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新雾化吸入防治鼻咽癌放射相关口腔黏膜损伤的时机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康复新原液雾化吸入在防治鼻咽癌放射性黏膜损伤的参与时机。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放疗期间接受康复新雾化吸入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60例病例有23例康复新原液雾化吸入参与时间为放疗0次,19例为放疗10次、18例为放疗15次,康复新雾化吸入应用方法10ml/次,3次/d。结果康复新雾化吸入放疗0次、10次参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症显著轻于放疗15次参与,放疗0次、放疗10次参与对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症无差异。结论康复新原液雾化吸入在防治放射相关口腔黏膜损伤的最佳参与时间为放疗10次,放射相关口腔黏膜炎症轻,放疗耐受性好,过早参与不能明显减轻炎症,且增加患者花费及心理负担,过晚参与放射相关口腔黏膜损伤程度重,放疗耐受性差,甚至导致放疗中断。
- 谷振芳崔巍胡东玉
- 关键词:鼻咽癌
- 紫杉醇与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评价紫杉醇与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老年食管癌,进行紫杉醇与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结果 40例患者可作近期疗效评价,治疗有效率47.5%(19/40)。主要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Ⅲ级以上血液系统的毒副反应,经过对症治疗均可控制,无治疗引起的死亡病例。结论紫杉醇与顺铂同联合放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 马琦张艳玲谷振芳
- 关键词:同步放化疗紫杉醇顺铂老年食管癌
- SNAT1和EMP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人钠耦合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SNAT1)和上皮膜蛋白1(EMP1)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胃癌组织和67例对应癌旁组织样本中SNAT1和EMP1的蛋白表达情况,根据二级计分法分为低表达(<5分)和高表达(≥5分),分析两者不同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20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和胃癌不同分化细胞株(未分化BGC823、低分化AGS、中分化SGC7901和高分化MKN28)中SNAT1和EMP1的蛋白水平。结果胃癌组织的SNAT1高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67.1%vs.34.3%,P<0.05),而EMP1高表达率则低于癌旁组织(40.2%vs.62.7%,P<0.05)。胃癌组织中SNAT1与EMP1表达呈负相关(r=-0.272,P=0.014),且两者表达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均有关;另外,SNAT1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有关,EMP1与浸润深度有关。胃癌细胞株中的SNAT1蛋白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和CES-1细胞,而EMP1蛋白水平则相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AT1表达在胃癌组织及细胞株中分别较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细胞株高,EMP1则相反,胃癌组织中两种蛋白均与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提示两者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于辅助胃癌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 丁振崔巍韩磊谷振芳孔锦张肖王军业
- 关键词:胃癌预后
- 食管癌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过程中肿瘤体积变化规律的临床探究与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通过对食管癌肿瘤体积的检测,研究在使用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时,其肿瘤大小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食管癌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分割根治性三维适形放射对食管癌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分别在治疗的第2、4和6周以及放疗结束后2个月内采用彩色增强扫描CT机观察不同时期CT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计算肿瘤体积变化情况。结果 行根治性三维适形常规放射治疗后显效率50.0%,总有效率83.3%。所有食管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0∽14周)肿瘤体积逐渐减小,肿瘤体积变化符合指数衰减趋势模式,消退常数分别为0.2020、0.4139、0.2390、0.1516、0.1317和0.1416,对应的半衰期为35.76、24.80、27.36、43.95、49.41和47.83d。结论 通过食管癌放疗体积变化的临床实验,可减少治疗过程中肿瘤体积的变化对肿瘤放疗的影响,弥补肿瘤体积变化带来的治疗误差,从而显著提高了放疗的短期临床疗效。
- 谷振芳王丽芳陈长建王华伟崔巍
