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力

作品数:21 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宫颈
  • 6篇妊娠
  • 6篇子宫
  • 5篇阴道
  • 5篇人乳
  • 5篇乳头
  • 5篇危型
  • 5篇高危
  • 5篇高危型
  • 4篇瘤病毒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阴道镜
  • 3篇预后
  • 3篇人乳头瘤
  • 3篇乳头瘤
  • 3篇上皮
  • 3篇上皮内
  • 3篇上皮内瘤
  • 3篇上皮内瘤样病...

机构

  • 2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1篇袁力
  • 18篇何善阳
  • 14篇游泽山
  • 10篇姚书忠
  • 6篇杨炜敏
  • 5篇陈淑琴
  • 4篇刘立群
  • 3篇沈利萍
  • 3篇沈丽萍
  • 2篇李捷
  • 2篇李理
  • 2篇梁洁
  • 2篇张彩
  • 1篇李婕
  • 1篇谢洪哲
  • 1篇牛刚
  • 1篇李锦波
  • 1篇毛燕
  • 1篇姜红叶
  • 1篇沈宏伟

传媒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新医学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医学信息(西...
  • 1篇第九届全国子...

年份

  • 5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及经腹腔镜切除的临床应用比较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比较经改良阴式子宫全切除术(TVH)与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TL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间接受以上两种方法治疗子宫病变的3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TVH组209例,TLH组13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1)术前情况,TVH组子宫肌瘤136例,子宫腺肌症34例,既往盆腹腔手术史30例。TLH组子宫肌瘤98例,子宫腺肌症21例,既往盆腹腔手术史12例。(2)手术时间TVH组(42.5±29.5)min,TLH组(78.6±15.0)min;(3)术中出血量TVH组(72.5±73.1)mL,TLH组(109.4±36.9)mL;(4)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VH组(35.1±9.7)h,TLH组(22.3±6.3)h;(5)术后体温升高发生率TVH组5.6%,TLH组6.1%;(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TVH组2.2%,TLH组2.9%;(7)住院天数TVH组(4.2±1.5)d,TLH组(5.5±1.9)d;(8)住院费用TVH组(3960±1058)元,TLH组(5627±1125)元。结论:改良TVH组较TLH组手术需时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费用低,腹壁不留切口瘢痕,达到了创伤小、手术质量高、微创的效果。
李婕李理刘立群袁力游泽山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阴道腹腔镜
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中检测高危型HPV的价值
目的:探讨在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中检测HR-HPV,预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浸润癌的诊断价值。<br>  方法:对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248例患者分别进行HR-HPV检测、...
何善阳袁力姚书忠杨炜敏游泽山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不典型鳞状细胞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阴道镜浸润癌
HELLP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23例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将23例HELLP综合征患者按血小板减小程度分为Ⅰ型组9例(血小板计数≤50×109.L-1)和Ⅱ型组14例(血小板计数>50×109.L-1且<100×109.L-1),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数据、临床表现、母儿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Ⅰ型组和Ⅱ型组血清乳酸脱氢酶值分别为(1 218.9±473.7)U/L和(709.3±134.5)U/L,Ⅰ型组明显高于Ⅱ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率,以及特殊表现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组和Ⅱ型组母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9%和28.6%,Ⅰ型组明显高于Ⅱ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产儿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型HELLP综合征的病情较Ⅱ型重,更易出现母儿并发症,如能及时诊断与终止妊娠,进行综合治疗,两者预后无明显差异。
袁力何善阳陈淑琴沈利萍梁洁
关键词:HELLP综合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后
β-HCG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价值
2005年
目的探讨β-HCG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意义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方法,对189例β-HCG<3000MIU/ml的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分别给予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和单用氨甲蝶呤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为81.1%(77/95),单用氨甲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为72.3%(68/94),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β-HCG降至<10MIU/ml所需时间分别为(22.85±6.31)天和(24.35±7.81)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然而,当异位妊娠患者血清β-HCG>1200MIU/ml,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为81.0%(17/21),单用氨甲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为35.7%(5/1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氨甲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高血清β-HCG浓度的异位妊娠是有效的。
袁力何善阳游泽山毛燕刘立群
关键词:米非司酮氨甲蝶呤异位妊娠保守治疗Β-HCG
