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孟东

作品数:50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细胞
  • 14篇肝炎
  • 11篇病毒
  • 10篇淋巴
  • 9篇淋巴细胞
  • 9篇病理
  • 8篇肝炎病毒
  • 7篇乙型
  • 7篇节性
  • 7篇基因
  • 6篇乙型肝炎
  • 6篇慢性
  • 6篇肝组织
  • 6篇病理学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免疫
  • 4篇原位
  • 4篇组织化学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46篇北京地坛医院
  • 5篇北京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国家研究院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斯坦福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0篇兰孟东
  • 19篇郎振为
  • 14篇沈冰
  • 11篇张亮
  • 10篇王笑梅
  • 9篇成军
  • 8篇赵红心
  • 7篇王培之
  • 7篇石晓虹
  • 6篇李兴旺
  • 5篇马志春
  • 5篇黎家庆
  • 5篇马沛卿
  • 4篇吴菲
  • 4篇孙成福
  • 4篇张福杰
  • 4篇陈志海
  • 4篇才文彦
  • 4篇卢联合
  • 4篇马佩卿

传媒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中国肝脏病杂...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抗癌之窗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北京中医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9篇2009
  • 15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0
  • 6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轻型β-地中海贫血1例附肝组织活检病理被引量:1
2009年
41岁女性,临床特点为间断黄疸、脾大、贫血,家族成员有发作性黄疸病史,经血红蛋白电泳等检查确诊为轻型β-地中海贫血。肝脏活检病理特点:肝细胞胞浆内可见色素颗粒沉积,肝窦内有巨核细胞,肝内轻度纤维化,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
曾慧慧兰孟东陈志海
关键词:肝组织活检黄疸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被引量:1
2007年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其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可抑制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维持机体的免疫稳定。转录因子FoxP3是控制Treg发育和功能的关键基因,可作为鉴定CD4^+CD25^+Treg的一个特征性标志。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了19例PBC患者肝组织FoxP3的表达及分布。
王培之马沛卿兰孟东沈冰石晓虹张亮马志春杨玉英孙静媛郎振为
关键词:T淋巴细胞
北京地区尸解证实艾滋病合并播散性卡波西肉瘤一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者男,40岁,汉族。主因“发现抗-HIV阳性10年,意识障碍伴大小便失禁7h”于2008年3月17日收入院。患者于10年前体检发现抗-HIV(+),当时CD4^+淋巴细胞230个/ul。9年来间断服用多种抗HIV药物(种类繁多,患者自述记不清楚)。2006年经耐药检测发现其对多种常见抗HIV药物耐药,故患者自行停药。半年前因CD4^+T淋巴细胞〈100个/ul,明显消瘦,再次口服抗HIV药物(司他夫定+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复合剂),因为副作用故间断服用。4个月前第一次住我院治疗,诊为艾滋病、肺结核、肺炎、口腔念珠菌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经抗结核、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出院。之后在家情绪低落、拒绝进食、拒绝服用任何药物10余天,于2008年3月17日家人发现其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元抽搐,故再次来我院诊治。患者15年前有输血史,同性恋史10余年。
陈宝敏赵红心李兴旺兰孟东
关键词:艾滋病卡波西肉瘤抗HIV药物播散性CD4^+淋巴细胞
以肝损伤为首发症状的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样B细胞淋巴瘤一例
2008年
患者男,73岁,以乏力、食欲不振2周,加重伴发热、尿黄1周于2007年1月30日入院。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食欲下降,未予诊治。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尿黄如浓茶样,伴发热,自测体温37.8℃,夜间盗汗明显,于当地医院就诊,口服中药汤剂后盗汗症状好转,但发热黄疸及乏力加重,并出现下腹部轻度疼痛,近1个月体重下降5kg。否认与肝炎患者接触史及肝炎疫苗接种史,无输血史。4年前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体检:体温38.8℃,神志清楚,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未见慢性肝炎体征,无淤点、淤斑,未见皮肤其他损伤,
兰孟东李文东周小鸽王笑梅郎振为
关键词: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首发症状B细胞淋巴瘤肝损伤口服中药汤剂疫苗接种史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发展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抗CD44v6单克隆抗体和ABC法检测了96例胃癌标本,并研究了CD44v6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正常胃粘膜中,部分胃腺体中下部细胞的胞膜染色呈棕红色。31%(30/96)的胃癌被染色,免疫反应位于肿瘤的细胞膜上。CD44v6的总阳性率在硬化型胃癌显著较高。CD44v6的强阳性率于浸润型胃癌及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均显著升高。CD44v6强阳性者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结论:CD44v6的过度表达很可能参与促进了胃癌的浸润,并且可影响患者的预后。
黎家庆才文彦兰孟东吴菲王笑梅
关键词:CD44病理学胃癌预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了解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AMA-M2)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自身抗体的种类和临床意义。方法92例AMA-M2阳性PBC患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采用肝脏马赛克,包括猴肝和心肌、大鼠肝、胃、肾脏和人类上皮培养细胞(Hep-2)为组织基质检测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MA亚型(M2、M4和M9)、可提取的核抗原(ENA)抗体[核糖核蛋白/史密斯抗体(nRNP/Sm)、史密斯抗体(Sm)、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SS-A)、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SS-B)、硬皮病70抗体(Scl-70)、Jo-1抗体(Jo-1)、着丝点B蛋白抗体(CENP B)、双链DNA抗体(dsDNA)、组蛋白抗体(histones)和抗核糖核酸P蛋白抗体(rib-P-protein)]和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结果92例PBC患者中有73例(79.35%)血清中存在抗核抗体(ANA);其荧光模式分别为核膜型42例(45.65%),着丝点型18例(19.57%),核浆颗粒16例(17.39%)和核点型12例(13.02%);ENA检测结果:CENP B阳性18例,SS-A阳性6例,SS-A+SS-B阳性3例,组蛋白抗体和nRNP/Sm阳性各1例;AMA分型检测中单一AMA-M2阳性62例(67.39%),AMA-M2+M4阳性26例(28.26%),AMA-M2+M4+M9阳性3例;还发现AMA-M2伴M4阳性的患者全部为疾病进展到肝硬化的阶段。结论大多数PBC患者血清中存在ANA,其荧光模式主要为核膜、着丝点、核浆颗粒和核点型;AMA-M2和M4亚型抗体为诊断PBC的重要血清免疫学标志,并且AMA-M4与疾病进程密切相关。
