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血管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急性
  • 4篇急性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动脉狭窄
  • 3篇溶栓
  • 3篇疗效
  • 3篇颈动脉
  • 3篇颈动脉狭窄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溶栓
  • 2篇动脉溶栓
  • 2篇治疗急性脑梗...
  • 2篇溶栓治疗
  • 2篇缺血
  • 1篇弹簧圈
  • 1篇动脉瘤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陈生
  • 6篇金平
  • 5篇吴章松
  • 4篇张均
  • 4篇胡志涛
  • 3篇刘勇
  • 3篇赵启媛
  • 2篇张钧
  • 2篇张楚
  • 2篇徐菲
  • 2篇丁晴
  • 2篇陈慧娟
  • 1篇权霞良
  • 1篇汪凯

传媒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超早期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在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能有效的溶解血栓、恢复缺血区域血流,是血管再通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且预后优于其他方法。本研究应用尿激酶对ACI患者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陈生金平胡志涛
关键词: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溶解血栓缺血区域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对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行CAS的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患者,分别于CAS术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数字广度测验(Digital Span,DS)、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验(Chinese Auditory Learning Test,CALT)、线段方向判定测验(Judgment of Line Orientation Test,JLOT)和语言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包括注意、记忆、视空间以及额叶流畅性功能。结果共纳入26例行CAS的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患者,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52~79岁,平均(64.19±6.76)岁,受教育年限(9.84±3.29)年;左侧颈动脉狭窄18例,右侧颈动脉狭窄8例;均成功行CAS,未发生并发症。与CAS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各项认知功能均显著性改善(P均〈0.01),但术后1个月与3个月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CAS能改变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术后早期较为明显。
赵启媛汪凯金平吴章松张钧陈生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总结神经内科19例经皮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法、适应症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均经CTA或造影确诊,采用经股动脉入路,应用自膨式支架对颈动脉颅外段狭窄进行治疗。结果 19例手术18例获得成功,颈动脉狭窄得到有效改善,临床缺血症状术后得到明显改善,18例患者共置入颈动脉支架20枚、使用保护伞18个,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左右侧颈内动脉各植入1枚支架。回收的过滤伞中4个发现组织碎片。8例患者出现迷走反射均在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后,经对症处理全部缓解。6~30个月临床中短期随访12例,平均随访22个月。1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7d后死亡;1例患者出现小卒中;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随访12例支架全部开通良好,未出现再狭窄。随访6~30个月,未发现明显脑缺血发作,无B超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病例。1例手术不成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吴章松张均陈生金平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
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住院治疗13例患者进行尿激酶动脉内溶栓及血管内干预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颈动脉系统病变11例,其中颈内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8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包含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者3例),椎基底动脉闭塞2例。溶栓开始时间3~12h,平均7.5h,其中10例在6h内开始。使用尿激酶30万~100万U,平均70万U。溶栓后2例给予血管内支架治疗,4例给予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治疗。基本痊愈5例,显著进步5例,无效3例。闭塞血管成功再通7例,未成功再通3例。并发脑出血1例,死亡1例,无并发消化道出血等其他情况。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动脉内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吴章松金平胡志涛张钧刘勇陈生陈慧娟徐菲赵启媛张楚
关键词:尿激酶动脉溶栓脑梗死
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近期预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神经功能量表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进行评估,分析对比支架组和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得分变化来判断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并引进NIHSS和MMSE量表。  ...
陈生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近期预后临床疗效
VEGF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连续测定57例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对照组选年龄、性别相匹配体检者,入院后1 d、28 d用NH ISS分别评价脑梗死组1和组2。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VEGF含量各时间点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最高值发生在第七天后渐下降,入院后1 d、28 d脑梗死组1和组2 NH ISS评分分别为(11.0±3.4)、(4.2±1.8)分,(10.4±2.8)、(2.8±2.1)分。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清VEGF含量高,入院后28 d NH ISS评分低于脑梗死急性期,且血清VEGF含量低。
陈生胡志涛
关键词:脑梗死VEG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发病小于6h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采用MRA-DWI不匹配方法判断存在半暗带后,行选择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所有再通病例均于1w至10d内复查MR,注意观察对比DWI的变化。结果血管再通患者1w^10d内复查MR,DWI高信号区域明显缩小。结论急性脑梗死DWI动态观察是动脉溶栓治疗一个临床观测指标。
金平张均吴章松陈生丁晴赵启媛刘勇徐菲张楚陈慧娟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溶栓DWI缺血半暗带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分析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进行治疗,B组30例患者给予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B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张均陈生
关键词:纳洛酮脑血管病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讨论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1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20个动脉瘤分别采用电解及水解可脱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 20个动脉瘤中14个被100%闭塞,4个90%闭塞,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3例在术中出现颈内动脉痉挛。术后DSA随访11例,1例复发,1例弹簧圈轻度移位。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是防止动脉瘤再出血的有效办法。
金平张均吴章松刘勇陈生权霞良丁晴胡志涛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血管内栓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