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车立纯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抽动
  • 8篇抽动障碍
  • 5篇动物
  • 5篇动物模型
  • 5篇行为学
  • 4篇色胺
  • 4篇羟色胺
  • 4篇5-羟色胺
  • 3篇行为学特征
  • 3篇鼠模型
  • 3篇大鼠模型
  • 2篇碘苯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1篇兴奋性
  • 1篇兴奋性氨基酸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神经生化
  • 1篇神经生化改变

机构

  • 7篇青岛大学
  • 3篇福建省立医院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3篇烟台毓璜顶医...

作者

  • 8篇车立纯
  • 5篇衣明纪
  • 5篇刘秀梅
  • 3篇陈琅
  • 2篇刘世国

传媒

  • 3篇中国儿童保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抽动障碍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正>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多发性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特点的神经精神障碍,常伴有注意缺陷、多动、强迫等行为障碍。TD的患病率近年有所升高,并造成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心理功能...
车立纯衣明纪刘秀梅
文献传递
抽动障碍大鼠模型的行为学特征及机制研究
对IDPN(iminodipropionitrile,IDPN)和DOI(1-2,5-dimethoxy-4-iodophenyl-2-aminopropane,DOI)两种TD(tic disorder,TD)模型的行...
车立纯刘秀梅陈琅刘世国衣明纪
关键词:抽动障碍发病机制行为学特征多巴胺5-羟色胺
抽动障碍大鼠模型的行为学特征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对亚氨基二丙腈(IDPN)和2,5-二甲氧-4-碘苯-2氨基丙烷(DOI)两种抽动障碍(TD)模型的行为学特征进行观察,并测定其血浆及纹状体中的多巴胺(DA)与5-羟色胺(5-HT)等神经递质水平,为更好地选择TD模型提供理论依据并揭示TD的发生机制。方法通过SD大鼠腹腔注射IDPN和D01分别建立IDPN和DOI抽动障碍大鼠模型,应用双盲法观察记录两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从运动行为、刻板行为和分类刻板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和比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两种模型鼠大脑纹状体和血浆中DA与5-HT等神经递质的含量,探讨IDPN与DOI动物模型的行为学特征及机制。结果IDPN组大鼠和DOI组大鼠的运动行为评分和刻板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DPN组大鼠的旋转、舞蹈样运动高于对照组和DOI组,DOI组大鼠的口爪运动、自咬高于对照组和IDP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DPN组大鼠血浆及纹状体中的DA(5.70±3.12,137.45±20.14)明显高于对照组(0.32土0.12,68.13±12.34)和DOI组(1_01±0.74,88.56±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3.43~8.6,P〈0.05)。DOI组大鼠纹状体中5-HT(56.83±34.72)明显低于对照组(109.14±14.05)和IDPN组(72.52土1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65,P〈0.05)。结论IDPN模型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抽动,DOI模型主要以局部抽动为主。IDPN模型可能通过影响DA系统,而DOI模型则可能通过激活5-HT受体系统,从而引起大鼠出现抽动症状。
车立纯刘秀梅陈琅刘世国衣明纪
关键词:抽动障碍行为学5-羟色胺
抽动障碍动物模型的行为学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亚氨基二丙腈(iminodipropionitrile,IDPN)和2,5-二甲氧-4-碘苯-2-氨基丙烷(±-1-2,5-dimethoxy-4-iodophenyl-2-aminopropane,DOI)诱导的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动物模型的运动抽动和刻板行为表现,为选择可以更好地模拟TD特征性行为的造模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3组,每组10只。IDPN组大鼠给予IDPN 150mg/kg腹腔注射,连续7d,DOI组大鼠给予DOI 1mg/kg腹腔注射,连续15d,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7d,给药体积均为1mL/100g。造模结束后记录各组大鼠在造模结束第1至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的运动行为评分、刻板行为评分和分类刻板行为评分。结果 IDPN组和DOI组大鼠在第1至第4天的运动评分、刻板行为评分,除理毛、舔咬笼子以外的分类刻板行为评分均高于正常组,且IDPN组大鼠在第5、6、7、14、21、28天的运动评分和第5、7、14、21、28天的刻板行为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和DO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DPN组大鼠的吃木屑、旋转、摆头、舞蹈样运动等分类刻板运动评分均高于DOI组,DOI组大鼠口爪运动、自咬等分类刻板运动评分均高于ID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PN模型与DOI模型均可以模拟抽动患者的兴奋性增高,活动增多和抽动等症状,表观效度较好。与DOI模型相比较,IDPN模型具有建模时间短,模型维持时间长久,且花费较少等优势。
车立纯刘秀梅衣明纪
关键词:抽动障碍动物模型行为学
抽动障碍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
目的:对IDPN和DOI两种TD模型进行行为学上的比较,测定其血浆及纹状体中DA与5-HT等神经递质水平,为更好地选择TD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通过SD大鼠腹腔注射IDPN和DOI分别建立IDPN和DOI模...
车立纯
关键词:抽动障碍动物模型行为学多巴胺5-羟色胺
文献传递
抽动障碍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患病率逐渐升高。TD的病因及治疗学研究离不开动物模型。常用的TD动物模型包括多巴胺、5-羟色胺、兴奋性氨基酸、一氧化氮失调模型以及自身免疫模型、分离综合征模型、转基因模型等。这些动物模型通常只能部分地模拟TD患者的临床行为学和神经生化改变。目前国内TD模型以亚氨基二丙腈(IDPN)、2,5-二甲氧-4-碘苯-2-氨基丙烷(DOI)等化学因素诱发的动物模型为主,主要研究TD防治药物的作用机制;国外TD模型以自身免疫模型、基因工程模型为主,主要探究TD的发病机制。
车立纯衣明纪刘秀梅
关键词:动物模型抽动障碍兴奋性氨基酸神经生化改变一氧化氮5-羟色胺
抽动障碍动物模型的行为学研究
车立纯衣明纪
抽动障碍大鼠模型的行为学特征及机制研究
车立纯刘秀梅陈琅刘世国衣明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