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加对大于胎龄儿和巨大儿发生风险的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体重增加对大于胎龄儿(LGA)和巨大儿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562例次足月单胎分娩的孕妇孕前和孕期产检资料,按孕前BMI值分为偏瘦组(BMI<18.5)、正常体重组(18.5≤BMI<24.0)、超重组(24.0≤BMI<27.0)和肥胖组(BMI≥27.0),分别计算4组孕妇在孕期体重不同程度增加的情况下发生LGA和巨大儿的相对风险值(OR)。结果:孕前BMI越高,孕期体重增加越多,分娩LGA和巨大儿的风险和比例越高。孕前偏瘦组的妇女,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8.0kg时,发生LGA的风险高于其他孕前BMI组;孕期体重增加超过25.0kg时,则发生LGA和巨大儿的风险均明显高于其他孕前BMI组。结论: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均对LGA和巨大儿的发生有很大影响,应在保证营养的条件下,尽可能控制孕期体重的增加。
袁力何善阳陈淑琴梁洁沈利萍
关键词:体重指数大于胎龄儿巨大儿
妊娠晚期子宫静脉自发破裂出血1例被引量:1
2008年
袁力何善阳游泽山
关键词:妊娠子宫静脉子宫内膜异位症胎盘早剥
3种微创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比较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3种微创子宫切除术式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对1999年1月-2004年3月3种微创子宫切除术(108例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216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184例非脱垂阴式子宫切除术)和296例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近期并发症和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种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腹式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组(P〈0.001或0.05),术后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和阴式子宫切除术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少于腹式子宫切除术组。结论:3种微刨子宫切除术都是安全、可靠的术式,适于临床广泛应用,但要根据不同的病例特点和手术医生的经验选择不同的术式。
陈淑琴牛刚袁力谢洪哲姚书忠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腹腔镜并发症微创
KAI1转移抑制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宫颈与宫颈鳞癌KAI1蛋白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石蜡切片KAI1蛋白表达,样本包括正常对照宫颈组织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20例,宫颈癌组织20例。结果KAI1蛋白表达与宫颈组织恶化有关,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90%、4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AI1表达与CIN分级无关,Ⅰ、Ⅱ、Ⅲ级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表达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有关,高分化组较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宫颈癌按临床分期不同期别越早表达率越高(P<0.05)。KAI1在未转移组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转移组(P<0.05)。结论KAI1基因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减少,蛋白表达强度与宫颈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转移均有关,提示KAI1变化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对其检测及进一步研究可能会从一定程度上预测宫颈癌侵袭转移潜能,并作为未来分子治疗的靶基因。
杨炜敏袁力何善阳游泽山
关键词:宫颈癌KAI1免疫组织化学
腹腔镜侧入法分离膀胱行瘢痕子宫全切术的临床研究——附112例临床报告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侧入法分离膀胱行瘢痕子宫全切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经腹腔镜下侧入法分离膀胱行瘢痕子宫全切术的112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按子宫大小、BMI相匹配的原则1∶1随机收集同期行腹腔镜非瘢痕子宫全切术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指标,并对比1次剖宫产与2次或以上剖宫产患者的手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一例中转开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19±29)min和(90±27)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4±66)ml和(67±27)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500 ml的发生率分别为7.1%和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穿孔发生率分别为2.7%和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次剖宫产患者比较,2次或以上剖宫产患者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P均<0.01),但两组术中出血量>500 ml者比例以及膀胱穿孔、盆腔血肿、阴道残端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无发生远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侧入法切除瘢痕子宫的手术难度比切除非瘢痕子宫增大,但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多次剖宫产患者在有经验的内镜医生操作下仍可经腹腔镜完成手术。
何善阳沈宏伟袁力张彩李理姚书忠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瘢痕子宫
腹腔镜下线性切开取胚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价值——附12例报告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线性切开取胚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安全性、可行性、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12例行腹腔镜下线性切开取胚治疗的间质部妊娠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术中、术后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1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失血(46.3±6.8)ml,手术用时(55±6)min,术后住院时间(4.5±1.5)d,术后β-HCG转阴时间(15.5±1.8)d,无患者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术后输卵管造影示患侧输卵管通畅5例,通而不畅2例,不通3例,失访2例;患侧输卵管通畅者中4例再次妊娠,对侧输卵管再次妊娠1例,自然流产1例,足月妊娠2例并择期剖宫产,其中1例术中见子宫角有轻微大网膜黏连,另1例无黏连或缺损。结论:腹腔镜下线性切开取胚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安全、有效。
何善阳袁力姚书忠张彩李捷游泽山
关键词:腹腔镜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