王培之张黔英兰孟东郎振为
关键词:肝硬化线粒体自身抗体
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表现与预后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 研究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因终末期乙肝肝病行肝移植的患者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类型、乙肝病毒指标的变化、对抗病毒再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结果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高峰时间是在第1年;YMDD变异在拉米夫定失效患者中占61%;本组病例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呈现3种临床类型:①纤维淤胆型肝炎,占8%(2/25),病情凶险,病死率高。②亚急性重型肝炎,占12%(3/25),恢复期后表现为肝硬化。③慢性肝炎,占80%(20/25),其中包括活动型和轻型。病情呈活动型者占48%(12/25),其中病情进展较快者可在4~5年内进展为肝硬化。预后与肝病活动程度关系密切,需要与排异反应及药物中毒相鉴别。病情呈轻型占32%(8/25),表现为一过性肝功能异常,预后较好。25例乙型肝炎复发患者,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纤维淤胆型肝炎。结论 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表现类型与抗病毒治疗是否及时有效密切相关,应用核苷类似物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能有效地预防及治疗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早期发现乙型肝炎复发并及时调整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王笑梅兰孟东段英卜志军高岚马烈王凤水成军
关键词:肝移植乙型肝炎病毒复发
慢性HBV感染患者肝组织内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慢性HBV感染患者免疫耐受期与免疫清除期肝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例免疫耐受期及12例免疫清除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oxP3的表达,6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结果FoxP3阳性信号位于淋巴细胞胞核内,阳性细胞主要聚集在汇管区,肝窦内亦可见散在单个淋巴细胞呈阳性。在免疫耐受期及免疫清除期患者肝组织中FoxP3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增加(P〈0.01),免疫清除期患者肝组织内FoxP3明显高于免疫耐受期患者(P〈0.01)。免疫清除期患者肝组织中FoxP3阳性标记指数与ALT、HBeAg及HBV-D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免疫耐受期与免疫清除期两组相比,在年龄、ALT、TBIL、HBeAg、HBeAg及HBV-DNA水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HBV感染慢性化和抑制免疫,控制肝脏炎症反应方面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杨玉英郎振为兰孟东石晓红马沛卿沈冰王培之徐道振
关键词:CD4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乙型慢性耐受
特发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门脉高压症(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IPH)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例IPH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对其肝脏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9例IPH中,5例首发症状为上消化道出血和黑便,3例体检发现脾大脾亢而无临床症状,1例以血管瘤入院。入院检查脾肿大7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6例,腹水征4例,贫血者6例,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9例。病理组织学显示9例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均未见假小叶形成及肝细胞坏死;9例均有不同程度汇管区纤维化,3例汇管区纤细的不全纤维间隔形成并向肝实质延伸,6例有门脉末支管壁纤维化;9例中有6例小叶内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变性,5例肝窦有不同程度的扩张,2例肝窦扩张较明显,肝细胞萎缩,呈血管瘤样结构,2例有轻-中度肝腺胞3区大泡脂变。脾脏组织学符合淤血性脾肿大病理表现。结论IPH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相似,肝穿组织病理学可除外肝硬化,并有一定的特征。诊断时应与各种原因所致肝硬化门脉高压,肝窦阻塞综合征等相鉴别。
兰孟东王笑梅石晓燕郎振为沈冰石晓虹马佩卿陈志海张亮王培之成军
关键词:门脉高压门静脉特发性门脉高压症病理学
HIV(+)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腹泻患者结肠黏膜血管的改变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人免疫缺陷病毒阳性[HIV(+)]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腹泻患者结肠黏膜血管和结肠黏膜病理改变.方法:将同期不同症状和病因32例HIV(+)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腹泻患者600张电子结肠镜照片与300例非HIV患者3000张结肠镜照片对比,并对32例HIV(+)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腹泻患者病理切片内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分布情况和黏膜内出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IV(+)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腹泻患者9例结肠镜照片显示结肠黏膜血管末梢呈环形改变,直径在1-2mm左右,出血后环圈加粗变大;其他3000张肠镜对照照片未发现同样血管改变.HIV(+)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腹泻患者32例结肠黏膜病理切片除见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改变外,13例黏膜皮下固有层中有出血,大量红细胞聚集,27例黏膜内皮下固有层中毛细血管明显增生.结论:结肠黏膜血管末梢环形改变可能是HIV(+)非特异性慢性结肠炎腹泻患者结肠黏膜一种特异性特征.
李坪毛羽兰孟东张福杰赵红心李兴旺郎振为韩宁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结肠黏膜慢性腹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