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郎振为

作品数:267 被引量:969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8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57篇肝炎
  • 107篇病毒
  • 76篇肝组织
  • 75篇乙型
  • 67篇乙型肝炎
  • 63篇肝炎病毒
  • 58篇免疫
  • 54篇细胞
  • 53篇慢性
  • 46篇病理
  • 35篇慢性乙型
  • 35篇肝炎患者
  • 32篇慢性乙型肝炎
  • 31篇组织化学
  • 30篇免疫组织
  • 30篇免疫组织化学
  • 26篇原位
  • 26篇病毒性
  • 25篇毒性肝炎
  • 23篇抗原

机构

  • 184篇首都医科大学...
  • 69篇北京地坛医院
  • 30篇安阳市第五人...
  • 23篇军事医学科学...
  • 16篇解放军第30...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天津市传染病...
  • 7篇徐州市传染病...
  • 6篇石家庄市第五...
  • 6篇北京佑安医院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解放军第17...
  • 3篇滨州医学院
  • 3篇北京大学
  • 3篇湖北医科大学
  • 3篇秦皇岛市第三...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聊城市人民医...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67篇郎振为
  • 45篇金荣华
  • 34篇孟忻
  • 32篇沈冰
  • 28篇许德军
  • 27篇周育森
  • 27篇宋晨朝
  • 26篇黄德庄
  • 26篇李俊强
  • 22篇成军
  • 21篇石晓虹
  • 20篇张亮
  • 19篇张世杰
  • 19篇兰孟东
  • 18篇阎惠平
  • 17篇王春花
  • 15篇闫惠平
  • 13篇罗朝霞
  • 12篇马洪波
  • 12篇党晓燕

