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华侨
- 作品数:16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中国、巴西发展战略框架下的双边贸易关系研究
- 中国和巴西作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两国贸易关系迅速发展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中巴贸易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展开,既往研究重点关注贸易问题。现有研究的范围也较为狭窄,主要是分析改革开放后,...
- 谌华侨
- 关键词:对外贸易政策
- 文献传递
- 国内经济与国际政治——基于中国经济转型对国际权力结构变迁影响的研究
- 2012年
- 国内事务与国际事务是呈现交互性影响的两个领域。既往研究较为关注国际经济对国内政治的作用,但忽视了国内经济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本文借助国内经济—国际政治的分析框架,形成"再次颠倒的第二意象"模式,探讨经济转型对国际权力结构变迁的作用。研究表明,历经三十多年的经济改革实践,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综合国力差距甚远,国际权力结构仍然呈现出西强我弱的态势。中国正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目前还不具备改变国际权力结构的实力。
- 谌华侨
- 关键词:经济转型综合国力国际权力结构
- 基于影像的外交战略学习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将影像分析引入外交战略研究学习,从理论层面论述了基于影像的外交战略学习的急迫性和可行性。同时,对影像学习的过程进行整体性设计,再以电影《我的1919》作为分析本体,突出"学生为主"的学习过程中的案例分析环节,从实践角度阐述影像学习的可操作性。
- 刘雪君谌华侨
- 关键词:影像外交战略可行性《我的1919》
-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巴合作基金对接作用研究
- 2018年
- 中国-巴西扩大产能合作基金是中国和巴西关系进一步深化的成果。巴西的"投资伙伴计划"急需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实现就业。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以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中国-巴西扩大产能合作基金在巴西的"投资伙伴计划"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接过程中发挥着桥梁作用,对于深化中国与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具有重要启示。
- 谌华侨
- 关键词:扩大产能合作基金
- 国际机制构建研究——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例
- 国际机制理论作为国际关系新兴研究领域之一,历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国际机制的组织建构作为国际机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深入认识国际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国际机制的组织建构的理论总结有助于反思现实世界中国际机制的运...
- 谌华侨
- 文献传递
- 对外战略优先与中巴贸易关系停滞——基于1949—1965年的审视
- 2016年
- 对外战略影响国家的对外行为。对外战略优先决定了一国对外交往的主要对象和内容,从而影响对外贸易国别政策。不同国家因对外战略优先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差异化的对外贸易国别政策,因而在不同国家间形成了形态不一的国际贸易关系。作为分处东西半球,无根本利益冲突,且地理位置最为遥远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巴西在冷战初期因为对外战略优先的差异导致了两国贸易停滞。选择这一典型样本,有利于剔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能够有效论证从对外战略优先到对外贸易国别政策再到国际贸易关系的分析框架。
- 谌华侨
- 关键词:国际贸易
- 中巴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比较研究:基于战略对接的分析
- 作为分处不同半球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和巴西在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意义重大。两国分别将各自政策工具与可持续发展议程结合起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本国的实现。同时,根据不同的国情,两国采取不同的举措将可持续发展议程与...
- 谌华侨
- 文献传递
- 拉丁美洲多层一体化刍议被引量:3
- 2011年
- 地区一体化作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对有关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拉丁美洲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始一体化实践的地区,其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现出本地区的特色,呈现出多层一体化的特殊发展模式。以欧洲经验为基础的既有一体化理论,因国家同质性程度较高,不能充分解释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拉美一体化发展进程。拉丁美洲国家的内在属性,尤其是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从根本上决定了该地区的多层一体化发展模式而非欧洲整体一体化发展模式。拉美一体化实践将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
- 谌华侨
- 关键词:一体化
- 中欧关系中的意识形态政治及外交博弈
- 作为一个规范性强权,欧盟多年来不仅坚定地通过政治对话推动中国逐渐向基于法治和尊重人权的开放型社会转变,而且在其新的对华政策文件中公开表示其价值期望愈来愈得不到有效满足。为了使中欧关系在新的伙伴协定的基础上顺利发展,中国政...
- 朱天祥谌华侨
- 关键词:外交关系意识形态民主政治法治建设
- 文献传递
- 国际机制有效性透析被引量:4
- 2010年
- 国际制度有效性的研究属于国际制度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国际机制的有效性是国际机制解决导致其创立的初始问题的程度。因为国际机制创立的前提条件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所以问题属性成了影响有效性的初始变量;又由于国际机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到多方参与、协调各自对策,成员数量成了影响有效性的过程性变量;初始问题最终能否解决,还取决于参与各方对条约的遵守情况,遵约问题是影响机制有效性的约束性变量。问题属性、成员数量、遵约问题,这三个维度共同决定了国际机制的有效性。
- 谌华侨
- 关键词:有效性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