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
- 作品数:125 被引量:46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 第七届国际酒精性肝病、胰腺疾病和病毒性肝炎研讨会暨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纪要被引量:1
- 2012年
- 2012年9月6-8日"第七届国际酒精性肝病、胰腺疾病和病毒性肝炎研讨会"暨"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酒店举行。本次大会由解放军302医院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共同主办,全军传染病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分会共同承办。
- 金磊曾庆磊张纪元王立峰张政王福生
-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传染病学胰腺疾病学术
-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上PD-1分子表达的特征及意义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检测肝移植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及CD4+T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结合临床表现,探讨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入组35例肝移植患者,其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急排组)15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稳定组)20例,1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8+T细胞及CD4+T细胞上PD-1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稳定组中CD8+T细胞及CD4+T细胞PD-1分子表达水平都显著高于急排组(P<0.01),而对照组与急排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种细胞上PD-1分子的表达水平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CD8+T细胞及CD4+T细胞上PD-1分子的表达在保护移植肝及维持肝正常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 王英余希施明王洪波张敏孙艳玲金磊刘振文王福生
- 关键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T淋巴细胞PD-1
- 针对乙型肝炎病毒前S2基因核酶的设计及体外切割活性研究被引量:3
- 1998年
- 目的体外研究核酶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基因的作用。方法设计合成一针对HBVaywDNA前S2区第110,122和132位碱基的三靶位串联锤头状核酶基因,体外转录核酶基因和靶基因并进行切割实验;将核酶基因与逆转录病毒重组,转导2.2.15细胞,观察转导细胞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pHSA-R)的表达水平。结果核酶在体外可有效切割靶基因转录物,在转入2.2.15细胞后4周内对pHSA-R表达抑制率为51.45±4.57%~41.01±4.16%。结论本文设计合成的针对乙型肝炎病毒前S2基因的核酶在体外具有相应的生物学活性。
- 徐东平韩凤连施红雷周云金磊刘妍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核酶基因治疗
-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巨细胞病毒特异性CD8 T细胞漂移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乙型肝炎发病早期患者体内巨细胞病毒(CMV)CTL的数量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水平,探讨该信号途径对CMVCTL频率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合成识别CMVV抗原表位的五聚体,同时采集12例HLA-A2阳性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用五聚体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CMVPP65表位特异性CTL的频率及其表面PD-1分子的表达特点,通过阻断PD-1/PD-L1信号途径的方法,探讨PD-1分子的表达对CMVCTL功能的影响。同时进行肝功能、HBsAg、抗-HBs和血清HBV DNA载量检测。结果急性乙型肝炎发病早期,患者体内CMVCTL的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01),同时PD-1分子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该分子的上调表达与CMV特异性CD8T细胞的凋亡有关,而且阻断PD-1分子与其配体PD-L1的结合,能够有效恢复CMV特异性CD8T细胞分泌因子IFN-γ的能力。结论急性HBV感染造成异质性病毒CMVCTL的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且免疫抑制性分子PD-1参与并调节了CMVCTL的数量减少和功能的降低,提示在人的病毒感染早期,免疫抑制性信号途径参与的删除前存在的记忆性CD8T细胞会为抵抗新病毒感染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提供更多的空间。
- 金磊张纪元张政王福生
-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
- 肝移植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上CTLA-4及HLA-DR表达的特征及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测肝移植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上CTLA-4、HLA-DR分子的表达特征,探讨CTLA-4、HLADR表达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入组38例行肝移植术患者,其中16例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急排组),22例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稳定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肝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上CTLA-4、HLA-DR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排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上CTLA-4及HLA-DR分子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稳定组(P<0.05)。此外,Treg细胞上CTLA-4及HLA-DR分子表达水平与肝功指标ALT、AST呈明显负性相关。结论肝移植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外周血中Treg细胞上CTLA-4及HLA-DR分子表达水平降低,提示其可能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相关。