- 关键词:食管癌肿瘤体积半衰期
- EGFR/ALK野生型晚期NSCLC患者血清miR-499 miR-144-3p变化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3年
- 目的: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野生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微小RNA(miR)-499、miR-144-3p变化,并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我院收治的107例EGFR/ALK野生型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NSCLC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RCR技术检测血清miR-499、miR-144-3p表达,比较其在两组中的差异,并评估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晚期NSCLC患者血清miR-499、miR-144-3p表达的变化;以出院时为随访起点,2023年1月为截止时间,死亡为终点事件,以大于等于平均值作为高表达的标准,分别比较miR-499、miR-144-3p高表达与低表达的晚期NSCLC患者预后生存率。结果:NSCLC组血清miR-499[(0.74±0.18)vs(1.05±0.20)]、miR-144-3p相对表达量[(0.82±0.19)vs(1.22±0.21)]均低于对照组(P<0.05)。晚期NSCLC患者中,Ⅳ期患者血清miR-499[(0.64±0.17)vs(0.86±0.21)]、miR-144-3p相对表达量[(0.71±0.16)vs(0.95±0.22)]低于ⅢB及ⅢC期者(P<0.05),低分化者则低于中高分化者[(0.63±0.16)vs(0.85±0.21),(0.70±0.15)vs(0.94±0.22),P<0.05]。晚期NSCLC患者随访时间为4~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4个月,血清miR-499高表达者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者(P<0.05),血清miR-144-3p高表达者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miR-499、miR-144-3p在EGFR/ALK野生型晚期NSCLC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Ⅳ期及低分化者表达更低,且表达水平对预后生存率有一定预测价值。
- 谷振芳徐保彬李伟张春梅周亚青
- 关键词:晚期预后
- 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诱导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探索研究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arcinoma,HNSCC)应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诱导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初诊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HNSCC患者25例,所有患者接受PD-1抑制剂诱导免疫治疗联合化疗3个周期,具体用法:PD-1抑制剂200 mg,每3周为1个周期,化疗方案为铂类联合紫杉类化疗药物(不适合铂类或紫杉类患者调整为氟尿嘧啶、吉西他滨)。3个周期诱导化疗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评估近期疗效,根据PD-L1表达分层分析每亚组疗效分析,另外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21例(84%),其中肿瘤体积缩小≥50%为15例(60%),客观缓解率(ORR)为84%,疾病控制率(DCR)为88%。16例患者进行了联合阳性分数(combined positive score,CPS)检测评估PD-L1表达情况,CPS≥5占50.0%(8/16),其中CPS≥20占25.0%(4/16),另外9例患者未能行CPS检测而PD-L1表达不明。根据PD-L1表达分层分析来看,5≤CPS<20和CPS≥20的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均≥50%,ORR为100%,而CPS<5的所有患者中1例PR肿瘤体积缩小≥50%,PD为2例,ORR为62.5%(5/8)。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白细胞减少和贫血。3例患者出现甲功异常,1例肾功能损害,2例肝功能损害,2例肺炎患者。无3-4级不良反应。结论 局部晚期HNSCC,尤其IVA/IVB期患者,诱导免疫治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近期疗效明显,对于CPS≥5的患者疗效更显著,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有望成为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新的治疗模式。
- 刘海英赵广章崔巍谷振芳胡东玉赵静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鳞状细胞诱导化疗免疫疗法
