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卫新

作品数:237 被引量:1,193H指数:18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1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1篇细胞
  • 44篇毛囊
  • 40篇毛发
  • 37篇激素
  • 36篇秃发
  • 33篇雄激素
  • 32篇素性
  • 30篇雄激素性
  • 30篇激素性
  • 25篇乳头
  • 25篇脱发
  • 22篇雄激素性秃发
  • 20篇毛乳头
  • 19篇皮肤
  • 18篇体外
  • 17篇体外培养
  • 17篇小鼠
  • 16篇血管
  • 16篇毛乳头细胞
  • 14篇皮炎

机构

  • 218篇江苏省人民医...
  • 3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江苏省中医院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杭州市第三人...
  • 2篇南京市第二医...

作者

  • 236篇范卫新
  • 43篇朱文元
  • 27篇孙蔚凌
  • 18篇曹蕾
  • 15篇周乃慧
  • 14篇张美华
  • 12篇李中明
  • 11篇戴叶芹
  • 11篇朱海琴
  • 11篇许文嵘
  • 10篇张卉
  • 10篇李梅云
  • 10篇庄晓晟
  • 10篇王磊
  • 9篇刘莉萍
  • 8篇陈蕾
  • 8篇郑优优
  • 6篇李子海
  • 6篇吴磊
  • 6篇许嘉家

传媒

  • 116篇临床皮肤科杂...
  • 28篇中华皮肤科杂...
  • 12篇国际皮肤性病...
  • 9篇国外医学(皮...
  • 8篇中国麻风皮肤...
  • 5篇中国皮肤性病...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国医学文摘...
  • 3篇2007年中...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康复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汽车杂志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17篇2012
  • 7篇2011
  • 11篇2010
  • 21篇2009
  • 24篇2008
  • 21篇2007
  • 22篇2006
  • 10篇2005
2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壁部一淡红色结节
2010年
患者男,35岁。因右胸壁部淡红色结节半年.于2009年5月至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发现右侧胸壁一淡红色结节,逐渐增大,无明显不适。皮肤科检查:右侧胸壁部一蚕豆大结节.微红,境界不清,质地韧,表面光滑,稍隆起,与表皮粘连(图1)。为明确诊断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病理改变见图2、3。根据以上病史资料,您的诊断是什么?
李子海朱文元范卫新张美华
关键词:大结节右胸壁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病理改变皮肤科检查病史资料
雄激素受体RNA干扰质粒的构建及其对毛乳头细胞雄激素受体表达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构建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RNA干扰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转染人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lia cell,DPC)后观测其对AR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A...
范卫新储小燕徐文龙
文献传递
两种变应原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建立两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小鼠模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别以二硝基氟苯和荧光素-5-异硫氰酸盐作为致敏剂,以腹部致敏、耳部激发的方法建立两种ACD小鼠模型。激发前后测量耳廓厚度,计算耳肿胀度;H-E染色观察耳组织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局部皮损中及用ELISA法检测淋巴结细胞分泌的Th1型/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①成功建立两种ACD小鼠模型。②两种模型的局部皮损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差异。二硝基氟苯组以白介素2表达为主;异硫氰酸荧光素组以白介素4表达为主。③二硝基氟苯组淋巴结细胞分泌干扰素酌的量是异硫氰酸荧光素组的5倍多;异硫氰酸荧光素组淋巴结细胞分泌白介素4的量是二硝基氟苯组的约2倍。结论二硝基氟苯诱导以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的ACD,异硫氰酸荧光素诱导以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的ACD。
郭丽芳范卫新汤爱民
关键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变应原二硝基氟苯TH1型细胞因子组织病理改变异硫氰酸盐
伊曲康唑短程冲击加除甲疗法治疗甲真菌病近期疗效观察
1996年
朱文元范卫新周宝泉张美华余美玲
关键词:皮肤真菌病甲癣伊曲康唑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脓疱性银屑病和乙型肝炎被引量:6
2008年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脓疱性银屑病和乙型肝炎。患者女,25岁。2个月前确诊为SLE,在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突然出现全身皮肤红斑、鳞屑、脓疱,伴瘙痒、发热,诊断为脓疱性银屑病。入院后又发现患有乙型肝炎。
夏济平毕志刚张美华范卫新曹蕾方晶骆丹侯麦花
关键词:红斑狼疮银屑病脓疱性肝炎乙型
雄激素性秃发的遗传机制研究现状
2009年
雄激素性秃发是脱发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认为它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的、具有遗传特性的多基因遗传病。第一个发现的雄激素性秃发易感基因一雄激素受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另外,位于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常染色体上的脱发基因等也与雄激素性秃发发病有关。最近,有学者通过对全基因扫描分析和精确定位,发现了雄激素性秃发新的易感位点-3q26和20p11,为研究雄激素性秃发的遗传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李中明范卫新
关键词:秃发染色体
褪黑激素及其受体对毛囊的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褪黑激素是松果体分泌的主要产物,其生物学作用及其受体在毛囊中的表达与毛发的生长和色素沉着有着密切关系,褪黑激素不仅作用于相应受体,还能通过雄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起作用,对褪黑激素的深入研究也许可以为毛发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林永丽范卫新
关键词:毛囊褪黑激素色素沉着
外耳道乳头瘤超微结构和乳头瘤病毒DNA检测
<正>外耳道乳头状瘤,国外未有报告,以往国内较常见,病因不明,曾怀疑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但未能证实。我们对14例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的15个标本(右耳8个、左耳7个)进行了研究。男性11例,女性3例, 年龄分布2...
夏明玉朱文元陆锦玉范卫新卢勤陈雷
文献传递
3种不同类型弥漫性脱发的鉴别诊断及治疗被引量:4
2016年
弥漫性雄激素性秃发(AGA)、休止期脱发及弥漫性斑秃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对于临床皮肤科医生,区分这3种疾病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对3种疾病的临床资料或病史、皮肤镜检查及组织病理表现的具体阐述,帮助皮肤科医生鉴别脱发类型并指导治疗。
董青范卫新
关键词:雄激素性秃发斑秃
异维A酸隔日疗法和每日疗法治疗痤疮疗效比较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观察异维A酸(泰尔丝)隔日疗法和每日疗法治疗痤疮的疗效,以及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唾液腺分泌减少的发生率。方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即异维A酸隔日疗法B组(试验组)和每日疗法组(对照组)。试验组中体重≥50kg者,隔日口服异维A酸10mg,每日3次;体重<50kg者,隔日口服异维A酸10mg,每日2次。对照组中体重≥50kg者,每日口服异维A酸3次,每次10mg;体重<50kg者,每日口服异维A酸2次,每次10mg,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试验组患者有效率为77.17%,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85.00%。第2、4、6周末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唾液腺分泌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6%、31.25%、32.18%和28.87%、34.12%、48.68%。结论:异维A酸隔日疗法治疗痤疮的疗效与每日疗法相当,唾液腺分泌减少的发生率更低。
徐涵姚志荣吴瑞琴宋为民范卫新郑捷
关键词:痤疮异维A酸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