肿瘤
  • 2篇接触性皮炎
  • 2篇抗原
  • 2篇基因
  • 2篇T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类
  • 1篇递呈
  • 1篇血液
  • 1篇抑癌
  • 1篇抑癌基因
  • 1篇抑癌基因产物
  • 1篇异位性皮炎
  • 1篇肾上腺
  • 1篇肾上腺皮质

机构

  • 7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庄丽华
  • 3篇赵辨
  • 3篇郑肇巽
  • 2篇王秉鹤
  • 2篇郁辉
  • 1篇严道金
  • 1篇朱文元
  • 1篇范卫新

传媒

  • 4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国外医学(皮...

年份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郎格罕细胞高亲和力IgE-Fc受体的影响被引量:3
1995年
为了探索皮质类固醇激素对IgE介导的皮肤变态反应的作用机理,本实验观察了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异位性皮炎(AD)皮损处LCFcεRI的影响。结果显示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降低LCFcεRI结合IgE的能力,导致表皮IgE+LC显著减少。推测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通过减少LC表面的IgE分子,而干扰LC的递呈抗原能力,抑制皮肤免疫及炎症反应。
王秉鹤庄丽华郑肇巽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激素郎格罕细胞IGE异位性
皮肤恶性T细胞淋巴瘤及鳞状细胞癌p53抑癌基因产物免疫组化研究
1996年
野生型p53是一种抑癌基因,它的突变与许多人体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1],如肺癌、胃癌、结肠癌、皮肤癌、卵巢癌等等。野生型p53在细胞内的半衰期仅15分钟,而突变株p53蛋白可与热休克蛋白70或野生型p53结合,其半衰期可长达几个小时。半衰期长的p...
庄丽华朱文元郑肇巽
关键词:皮肤肿瘤T细胞淋巴瘤鳞状细胞瘤抑癌基因
异位性皮炎的记忆性T细胞浸润及ICAM-1表达被引量:1
1994年
为了解粘连分子在异位性皮炎(AD)炎症及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对AD皮损部位细胞间粘连分子-1(ICAM-1)的表达作了研究。结果虽然正常皮肤表皮不表达ICAM-1,但AD皮损处角朊细胞则局灶性表达ICAM-1,尤其在有严重单个核细胞浸润及表皮内淋巴细胞移入的部位。免疫表型研究表明,AD真皮浸润中CD4+/CDw29+/CD45RA-记忆性T细胞占主导,推测它们可能通过分泌某些细胞因子而诱导角朊细胞表达ICAM-1。ICAM-1与淋巴细胞表面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之间相互作用可能对淋巴细胞在皮肤内的运行起调控作用。
王秉鹤徐宁安庄丽华郑肇巽
关键词:皮炎异位性T细胞ICAM-1
标准筛选系列抗原在化妆品皮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1994年
153例化妆品皮炎患者应用标准筛选抗原斑贴试验,变态反应性阳性110例,刺激性反应4例,阳性率为74.5%。引起化妆品皮炎的主要抗原为芳香混合物、对苯二胺、硫酸镍、松香、氯化钴、秘鲁香油、甲醛及羊毛醇。本研究提示:筛选抗原斑贴试验在我国化妆品皮炎的诊断上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赵辨庄丽华郁辉
关键词:抗原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43例季节性接触性皮炎皮肤试验研究被引量:9
1996年
为探索季节性接触性皮炎病因及发病机理.我们对43例季节性接触性皮炎(季节组)患者进行花粉抗原斑贴试验等一系列皮肤试验研究,并设62例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非季节组)及50例健康组为对照。结果,季节组血清总 IgE 水平及阳性率、花粉抗原特异性 IgE 阳性率、花粉点刺及斑试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季节组及健康组,特异性 IgE 与花粉抗原点刺及斑试反应间均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较高的符合率。表明季节性接触性皮炎发病与花粉抗原诱导的 IgE 介导的迟缓相反应有关。
庄丽华赵辨
关键词:接触性皮炎病因病理
我国斑贴试验标准筛选系列抗原临床实用性研究被引量:18
1994年
我科研制改进的一套20种标准筛选系列抗原经过两年皮炎湿疹类患者438例临床应用,阳性率为54.57%。1992年及1993年斑试阳性率分为别为54.12%及55.19%。筛选系列抗原均以芳香混合物、硫柳汞、硫酸镍、松香、对苯二胺阳性率为最高。阳性率在1%以上者有17种抗原。斑试阳性结果与现病史及临床接触病史的阳性符合率达87.87%。由此表明,这套标准筛选系列抗原适合于我国目前斑贴试验常规应用。
庄丽华赵辨范卫新郁辉
关键词:斑贴试验皮炎湿疹
p53基因与皮肤肿瘤被引量:1
1996年
野生型p53是一种抑癌基因,它的丢失或突变失活与皮肤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皮肤恶性黑素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上皮瘤等皮肤肿瘤中p53基因的点突变、位点转换以及免疫表达。揭示皮肤肿瘤发生发展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必将在皮肤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庄丽华
关键词:P53基因皮肤肿瘤
皮肤和血液中抗原递呈细胞的IgE结合结构
1997年
在特应性个体中,郎格罕细胞、真皮树突状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通过IgE的高亲合力受体结合单体IgE。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细胞上IgE高亲合力受体能充当聚集抗原的功能。在体内依赖IgE的IgE高亲合力受体的抗原递呈可能主要通过降低特应性个体发生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阈值,不断产生抗原特异性IgE,最终导致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反应的发生。
严道金庄丽华
关键词:抗原递呈细胞皮肤血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