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昆

作品数:59 被引量:13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6篇乳头
  • 36篇宫颈
  • 35篇瘤病毒
  • 34篇乳头瘤
  • 34篇乳头瘤病毒
  • 29篇人乳
  • 29篇人乳头瘤
  • 29篇人乳头瘤病毒
  • 26篇宫颈癌
  • 20篇基因
  • 17篇肿瘤
  • 17篇细胞
  • 15篇子宫
  • 14篇病毒
  • 13篇超微
  • 13篇超微结构
  • 10篇子宫颈
  • 9篇人乳头瘤病毒...
  • 7篇子宫颈肿瘤
  • 7篇超微结构研究

机构

  • 42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8篇湖北医学院
  • 6篇中国预防医学...
  • 6篇北京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山东省医学科...
  • 2篇大同医学专科...
  • 2篇三峡大学
  • 2篇新疆医学院第...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三峡学院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59篇李昆
  • 44篇司静懿
  • 22篇刘世德
  • 17篇宋国兴
  • 12篇刘朝奇
  • 9篇韩日才
  • 7篇麦永嫣
  • 7篇孟祥金
  • 7篇孙瑜
  • 6篇曾毅
  • 6篇许雪梅
  • 6篇陈莲凤
  • 5篇刘士德
  • 5篇贾丽萍
  • 5篇赵富玺
  • 4篇张卫
  • 4篇胡伦颖
  • 4篇徐建青
  • 4篇赵维敏
  • 4篇陈莲凤

传媒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电子显微学报
  • 4篇中国癌症研究...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癌症
  • 2篇病毒学报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实用医学进修...
  • 2篇大同医专学报
  • 2篇病毒学杂志
  • 2篇第八次全国电...
  • 2篇第五次全国电...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肿瘤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5篇1995
  • 6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4篇1991
  • 6篇1990
  • 7篇1989
  • 3篇1988
  • 1篇198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PV致宫颈癌的分子机理与基因治疗及疫苗研究(综述二)
HPV16致宫颈癌的基因治疗研究据本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中国妇女宫颈癌中HPV16阳性率高达84.6%,HPV16 E6E7为其致癌基因,抑制其表达则可消除其转化作用.鉴于至今无特效药物治疗HPV感染.因此,近年...
司静懿韩广洲许雪梅陈连凤吴璐陈浩李昆宋国兴刘世德胡延忠曾苹徐建青刘朝奇阎伦飙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分子机理基因治疗疫苗
文献传递
原代培养的正常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超微结构
原代培养细胞作为研究模型已引起人们广泛重视。但由于人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且迄今在国内尚未见有成功的报导,影响了宫颈癌的研究工作。为此,我们建立了人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且在国内...
刘士德陈莲凤闫伦飙宋国兴司静懿李昆麦永嫣
关键词:原代培养鳞状上皮宫颈癌细胞超微结构
文献传递
人巨细胞病毒协同人乳头瘤病毒16型诱导宫颈上皮细胞癌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协同感染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应用我室建立的HPV16永生化的人宫颈上皮细胞系,感染HCMV,观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HCMV协同HPV16促进宫颈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在裸鼠中形成肿瘤。结论:HCMV可协同HPV16恶性转化宫颈上皮细胞,并对其协同机制进行了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探讨。
刘朝奇李昆司静懿刘世德宋国兴阎伦飚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人乳头瘤病毒16型发病机制
人乳头瘤病毒16型亚基因DNA体外转化功能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利用HZIP16和HZIP16K(见材料和方法)质粒,将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的全早期区基因及其开放读码框架(ORF)E6-E7分别转入ψ2细胞,所产生的重组病毒能诱导NIH3T3细胞发生转化。转化细胞具有恶性细胞的生物学和形态学特征,可在0.3%软琼脂中形成集落,可使裸鼠致瘤。Southern blot证明,HPV-16 E6-E7 ORFs序列以整合形式存在于转化细胞和裸鼠肿瘤细胞DNA中,表明HPV-16 DNA具有体外诱导NIH3T3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E6-E7 ORFs是诱导细胞转化的关键基因。
张卫司静懿李昆陈连凤赵维敏韩日才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细胞转化
宫颈癌病毒病因研究的过去与未来被引量:2
1990年
自6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对宫颈癌病毒病因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回顾过去的20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重点研究了单纯疱疹二型病毒(HSV-2)与宫颈癌相互间的关系;70年代末期至今则偏重研究了人乳头瘤病毒(HPV)
韩日才李昆
关键词:宫颈癌病毒病因子宫肿瘤
乳头瘤病毒核酸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1989年
近年来人们发现人乳头瘤与某些恶性肿瘤密切相关,从而对其核酸结构及其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综述近3年来的研究进展,详述牛乳头瘤病毒(BPV)1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结构、功能及其在宫颈癌组织、细胞系中的整合、表达;比较了不同乳头瘤病毒(PV)基因组的异同。
韩日才李昆
关键词:乳头瘤病毒核酸
一株释放逆转录病毒样颗粒的人恶性T淋巴细胞株的建立被引量:1
1992年
随着人类逆转录病毒(如HTLV、HIV-1、HIV-2)研究的深入,已发现此类病毒与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和艾滋病有关。我们曾检测300多例神经系统病人血清,发现5例病人有HTLV-1抗体存在。为了进一步探讨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毒病因,我们开展了血细胞培养及其它研究,获得一株非常特殊的细胞株,称之为CM-1细胞株,现将初步检测的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蓝祥英曾毅王得新冯子敬汤美华纪燕于庚庚李昆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细胞
乳头瘤病毒体外诱癌的分子生物学与超微结构
1994年
乳头瘤病毒体外诱癌的分子生物学与超微结构司静懿,李昆,阎伦飙,刘士德,宋国兴,马钧,贾丽萍(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我们以往的研究工作证明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亚基因E6E7与中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为深入研究其...
司静懿李昆阎伦飙刘士德宋国兴马钧贾丽萍
关键词:乳头瘤病毒子宫颈肿瘤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
原代培养的正常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超微结构被引量:2
1994年
原代培养的正常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刘士德,陈莲凤,闫伦飙,宋国兴,司静懿,李昆,麦永嫣(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05;北京医科大学妇儿医院)原代培养细胞作为研究模型已引起人们广泛重视。但由于人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存在...
刘士德陈莲凤闫伦飙宋国兴司静懿李昆麦永嫣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宫颈鳞状细胞原代培养超微结构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_6基因表达产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将含有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_(16))E_6基因的重组质粒PAS1-HPV_(16)E_6转染大肠杆菌AR120,在萘啶酮酸诱导下进行表达,表达产物经分离、纯化和鉴定获得一种分子量为19000的E_6表达蛋白。用纯化后的E6蛋白免疫BALB/c小鼠,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Ag14在PEG_(4000)作用下进行融合,经HAT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株,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克隆,克隆筛选,ELISA检测和再克隆,得到一株持续稳定分泌抗HPV_(16)E_6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株RAC_6。
桂长云宋国兴李昆司静懿韩日才贾丽萍马钧
关键词:乳头瘤病毒基因表达子宫肿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