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潋葱
- 作品数:54 被引量:1,300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理学更多>>
- 不同风浪条件下太湖梅梁湾光合有效辐射的衰减被引量:29
- 2005年
- 基于2003年7月12~17日在太湖梅梁湾进行的连续6d原位水下光场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风浪条件下光合有效辐射(PAR)的衰减和真光层深度,探讨了影响水下光合有效辐射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整个观测期间向下PAR衰减系数为2.63~4.71·m-1(均值为3.63±0.47·m-1),对应的真光层深度为0.98~1.75m(均值为1.29±0.18m),显示1.5m以下深度浮游植物、沉水植物基本上无法获取足够的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从小风浪到中风浪、大风浪向下PAR衰减系数分别是2.63、3.72和4.37·m-1,衰减系数分别增加了41%、66%.透明度、PAR衰减系数、真光层深度与悬浮物浓度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并且与悬浮物中无机颗粒物相关性最好,而与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及溶解性有机碳相关性很低.多元逐步线性回归表明,叶绿素a和溶解性有机碳最先被剔除方程,说明在梅梁湾由于风浪扰动引起悬浮物浓度的改变是影响水下光场的主导因素.
- 张运林秦伯强陈伟民胡维平高光朱广伟罗潋葱
- 关键词:悬浮物真光层深度
- 河流型水库垂向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被引量:7
- 2009年
- 在垂向二维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叠加了泥沙模型,建立了垂向二维泥沙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水动力模型采用斜压模式,可以模拟由于水库水温度分布时空变化对其水动力结构及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泥沙模型采用分步法求解,简化了计算;独立求解粘性泥沙及非粘性泥沙的沉降速度及水土界面交换通量;运用经验公式估算泥沙及水动力模型参数,弥补了资料不足的缺点。最后运用实测资料对所建泥沙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悬沙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较小,时空分布特征相似;同时,模型能较为准确反映由于水库出入流引起的库首与库尾水温及泥沙分布特征。
- 吴挺峰罗潋葱崔广柏秦伯强虞左明姚志明
- 关键词:水沙数学模型
- 松花湖地区日总辐射计算模型的参数估算
- 2017年
- 松花湖地区日总辐射数据缺乏,导致该地区日总辐射计算模型研究领域存在空缺。为此,笔者对基于日照时数的松花湖日总辐射计算模型进行了参数估算。在概述当前基于日照时数的日总辐射计算方法及公式基础上,采用长春和延吉2个站点1961—2000年逐日日总辐射和日照时数数据,借助广义模式搜索算法确定模型参数,再利用2001—2012年日照时数和日总辐射数据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日总辐射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程度较好,2个站点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E)分别为0.93和0.9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2.39和19.53 W·m^(-2),从而计算得到两地日总辐射计算模型的经验参数as和bs。由于松花湖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这2个地区的as和bs平均值可作为松花湖日总辐射计算模型的经验参数,分别为0.164 34和0.591 02。对松花湖日总辐射与日照时数进行分析,发现松花湖日总辐射与日照时数在多年和年内变化中均呈正比关系。近50 a来松花湖日总辐射总体呈减少趋势,且1982—2010年间日总辐射变化幅度比其他年份小,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与其类似。
- 邱敏陈鸣渊罗潋葱李慧赟戴淑君
- 关键词:日照时数
- 龙感湖水体光学特性的观测被引量:10
- 2005年
- 基于2002—2003年秋、夏季原位水下光场巡测及连续定点观测资料分析了龙感湖不同湖区及不同风浪条件下水体的光学特性,探讨了光衰减系数、辐照度比的光谱分布、空间差异及不同风浪条件对水下光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下光谱在紫光波段衰减最强烈,其次是蓝光,红、绿光衰减最弱,并且向下辐照度衰减系数一般要大于向上辐照度衰减系数.秋季L1-L3点向下辐照度400—700nm波段衰减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1—3.60、1.06—3.72、0.78—2.89m-1;光衰减系数的空间分布是位于湖中心的12点要略大于两边的L1、L3点;辐照度比的变化趋势极为一致,最低值出现在短波蓝光波段,最高值出现在550—600nm之间;从小风浪到中风浪、大风浪其PAR衰减系数分别是1.74、2.02、2.45m-1;透明度、衰减系数与悬浮物浓度相关性最好,决定系数在0.7以上,但其变化除受悬浮物影响外还要受制于溶解性有机物和浮游植物;440nm波长衰减系数(Kd(440))与悬浮物(SS)、溶解性有机碳(DOC)、叶绿素a(Chl.a)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Kd(440)=0.514—0.075SS+0.125DOC+0.100Chl.a(R2=0.87,N=8,P≤0.05)
- 张运林秦伯强陈伟民高光朱广伟吴生才罗潋葱杨顶田
- 关键词:光学特性风浪
- 一种沉积物再悬浮的水质原位监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积物再悬浮的水质原位监测装置,包括上部密封的水流扰动舱,所述的水流扰动舱内设置旋浆叶片,由固定在水流扰动舱的密封盖上的调速电机驱动;所述的水流扰动舱侧壁上设置法兰管,并通过法兰管连接水质监测仪。本实...