传媒

  • 26篇中华肝脏病杂...
  • 20篇世界华人消化...
  • 17篇临床肝胆病杂...
  • 17篇中华内科杂志
  • 13篇中华传染病杂...
  • 1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2篇胃肠病学和肝...
  • 9篇中华实验和临...
  • 7篇临床荟萃
  • 7篇中华微生物学...
  • 7篇中华病理学杂...
  • 6篇肝脏
  • 5篇世界感染杂志
  • 4篇天津医药
  • 4篇传染病网络动...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泸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传染病信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2
  • 12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16篇2008
  • 15篇2007
  • 11篇2006
  • 27篇2005
  • 26篇2004
  • 31篇2003
  • 12篇2002
  • 28篇2001
  • 14篇2000
  • 13篇1999
  • 16篇1998
  • 9篇1997
  • 6篇1996
  • 5篇1995
2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组织中Fas及FasL表达的研究
1998年
为研究乙型肝炎肝组织中Fas及Fas配体(FasL)的表达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我们以兔抗-Fas及兔抗-FasL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标记和双标记技术,检测60例急性轻型、慢性活动型、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Fas及FasL。结果显示:Fas及FasL的检出率分别为76.7%及70.0%,Fas在肝细胞浆内表达,FasL多见于肝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内,也见于肝细胞胞浆表达,其阳性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汇管区。FasL阳性肝细胞分布与Fas肝细胞分布相同。免疫组化双标记染色示Fas及FasL可在同一肝细胞胞浆内表达。提示Fas/FasL系统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王海舰郎振为孟忻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FASFAS配体免疫组织化学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基因XTP7的克隆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 X蛋白(HBxAg)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 cDNA,克隆 HBxAg反式激活相关靶基因.方法:以 HBxAg 表达质粒 pcDNA3.1(-)-X 转染 HepG2细胞,以空载体 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 mRNA 并逆转录为 cDNA,经 RsaI 酶切后,将实验组 cDNA 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 cDNA 进行两次杂交消减及两次抑制性 PCR,将产物与 T/A 载体连接,构建 cDNA 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 PCR 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中之一为未知基因片段,与 GenBank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通过序列同源性搜索比对,电子拼接成功,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 Kozak 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初步确定新型基因序列.从转染了 pcDNA3.1(-)的 HepG2细胞提取总RNA,以 RT-PCR 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加以证实.结果:发现新基因,命名为 XTP7,在 GenBank 中注册,注册号为 AF490256.XTP7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588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196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应用 SSH 成功筛选与克隆 HBxAg 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XTP7,为进一步阐明 HBxAg 反式调节作用及其在 HBV感染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王春花成军郎振为刘妍王建军杨倩纪冬党晓燕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克隆分子生物学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基因XTP8的克隆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乙型肝炎病毒 X 蛋白(HBxAg)反式激活基因差异表达的 cDNA,克隆 HBxAg 反式激活相关靶基因.方法:以 HBxAg 表达质粒 pcDNA3.1(-)-X 转染 HepG2细胞,以空载体 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提取 mRNA 并逆转录为 cDNA,经 RsaI 酶切后,将实验组 cDNA 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衔接,再与对照组 cDNA 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 PCR,将产物与 T/A 载体连接,构建 cDNA 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 PCR 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中之一为未知基因片段,与GenBank 中注册的已知功能基因序列没有同源性.通过序列同源性搜索比对,电子拼接成功,根据基因起始密码子的Kozak 规则和终止密码子下游保守的多聚腺苷酸信号序列,初步确定新型基因序列.从转染了 pcDNA3.1(-)的 HepG2细胞提取总 RNA,以 RT-PCR 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加以证实.结果:发现新基因,命名为 XTP8,在 GenBank 中注册,注册号为 AF490257.XTP8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1590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530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成功筛选与克隆 HBxAg 反式激活新型靶基因 XTP8,为进一步阐明 HBxAg 反式调节作用及其在 HBV 感染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王春花郎振为成军刘妍王建军杨倩纪冬党晓燕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反式激活基因基因克隆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
原位杂交检测肝组织中TTV DNA研究
1999年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DNA在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存在,证实TTV是一种新型嗜肝病毒。方法:用地高辛标记TTV DNA(Dig-TTV DNA)探针,以原位杂交技术进行血清PCR检测,发现单一TTV感染13例,TTV、HBV混合感染4例,非甲~非庚和非TTV感染的肝炎患者6例。与此同时对肝组织进行检测,进行肝组织学、免疫组化、肝功能和临床特点等分析。结果:23例肝组织中TTV DNA阳性15例(65.22%),其中单一TTV感染11例(84.62%),TTV DNA混合感染者3例(75.00%),非甲~非庚和非TTV感染1例,临床分型急性肝炎5例(55.56%),慢性肝炎10例(71.43%)。TTV DNA阳性细胞在急性肝炎患者系弥漫分布于肝小叶内,在慢性肝炎于汇管区附近较为密集。TTV DNA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核,少数位于肝细胞浆内,以核型为主。23例肝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病理改变,大多数较轻,12例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测HBsAg、HBcAg、HCVNS_3、HGVNS_5均阴性,肝功能均有轻~中度损害,大多数病人有乏力、纳差、尿黄症状,部分病人有肝脾肿大、皮肤或巩膜黄染体征。结论:TTV可能是一种新型嗜肝病毒。
庄立琳黄其炯张闽峰饶日春郎振为金荣华阎惠平许德军
关键词:TT病毒原位杂交肝炎病毒
胆汁性肾病的临床相关因素及与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胡中杰丁惠国金瑞张永宏郎振为
关键词:病理病因肝肾综合症
间断腹胀及双下肢水肿九个月原因待查一例
2010年
1病例摘要患者,女,20岁,主因"肝功能异常4年,间断腹胀、双下肢水肿9个月,加重10天"于2008年3月24日入院。
刘龙闫杰王艳斌马佩卿郎振为谢雯
关键词:组织病理学检查肝功能异常下肢水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北京地区艾滋病患者合并感染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告
尼菲青霉好发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最早是从越南竹鼠肝脏内分离出来的。随着艾滋病发病率的增加,现在马尔尼菲青霉已经成为东南亚及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而进行性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成为促成终晚期艾滋病...
石晓虹郎振为沈冰马沛卿刀文彬刘艳春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病例分析
促凋亡因子PDCD5与Fas在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分析新凋亡促进因子-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40例HCC及其癌旁组织(包括24例肝硬化和16例慢性肝炎)中的PDCD5和Fas蛋白表达.用等级资料Kruskal-WallisH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Spearman's等级资料的相关分析比较PDCD5和Fas的表达差异.结果:PDCD5在肝癌组织中多呈阴性表达,在癌旁肝组织中表达增加.肝癌及其癌旁肝硬化肝炎各组间PDCD5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6.03,P=0.000).Fas在肝癌组织及其癌旁肝硬化或慢性肝炎组织中的表达分布与PDCD5相似,各组间Fas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24.45P=0.000).PDCD5与Fas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839,P=0.001).结论:PDCD5是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凋亡调控因子.
余康康刘顺爱李文凡沈冰兰孟东郎振为成军
关键词:凋亡FAS肝细胞癌凋亡调控因子
艾滋病患者的肝脏病理学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观察艾滋病(AIDS)患者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 对11例无症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和3例 AIDS 患者肝活体组织检查(肝活检)以及12例尸体解剖肝脏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 免疫组织化学对肝活检组织及尸体解剖肝组织中的HIV-1外膜蛋白 gp120和衣壳蛋门 p24抗原进行检测。结 果 14例肝活检组织中检测出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11例肝脏库普弗细胞和部分淋巴细胞中有 HIV-1外 膜蛋白 gp120或(和)衣壳蛋白 p24抗原表达,肝细胞呈阴性。尸体解剖肝组织中检出巨细胞病毒感染5例, 分枝杆菌及弓形虫感染各3例,HIV 1衣壳蛋白 p24抗原阳性5例。结论 AIDS 患者肝组织中存在 HIV 1 感染,活检肝组织病例中机会性感染的几率较低。在尸体解剖肝组织中,机会性感染较为多见,并常为全身 机会性感染的局部表现。
郎振为刀文彬张福杰石晓虹马志春马佩卿沈冰吕红波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理学
202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与临床(摘要)被引量:1
2001年
马洪波郎振为金荣华黄春金瑞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理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