- 王英石彦超张敏孙艳玲金磊刘振文王福生施明
- 关键词:肝移植排斥反应TREG细胞CTLA-4HLA-DR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细胞因子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细胞数和细胞因子在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了解SARS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动态检测 2 1例SARS患者发病过程中血浆细胞因子IFN α、TNF α、IFN γ、IL 12和IL 10的水平。结果 分别有 6 6 7%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细胞数、38 1%的患者血浆IFN α水平和 6 1 9%的患者血浆TNF α水平在发病中期达到高峰。部分患者Th1细胞因子IL 12和IFN γ有所升高 ,而所有患者整个检测时间内Th2细胞因子IL 10的产生未受到影响。 85 7%的患者发病后血浆IFN α的首次检测值 (16 1 0 9± 132 6 9pg/ml)显著低于正常值 (86 7 18± 30 6 5 0 pg/ml,P <0 0 5 )。结论 SARS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在病程中期可能最强 ,且可能以Th1反应为主。血浆IFN α首次检测值显著低于正常值的特征可作为SARS早期诊断的依据。
- 王敏王福生徐东平张政金磊陈菊梅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淋巴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肝移植急性排异患者外周血Th17及调节性T细胞的特征及意义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1-9月解放军302医院肝移植研究中心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患者25例,根据移植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分为急性排异组(排异组,12例)和非排斥稳定组(稳定组,13例),另选取1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观察Th17/Treg比值变化及其与肝脏损伤的关系。结果移植术后排异组外周血中Th17占CD4+T细胞的比例(3.50%±0.86%)明显高于稳定组(2.10%±0.52%)和对照组(1.79%±0.42%,P<0.01),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异组和稳定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90%±0.25%、1.51%±0.23%)明显低于对照组(2.57%±0.79%,P<0.01),且排异组明显低于稳定组(P<0.05)。排异组Th17/Treg比值(4.20±1.69)明显高于稳定组(1.43±0.47)及对照组(0.75±0.28,P<0.01),且稳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h17/Treg比值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酸转氨酶(GGT)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5023,P=0.0105;r=0.4561,P=0.0219;r=0.4393,P=0.0280;r=0.5516,P=0.0043)。结论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Treg失衡,且与肝脏损伤有一定关系。Th17/Treg失衡可能参与了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
- 任为国施明刘振文孙艳玲孙百军王洪波褚静茹金磊王福生
- 关键词:肝移植移植物排斥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的免疫学及病毒学特点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过程中免疫学及病毒学的动态变化特点,并评价培养的细胞体系抗病毒活性。方法采集14例HIV感染者和6名健康人的PBMC,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每3天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同时检测细胞表型、上清中细胞因子浓度和病毒载量。结果培养的健康人PBMC在(35±5)d最大增殖(61±8)倍;7例培养成功的HIV感染者PBMC在(21±6)d最大增殖(17±13)倍,另7例HIV感染者PBMC培养失败;同时发现HIV感染者PBMC体外培养最大增殖时间与其培养前外周血基础CD4/CD8比值呈明显正相关(P<0.05)。表型分析发现,培养的PBMC为优先CD8细胞增殖的异质T细胞群,主要由CD4、CD8及CD3CD56细胞组成;部分HIV感染者PBMC培养期间分泌白细胞介素(IL)1α、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0等细胞因子能力较高;而11/12例HIV感染者PBMC体外培养初期可扩增出大量病毒,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病毒载量逐渐降低甚至低于检测限。结论体外大量扩增基础CD4/CD8比值较高的HIV感染者外周血PBMC是可行的,扩增的细胞具备较强的Th1细胞免疫反应能力,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的免疫细胞治疗提供必要的实验数据。
- 张政赵敏聂为民金磊姜天俊汤紫荣王建张林琦王福生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细胞体外培养免疫学(TNF)-Α细胞增殖情况体外大量扩增
- 中国HIV-1感染者相关基因SDF1、CCR2b、CCR5多态性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分析 91例中国HIV - 1感染人群SDF1、CCR2b、CCR5等位基因型的多态性和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分析技术和核酸测序技术分析HIV - 1感染人群SDF1、CCR2b、CCR5基因多态性。结果 未发现 91例中国HIV - 1感染者有CCR5△ 32突变型基因 ,SDF1- 3′A、CCR2b - 6 4I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 2 6 4 0 %、2 1 4 3% ,核酸测序结果与PCR/RFLP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91例中国HIV - 1感染者均为易感者 ,中国HIV - 1感染者SDF1、CCR2b、CCR5不同基因型分布特点 ,提示 ,中国人群可能对HIV -
- 王晓辉冯铁建陈琳李良成王福生金磊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遗传易感性
- 中国汉族人SDF1-β编码区新多态性位点初步研究
- 2003年
- 为调查中国汉族人HIV 1相关基因SDF 1β的多态性特点 ,选择 4 5例健康汉族人 ,对SDF 1β编码区的 4个外显子进行PCR扩增 ,然后分别测序。用DNAstar软件分析测序结果 ,在编码区共发现 1个基因多态性 (SNP)位点 :192位G→T ,使赖氨酸变为天冬酰胺 ,突变频率为 8 9% ;1例单碱基缺失 :10 0位T缺失 (10 0ΔT) ,引起 34位氨基酸移码突变 ,到 5 9位氨基酸翻译提前终止。两者均为首次发现 ,其对HIV
- 刘明旭王福生洪卫国王波金磊雷周云侯静
- 关键词:汉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