- 罗潋葱李慧赟成晓奕戴淑君
- 文献传递
- 太湖沿岸湿沉降的化学特性及水体酸化的趋势被引量:6
- 2005年
- 通过对太湖沿岸湿沉降的实际监测,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太湖沿岸3个测点自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大气降水pH值和化学离子组成,并结合文献和太湖水体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流域大气降水酸化的趋势及地表水酸化的状况。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的酸雨比较严重,沿岸酸沉降具有普遍现象;大气降水中主要阴离子是SO42-,约占全部测定阴离子的48%。Ca2+是主要的阳离子,约占全部阳离子的37%;太湖酸雨频率及酸雨强度近20 a来有增强的趋势,但水体pH变化不大,水体有轻微酸化的迹象。
- 宋玉芝秦伯强杨龙元胡维平罗潋葱
- 关键词:湿沉降酸雨太湖
-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下光场的影响研究——以龙感湖和太湖为例被引量:15
- 2005年
- 基于2003年7月在龙感湖、太湖梅梁湾以及2004年7月在太湖站栈桥的连续不同风浪条件下水下光场原位观测资料,分析风浪作用引起的沉积物再悬浮对PAR衰减,吸收系数及真光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龙感湖,小风浪、中风浪和大风浪的PAR衰减系数分别是1.74,2.02,2.45m^(-1),400~700 nm光谱衰减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98~2.97,1.34~3.95,1.82~5.40 m^(-1);在太湖梅梁湾,小风浪、中风浪和大风浪PAR衰减系数分别是2.63,3.72,4.37m^(-1),从小风浪到、中风浪、大风浪衰减系数分别增加了41%,66%;太湖站栈桥边PAR波段积分CDOM吸收系数在中风浪和大风浪的值分别为0.26,0.28 m^(-1),浮游植物吸收系数从中风浪到大风浪反而由0.76降低到0.49m^(-1),沉积物再悬浮引起非藻类颗粒物的吸收则由0.94增加到1.73m^(-1),增加了84%,总悬浮物颗粒物吸收由1.70增加到2.22m^(-1),增加了30.6%.非藻类颗粒物吸收对总吸收系数贡献最大,中风浪、大风浪下贡献率分别达44.14%,65.05%。龙感湖,梅梁湾,栈桥边3站点从中风浪到大风浪,PAR真光层深度分别降低0.40,0.19,0.20 m。透明度、PAR衰减系数、真光层深度与悬浮物浓度、风速、波高等均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并且与悬浮物中无机颗粒物相关性最好,而与叶绿素a、脱镁叶绿素及溶解性有机碳相关性很低。由此可见,在龙感湖和太湖等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风浪扰动引起悬浮物浓度的增加尤其是无机颗粒物的增加是影响水下光场的主导因素。
- 张运林秦伯强朱广伟高光罗潋葱陈伟民
- 关键词:浅水湖泊太湖漫射衰减系数悬浮物
- 太湖上游的水文特征及灾害分析被引量:6
- 2004年
- 分析了1957~1988年太湖上游主要入湖河道的水位和流量变化规律及其与降水量的关系。基于年径流量,对太湖上游河流每年的丰枯等级进行了评价,讨论了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特征,提出了可根据本文所分析结果进行太湖洪涝灾害预测的结论。
- 罗潋葱秦伯强朱广伟
- 关键词:太湖水文统计洪涝灾害
- 风浪作用下太湖梅梁湾水体磷负荷变化及与水体氧化还原特征关系被引量:17
- 2005年
- 现场观测了一次风浪过程中风速的变化及水体中磷酸盐,溶解性铁等多种物化参数的变化过程。结合室内分析及模拟实验,分析了风浪作用下水体中磷酸盐的变化规律。溶解态铁磷比的变化规律显示:随着风浪的增强和水体氧化性的升高,水体中溶解态磷与铁形成共沉淀从水体中去除的趋势得到增强。间隙水中铁磷比小于2,溶解态磷酸盐能够在动力条件下释放进入水体,但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受动力条件的制约。沉积物中磷酸盐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分子扩散仅是水体磷负荷的部分来源,而间隙水直接释放导致的磷释放也只是水体中磷负荷的一部分,悬浮物的矿化分解和生物过程可能是梅梁湾内源性磷负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 张路朱广伟罗潋葱高光张运林秦伯强范成新
- 关键词:磷氧化还原条件太湖
- 水动力条件下太湖透明度模拟研究被引量:17
- 2005年
- 根据太湖实测资料分析得到了太湖悬浮物浓度和透明度之间呈现明显的反比关系,归纳总结了以往研究成果中建立的太湖透明度与悬浮物浓度之间的关系,说明可以通过模拟太湖悬浮物来反映太湖透明度的变化规律。实测资料表明,不同水深处的悬浮物浓度与风速的变化趋势大致相近,风速越大,悬浮物浓度越大。太湖波浪、湖流与悬浮物浓度均呈现正相关关系,悬浮物浓度随着波浪和湖流的增大而增大,但波浪是影响底泥再悬浮的主要因素,流速次之。建立了太湖湖流、波浪和悬浮物耦合的数学模型,在悬浮物模型中考虑了波浪和湖流的综合影响。并将床面层附近底泥的起悬量和沉降量分开处理,考虑了近底水流中湍流脉动的随机特性,引入了底泥起悬条件。模型清楚地反映出了悬浮物中的底泥颗粒与床面层内运动底泥及床面活动底泥发生相互交换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模拟结果表明太湖悬浮物沿岸区域受湖流的影响较大,湖心区域受波浪影响较大。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太湖悬浮物和透明度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被实测值较好验证,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基本合理的,可用来进行太湖透明度的模拟和预测。
- 逄勇李一平罗潋葱
- 关键词:悬浮物水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