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读出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评分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癌
  • 1篇肿瘤
  • 1篇腺癌
  • 1篇卵巢
  • 1篇卵巢肿瘤
  • 1篇扩散
  • 1篇扩散加权
  • 1篇扩散加权成像
  • 1篇加权成像
  • 1篇X线
  • 1篇X线计算
  • 1篇X线计算机
  • 1篇CT表现
  • 1篇GLEASO...
  • 1篇病理

机构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2篇高韻
  • 2篇陈宏伟
  • 1篇李国良
  • 1篇汤群锋
  • 1篇胡晓云
  • 1篇方向明
  • 1篇陈玉林
  • 1篇沈钧康
  • 1篇路旭东
  • 1篇陈静文

传媒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分段读出扩散峰度成像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相关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分段读出扩散峰度成像(RESOLVE-DKI)定量参数在前列腺癌不同Gleason评分(GS)组间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搜集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35例(48个癌灶),在各参数图上分别测出癌灶的DKI定量参数(K值和D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不同Gleason评分组癌灶的DKI定量参数K值和D值及ADC值间的差异,各Gleason评分组两两间的差异,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癌灶的DKI定量参数K值和D值及ADC值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上述各参数鉴别高分化组(GS≤6)与中低分化组(GS≥7)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K值和D值及ADC值在各GS组癌灶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其中K值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K值在高分化组(GS≤6)与低分化组(GS≥8)、中分化组(GS=7)与低分化组(GS≥8)癌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值和ADC值仅在高分化组(GS≤6)与低分化组(GS≥8)癌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K值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3(P<0.001)。ROC曲线得出K值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值为0.905,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81.8%。结论 RESOLVE-DKI定量参数K值对前列腺癌侵袭性的评估和预测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韻汤群锋路旭东陈静文陈玉林陈宏伟沈钧康
关键词:前列腺癌
卵巢勃勒纳瘤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卵巢勃勒纳瘤的CT表现及病理特点,提高对卵巢勃勒纳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卵巢勃勒纳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肿块的位置、大小、结构、钙化及强化程度等CT表现以及对其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勃勒纳瘤均行根治切除术,术后未行放化疗,随访时间为术后3年。结果:6例肿瘤均位于单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其中5例为良性,1例为交界性。良性者CT表现为囊实性,以囊性为主,内见分隔;其中4例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分隔呈轻度强化表现,囊性成分无强化;3例合并卵巢囊腺瘤。1例交界性病灶呈实性改变,增强后呈中等度强化。全部病例中肿瘤实性部分均可见钙化。术后3年内CT随访6例患者均无明显复发及转移征象。结论:囊实性肿块的实性部分广泛多形性钙化及常合并卵巢囊性瘤为卵巢勃勒纳瘤的CT特点,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高韻胡晓云李国良方向明陈宏伟
关键词:卵巢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