- miR-192、miR-196a表达与HER-2阴性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 观察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miR-192、miR-196a表达水平与氟尿嘧啶类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方案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5月~2023年4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Xelox方案或SOX方案化疗晚期胃癌患者93例,根据近期疗效分为敏感组及耐药组。对两组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浆中miR-192、miR-196a表达量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表达量与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miR-192及miR-196a均过表达[(0.165±0.061)vs.(0.043±0.009)、(0.338±0.084)vs.(0.057±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81、31.297,P<0.05)。敏感组患者组织及血浆中miR-192表达均高于耐药组[(0.214±0.066)vs.(0.119±0.058)、(0.137±0.041)vs.(0.069±0.019)],miR-196a表达均低于耐药组[(0.294±0.071)vs.(0.367±0.093)、(0.229±0.065)vs.(0.273±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5、10.713、4.110、3.027,P<0.05)。miR-192表达与化疗敏感度呈正相关,组织及血浆表达相关系数分别为0.577、0.482,miR-196a表达水平与化疗敏感度呈负相关,组织及血浆表达相关系数分别为-0.474、-0.413。患者胃癌组织及血浆中的miR-192、miR-196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4、0.698。结论 HER-2阴性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血清中miR-192表达水平与SOX、Xelox化疗方案近期疗效正相关,miR-196a的表达水平与SOX、Xelox化疗方案近期疗效负相关。检测血浆miR-192和miR-196a的表达有可能实现耐药的动态监测。
- 谷振芳徐保彬张春梅李伟周亚青
- 关键词:胃癌化疗
- 基于3DCT与CBCT勾画的胸中下段食管癌内在大体肿瘤靶区的比较
- 2015年
- 目的比较基于三维CT(3DCT)和锥形束CT(CBCT)图像定义的胸中下段食管癌内在大体肿瘤靶区即内靶区的体积(IGTV)及匹配度。方法 15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首先完成胸部3DCT扫描,基于3DCT制定放疗计划,在3DCT上勾画得到GTV3D,依据山东省肿瘤医院通过四维CT(4DCT)图像测得的胸中下段食管癌靶区运动范围95%可信区间上限外扩得到IGTV,胸中下段食管癌GTV头脚、前后、左右方向分别外扩6.0、3.0、3.0 mm得到IGTV3D,放疗治疗前5次拍摄CBCT,并基于骨性标志配准校正,在CBCT图像上勾画得到IGTVCBCT。比较IGTV3D与IGTVCBCT靶区间体积及匹配度。结果 IGTV3D大于IGTVCBCT(t=2.531,P=0.018),IGTV3D与IGTVCBCT总匹配指数为(0.604±0.0430),亚组胸中段食管癌IGTV3D与IGTVCBCT匹配指数为(0.611±0.0371),胸下段食管癌IGTV3D与IGTVCBCT匹配指数为(0.562±0.0168),胸中段与胸下段食管癌IGTV3D与IGTVCBCT匹配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78,P=0.028)。结论在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放疗中IGTV3DCT明显大于IGTVCBCT,两靶区的匹配指数为(0.604±0.0430),IGTV3DCT不能有效的包含IGTVCBCT,即使3DCT与CBCT配准校正后,也有可能导致较严重的脱靶,放疗期间利用CBCT图像不能提供可靠有效的在线校正。
- 谷振芳李建彬徐保彬崔巍王丽芳陈长建
- 关键词:食管癌三维CT锥形束CT
- 瘤内局部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小鼠Lewis肺癌抑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瘤内直接注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腹腔注射顺铂对Lewis肺癌的抑制效果。方法成功建立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按体质量将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顺铂组、瘤内注射恩度组、顺铂联合腹腔注射恩度组、顺铂联合瘤内注射恩度组5组。治疗后处死小鼠,计算肿瘤体积抑瘤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小鼠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顺铂组、瘤内注射恩度组、顺铂联合腹腔注射恩度组、顺铂联合瘤内注射恩度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1.8%、24.9%、70.3%、74.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顺铂联合瘤内注射恩度组的VEGF表达及MVD计数在各实验组中均最低,与顺铂联合腹腔注射恩度组比较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恩度联合顺铂有协同抗肿瘤作用,能有效抑制肺癌的生长及转移,并且相同剂量的恩度,肿瘤内局部注射效果优于腹腔注射。
- 王丽芳谷振芳王宝成崔巍毕经旺
- 腰椎管并腹膜后恶性蝾螈瘤1例
- 2011年
- 患者,女性,19岁。因“左下肢间断疼痛半年,双下肢活动不灵3d”入住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有家族性神经纤维瘤病史。查体:左腹部肌紧张,可扪及肿物约成人拳头大小,表面光滑,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无压痛,腹部皮肤感觉可,腹壁上、中、下反射(++、++、+)。双下肢无张力状态,仰卧位可见双足下垂,肌肉松弛,右下肢弥漫性感觉减退轻度,
- 刘海英山长平谷振芳
- 关键词:恶性蝾螈瘤腰椎管神经纤维瘤下肢活动表面光滑皮肤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