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世德

作品数:31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辽宁省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乳头
  • 20篇乳头瘤
  • 19篇人乳
  • 19篇人乳头瘤
  • 19篇乳头瘤病毒
  • 19篇瘤病毒
  • 18篇人乳头瘤病毒
  • 12篇基因
  • 12篇宫颈
  • 10篇宫颈癌
  • 9篇人乳头瘤病毒...
  • 8篇疫苗
  • 8篇病毒
  • 4篇肿瘤
  • 4篇克隆
  • 4篇基因治疗
  • 4篇HPV
  • 3篇疫苗研究
  • 3篇子宫
  • 3篇子宫颈

机构

  • 25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 2篇新疆医学院第...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湖北医学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锦州医学院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延边医学院
  • 1篇北京市二龙路...

作者

  • 31篇刘世德
  • 27篇司静懿
  • 21篇李昆
  • 10篇宋国兴
  • 9篇许雪梅
  • 9篇刘朝奇
  • 5篇徐建青
  • 3篇曾毅
  • 3篇贾丽萍
  • 3篇徐建青
  • 3篇陈浩
  • 3篇陈连凤
  • 3篇吴璐
  • 3篇陈莲凤
  • 3篇许雪梅
  • 2篇张卫
  • 2篇韩日才
  • 2篇麦永嫣
  • 2篇赵蔚明
  • 2篇陈莲凤

