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作品数:10 被引量:21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小儿重度烧伤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儿重度烧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收治的29例小儿重度烧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患儿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烧伤创面脓毒症1例,应激性溃疡2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康复出院。结论术前充分的液体复苏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全面深入评估患儿的全身状态和手术耐受能力,积极的合并疾病处理;术中有效的保暖措施和安全的体位护理;术后严密的生命体征的监测,全身营养支持,有效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提高了重度烧伤患儿手术的成功率。同时做好出院和康复指导;最大程度恢复患儿基本功能。 刘斌关键词:烧伤 小儿 手术 围术期护理 烧伤患者局部麻醉术前焦虑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对策 2021年 目的研究烧伤患者局部麻醉术前焦虑状况及护理干预对策,为临床局部麻醉患者的术前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接受治疗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的90例烧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组;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烧伤整形科给予常规性护理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处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包括进行简易有效的心理评估,主动向患者沟通、宣教手术方式,运用音乐疗法放松患者紧张情绪,并请家属协同支持等。比较2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护理前后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量表(APAIS)评分(包括焦虑量表得分与信息需要量表得分)、疼痛情况。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结果护理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84、0.790、0.672);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73.82±6.21)次/min、(112.59±3.21)mmHg(1 mmHg=0.133 kPa)、(68.72±5.1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80.60±6.63)次/min、(131.82±4.05)mmHg、(82.48±7.4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81、35.301、14.440,P=0.009、0.012、0.014)。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焦虑量表得分、信息需要量表得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82、0.696);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量表得分与信息需要量表得分为(8.71±2.19)、(13.54±3.3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71±0.45)、(4.53±0.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01、8.317,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疼痛率为22例(24.4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8例(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1,P=0.043)。结论烧伤患者局部麻醉术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通过心理评估、认知疗法、放松疗法、社会支持的护理对策能� 沈晓娴 刘斌 刘琰关键词:烧伤 焦虑 PPARγ2诱导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克隆及鉴定 目的:在体外建立PPARγ2诱导脂肪细胞分化模型基础上,分离和克隆与PPARγ2诱导脂肪细胞分化的相关基因,为进一步揭示PPARγ2诱导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子克隆、基因转染、逆转录包装及感染靶... 李果 左祥生 骆天红 丁伟 王晓 李纪平 刘斌 罗敏文献传递 旋前复位法治疗桡骨头骨折的解剖学基础 1999年 目的:证实桡骨头骨折旋前复位石膏固定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作者解剖观察了7例成人上肢标本,依据解剖学观察结果,用旋前复位石膏固定法治疗了33例桡骨头骨折。结果:其中26例患者获较为理想的复位。解剖学研究证实,前臂屈曲位旋前时桡骨外移、肱二头肌松弛,肱桡关节间隙增大,均利于复位。结论:经临床应用和解剖学研究证实。 冯国平 马可 鲍秀艳 鲍秀艳 刘斌 胡守成关键词:桡骨头骨折 解剖学 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整形科收治的20例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除1例患者术后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9例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术期康复出院。结论根据大面积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病情特点,术前全面深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态和手术耐受能力,实施针对性的护理,降低了手术的风险性。术中仔细的核查、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确实的保暖措施、翻身床的安全护理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安全的根本。术后严密的观察,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有效的康复指导,提高了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及生活质量。 刘斌 陈雅琴关键词:大面积烧伤 吸入性损伤 手术 围术期护理 标准化护理流程在灼伤手术室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流程在灼伤手术室的应用与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灼伤手术室接受手术的100例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同一灼伤手术室接受手术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护理操作和配合,实验组根据标准化护理流程开展护理工作,分为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3个部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流程实施前后各项护理缺陷发生率及医师、患者满意率调查结果的差异。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医师满意率为(98.600±2.114)%,高于对照组[(96.605±3.3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0,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率为(94.520±1.096)%,高于对照组[(92.550±3.5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7,P<0.05)。护理缺陷中的实验组消毒隔离、设备操作、专科配合、护理安全的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2%、3%、1%,分别低于对照组10%、9%、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结论实施标准化护理流程可以降低手术室护士的护理缺陷,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从而有效节省手术时间,提高效率,提高了医师和患者的满意率。 刘斌 乔亮关键词:护理评价研究 手术室护理 烧伤休克期手术对烧伤后忧郁焦虑状态的影响 本研究比较烧伤后休克期和烧伤后常规时相手术烧伤患者忧郁焦虑症状表现差异,为临床休克期手术后心理护理提供依据.临床资料来源于1998年2月-2000年8月住院烧伤患者,烧伤面积10-30%,烧伤创面为Ⅱ度深,根据切削痂手术... 刘斌 刘蓉华文献传递 基于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及应用 2024年 目的 探讨适合指导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2月拟接受脑血管造影或治疗的186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弓上造影、术前CTA影像,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的关系,将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手术中进行弓上脑供血动脉超选患者的弓上脑供血动脉分为1型(普通型)、2型(中等难度型)及3型(困难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超选成功率及透视时间。结果 186例患者共394根目标血管,1型、2型、3型分别为164、151、79根。1型血管超选成功率100%(164/164),透视时间平均(6.98±2.19)s;2型血管超选成功率100%(151/151),透视时间平均(7.16±2.40)s;3型血管超选成功率81.0%(64/79),透视时间平均(14.32±5.10)s。不同分型患者间超选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型透视时间与1型、2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关系进行的桡动脉入路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个体化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治疗策略,其中3型目标血管超选成功率相对较低,材料及技术要求更高。 李宸 刘斌 杨瀚涛 高洋 刘腾飞 周浩 江瀛川 杨志刚关键词:经桡动脉入路 神经介入 持续动脉压监测对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术中导管扭转打结的预防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中持续动脉压监测在发现导管扭转打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的1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80例造影过程中接受持续动脉压监测(测压组),另36例作为无测压组。在操作过程中,动脉压力差变小甚至曲线变平提示导管某段发生扭转打结。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主动脉弓型等基本临床病例信息,手术适应证、透视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过程中导管扭转打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动脉弓型、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压组动脉导管扭转打结发生率低于无测压组(0 vs 8.33%,P=0.047)。结论持续动脉压力监测有助于发现早期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导管扭转打结,进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高洋 刘斌 李智 李宸 杨瀚涛 刘腾飞 周浩 江瀛川 杨志刚关键词:脑血管造影 经桡动脉入路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思考 2024年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具有并发症少,满意度高等优点,但存在学习曲线长、受到桡动脉及上肩部解剖因素限制、专用器械缺乏等缺点及难点。经桡动脉入路很少存在绝对禁忌证,远端及左侧桡动脉入路也逐渐作为入路选择,而通过无鞘经桡动脉入路或更大内腔的桡动脉鞘及器材组合,可以更广泛地开展各种神经介入手术。但在目前缺乏高级别证据的背景下,经桡动脉入路在颅内动脉瘤、颈动脉支架、机械取栓等神经介入治疗场景中仍存在一定困难及挑战,应用时更应权衡利弊。 刘斌 李智 杨志刚关键词:经桡动脉入路 神经介入治疗 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