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筱一

作品数:33 被引量:127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语言文字
  • 10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翻译
  • 10篇文学
  • 4篇视域
  • 4篇文学翻译
  • 3篇作家
  • 3篇小说
  • 2篇译者
  • 2篇语文
  • 2篇语文学
  • 2篇语言
  • 2篇语言模型
  • 2篇人工智能
  • 2篇文艺学派
  • 2篇小说世界
  • 2篇可译
  • 2篇国文
  • 2篇国文学
  • 2篇法国文学
  • 2篇法语
  • 2篇法语文学

机构

  • 24篇华东师范大学
  • 8篇南京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布鲁塞尔自由...
  • 1篇安庆师范大学
  • 1篇索邦大学

作者

  • 30篇袁筱一
  • 1篇许钧
  • 1篇钟正凤
  • 1篇甘露
  • 1篇黄荭
  • 1篇谢天振
  • 1篇毕飞宇
  • 1篇邹东来

传媒

  • 3篇外国语
  • 3篇外语教学理论...
  • 2篇法语学习
  • 2篇中国翻译
  • 2篇当代外国文学
  • 2篇外语研究
  • 1篇语言与翻译
  • 1篇文艺争鸣
  • 1篇译林
  • 1篇戏剧艺术
  • 1篇外语教学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法制资讯
  • 1篇东方翻译
  • 1篇跨文化对话
  • 1篇都市文化研究
  • 1篇外国美学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1篇1999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抗绝对理性的“绝对意愿”:阿努依版《安提戈涅》与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2021年
当代法国剧作家让·阿努依盛名享誉国内外。2010年以来,法国掀起"重读经典——对阿努依戏剧作品及其戏剧艺术进行现代阐释"的风潮。其代表剧作《安提戈涅》改编自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同名作品。阿努依虽保留原著情节走向,但人物形象与戏剧冲突在多层次发生改变。与索氏原作彰显的"超越性"悲剧性不同,阿氏《安提戈涅》从戏剧形式到内容方面试图表达一种"绝对意愿",从现代意义上实现对原作的超越。参照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关于自由选择的理论,"绝对意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动"与"选择"的自由意识,与作品时代社会文化语境密切相关,本质为面对现代社会问题的非理性态度,是对主流话语群体和绝对理性的反抗,在当下仍具有深刻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潘淋青袁筱一
关键词:《安提戈涅》悲剧性
数智、翻译与数字人文研究的“任务”被引量:2
2024年
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大语言模型对包括外语学科在内的人文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大语言模型相对传统机器翻译取得了巨大进步的前提下,本文从文学的根本问题出发,阐释了作为拓展语言处理可能性工具的大语言模型的“模仿”本质,重新审视人文研究在数智时代的生存境遇,提出了未来数字人文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最后从语言之于人类的意义、数字人文研究的跨学科视野、对人类理性的再思考、数字人文的人文依归出发,指出了数字人文研究的人文本质,旨在就大语言模型与包括外语学科在内的人文学科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翻译研究的方向提供思考与研究借鉴。
袁筱一甘露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文研究文学翻译
探索句子的“可译性”——问题、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案被引量:3
2019年
翻译在实践上的可能与其在理论上的不可能一直以来困扰着理论界。在可译性问题现有的讨论中,大多数集中在“词”和“文本”的层面,鲜有以句为例的探讨。鉴于此,本文将从相关理论的发展传统、它们对句子可译性研究的适用性两方面对这一学术现状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重新定义“句子的对等”来提出一套探讨句子可译性问题的理论框架和研究途径。
钟正凤袁筱一
关键词:可译性
“新文科”视域下的外语学科建设:挑战、构想与路径被引量:8
2022年
“新文科”的概念自2018年在教育部“四新”建设中得到明确表述以来,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同学科都重新审视了新时代国家对人文与社会学科建设提出的新命题,试图从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角度加以回答。本身就跨人文与社会的外语学科概莫能外。从“新外语”,到“大外语”,很多专家就外语学科在新时代的新使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试图从对“新文科”的解读入手,对“新文科”之“新”对外语学科提出的挑战以及外语学科可能的应对提供自己的思考。
袁筱一
世界视阙:以《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法国卷》为例
2017年
一、中外文学交流史的方法中外文学交流史写到今天,必然要面对一个回避不了的事实:当中外文学的正面接触差不多被书写殆尽的时候,我们还能做什么?也就是说,当基本的史实梳理完成,我们该如何面对、看待与评价当下已经成为某种既定事实的世界文学地图?对于这一问题,《中外文学交流史》在其总序中却已经给出了直面比较文学困境之后的回答:“它的宏愿不仅在描述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学关系,还在以汉语文学为立场,建构一个文学想象的世界体系”.
袁筱一
关键词:文学总序交流史
非洲法语文学与世界文学体系的变化被引量:2
2023年
从“黑人性”运动以来,非洲法语文学已走过了近一百年的历程。这一有别于民族文学的新法语文学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在不同的时期面临消解乃至消失的危险。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非洲法语文学突然又显示为一股特殊的文学力量。本文从回顾非洲法语文学的百年历史入手,试图揭示其与世界文学体系的流变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在后殖民的语境里非洲法语文学是流散的、杂糅的,那么这也是当今世界文学的发展趋势。
袁筱一
关键词:法语文学后殖民
“葬花词”法译简析
1995年
“葬花词”法译简析袁筱一李治华与雅克莉娜执译的《红楼梦》法文全译本自八一年由法国伽利玛出版社首版发行至今,也有十多年的光景了。对于这部卷帙浩繁的译著,翻译评论界好象很难下得手去。的确,要想有个全面、客观、中肯且有意义的评介,自非等闲之辈可为。恐怕还要...
袁筱一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语言技巧文学翻译钟嵘《诗品》
国际传播视域下的翻译研究被引量:6
2024年
国际传播是近年来外语学科的一个热词,有时甚至经常与翻译、对外翻译等混用。本文从国际传播与翻译的本质出发,回顾翻译理论系统研究的发生过程,揭示国际传播与翻译的异与同,并试图分析在国际传播视域下翻译研究面临的新问题以及翻译研究可能发生的变化。
袁筱一
关键词:翻译本质翻译研究
虚构人物的人口学被引量:2
2018年
论文以人口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凸显作品的历史背景及与历史现实的密切关系。
袁筱一
关键词:人口统计学虚构人物
多重身份与立体的译者主体——徐仲年与中国新文学法译
2025年
关注译者的多重身份,有助于避免将译者主体简单地等同为各种外部规范及话语的附属。20世纪上半叶,徐仲年留法近十年。作为中法文学间的双向译者、双语作家及文学批评家,他为中国文学的域外传播留下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通过徐仲年对法译介中国新文学这一个案,揭示多重书写身份如何对译者的选材及文本阐释持续产生形塑,其翻译方案何以体现出复杂的文化认同协商。这一个案研究意在树立更为立体的译者主体,也以此探究20世纪上半叶留法学人主动译出中国文学的语境与特点。
王婉媛袁筱一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译者主体译者身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