传媒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电子显微学报
  • 3篇中国癌症研究...
  • 2篇第五次全国电...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进修...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第二届世界华...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 3篇2002
  • 4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 3篇1988
  • 1篇198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乳头瘤病毒16型早期基因E7的克隆及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1998年
目的进一步研究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基因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PCR法从中国妇女宫颈癌标本中扩增HPV16早期基因E7,测序分析其DNA的序列。结果克隆的HPV16E7基因与标准型进行比较表明,前者无核苷酸突变。将此基因装入原核表达载体,能在E.Coli中高效表达出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E7蛋白。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此融合蛋白能与E7抗体特异地结合。结论克隆的HPV16E7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可为今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疫苗研制提供有用的资料。
刘朝奇司静懿刘世德许雪梅宋国兴李昆
关键词:E7基因克隆人乳头瘤病毒
HPV致宫颈癌的分子机理与基因治疗及疫苗研究(综述二)
HPV16致宫颈癌的基因治疗研究据本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中国妇女宫颈癌中HPV16阳性率高达84.6%,HPV16 E6E7为其致癌基因,抑制其表达则可消除其转化作用.鉴于至今无特效药物治疗HPV感染.因此,近年...
司静懿韩广洲许雪梅陈连凤吴璐陈浩李昆宋国兴刘世德胡延忠曾苹徐建青刘朝奇阎伦飙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分子机理基因治疗疫苗
文献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16型外壳蛋白病毒样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涉及人乳头瘤病毒16型病毒样颗粒,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在生产中使用了对N端改造的主要衣壳蛋白基因和C末端融合改造的大肠杆菌热不稳定肠毒素LTK63的次要衣壳蛋白L2融合基因;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体系中生产L1N...
许雪梅许于飞张洪涛宋国兴司静懿刘世德
文献传递
人乳头瘤病毒16型预防性疫苗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1
1997年
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在宫颈癌患者中检出率高达90%。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对HPV的晚期基因(L1和L2基因)编码的外壳蛋白产物的研究很多,发现主要壳蛋白(L1)可自我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particles,VLP),并可用作预防性疫苗;基于次要壳蛋白(L2)的预防性疫苗和核酸水平的预防性疫苗也很有前途。本文着重从近几年国际上HPV16预防性疫苗的基础性工作进展及预防性疫苗研究现状等方面及趋势作一综述。
王立良宋国兴司静懿刘世德
关键词:乳头瘤病毒疫苗预防性疫苗
HPV致宫颈癌的分子机理与基因治疗及疫苗研究(综述一)
对HPV的病毒学、肿瘤学及免疫学成为近年国际上研究的热点课题. 宫颈癌是最严重危害中国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癌瘤之一.在国家'七五攻关','八五攻关'重点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经本组大量分子流行病学...
司静懿胡延忠许雪梅陈连凤吴璐陈浩李昆宋国兴刘世德阎伦飙韩广洲徐建青刘朝奇曾苹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分子机理基因治疗疫苗
文献传递
应用PCR-SSCP银染色法检测宫颈癌中p53基因突变被引量:3
1995年
应用PCR-SSCP银染色法检测宫颈癌中p53基因突变赵蔚明,司静懿,李昆,张煊,宋国兴,刘世德,赵立新(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基础医学研究所,100005)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strandconforma...
赵蔚明司静懿李昆张煊宋国兴刘世德赵立新
关键词:宫颈癌聚合酶链反应PCR-SSCP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E7c嵌合基因的构建表达及免疫学效应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 L1-E7c嵌合基因并表达融合蛋白,以期获得防治HPV16感染及相关肿瘤的疫苗。方法以HPV16型的中国人野毒株为模板,利用PCR克隆技术制备HPV16 L1-E7c嵌合基因,并转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获得pET28a(+)-L1-E7c表达质粒。以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融合蛋白与HPV16L1和E7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应用蛋白纯化仪纯化HPV16 L1-E7c融合蛋白,经过复性后,电镜观察病毒样颗粒(cVLP)的形态结构。纯化的蛋白免疫动物,测定疫苗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及抗体产生情况。结果经过序列分析和酶切鉴定表明成功构建了HPV16 L1-E7c嵌合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可高效表达L1-E7c融合蛋白。此融合蛋白具有HPV16 L1和E7的抗原性,纯化的蛋白复性后可形成嵌合病毒样颗粒(cVLP),纯化的蛋白免疫动物后,产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具有抗肿瘤活性。结论构建的嵌合基因HPV16 L1-E7c可有效表达HPV16 L1-E7c重组蛋白并形成cVLP。此蛋白在动物实验中具有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为HPV16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刘朝奇许雪梅徐建青李昆司静懿刘世德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E7免疫原性
基因工程重组人乳头瘤病毒亚基因致癌的分子生物学及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我们用基因分子生物学结合超微结构的方法在318例人宫颈癌标本中证明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与中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它的亚基因片段,E_6-E_7早期基因可能是HPV-16的致癌基因。本文采用近年来开始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方法,将HPV-16的全部早期区基因及E_6-E_7基因分别重组至逆转录病毒(小鼠白血病病毒)的基因组中,将比重组的逆转录病毒导入培养细胞,在细胞中大量牛成并释放病毒颗粒到培养液中(此细胞称为重组病毒生成细胞)。借助重组病毒感染方式介导基因转移进行体外转化研究。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方式研究属于DNA病毒的HPV-16的致癌潜能,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证明它是目前体外研究转化功能效率最高,最稳定的方法。
司静懿李昆张卫韩日才陈莲凤赵维敏宋国兴刘世德贾丽萍麦永嫣曾毅
关键词:乳头瘤致癌超微结构
人乳头瘤病毒16型转换基因的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00年
为了解中国地区宫颈癌病人中人乳头瘤病毒16 型E6E7 基因结构特点,从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活检组织中提取组织DNA,经HPV 多重引物PCR 法鉴定标本中感染HPV 型别,选单纯感染HPV16 型两例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 扩增,获得HPV16 E6E7 基因后,重组入pALTER-1 载体,进行双向测序、分析。DNA 序列分析表明:两例标本的HPV16 E6E7 序列全长均为776bp, 与已发表的德国标准株长度相等,两例均为变异株,共检出5 处核苷酸变异位点,其中4 处可导致氨基酸改变。中国山东地区宫颈癌病人中HPV16 E6E7 的基因结构与德国标准株的HPV16 E6E7 基因之间存在差异。
许雪梅宋国兴司静懿刘世德李昆
关键词:E6E7基因宫颈癌
人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关系的超微结构与病毒基因分子检测的对比研究
1)经临床及病理诊断的136例官颈鳞癌;24例官颈炎;8例正常官颈鳞状上皮,取自三个不同地区——新疆,北京和湖北。从以上标本提取DNA供核酸杂交用。以32-dTTP进行标记的HPV-6B,11,16,18的质粒DNA作为...
李昆司静懿韩日才王申五张卫宋国兴刘世德赵雏敏陈莲凤贾丽萍盛齐麦永嫣曾毅谷淑燕孙瑜孟祥金周宜男王月珠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人宫颈癌核酸杂交病毒基因分子检测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