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兴兵

作品数:112 被引量:289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1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0篇细胞
  • 43篇干细胞
  • 39篇脐血
  • 36篇造血
  • 36篇造血干细胞
  • 36篇干细胞移植
  • 35篇造血干
  • 34篇白血
  • 34篇白血病
  • 32篇造血干细胞移...
  • 31篇非血缘
  • 29篇非血缘脐血
  • 26篇急性
  • 25篇血液
  • 22篇恶性
  • 21篇脐血移植
  • 20篇血液病
  • 18篇细胞移植治疗
  • 18篇恶性血液病
  • 14篇非血缘脐血移...

机构

  • 53篇安徽省立医院
  • 4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5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美国犹他大学
  • 1篇哥本哈根大学

作者

  • 111篇王兴兵
  • 78篇孙自敏
  • 62篇刘会兰
  • 61篇耿良权
  • 43篇丁凯阳
  • 38篇朱薇波
  • 37篇刘欣
  • 33篇童娟
  • 33篇汤宝林
  • 25篇王祖贻
  • 18篇杨会志
  • 17篇张旭晗
  • 16篇汪健
  • 16篇宋闿迪
  • 15篇姚雯
  • 14篇韩永胜
  • 14篇郑昌成
  • 11篇周晨阳
  • 10篇朱小玉
  • 9篇薛磊

传媒

  • 21篇中国实验血液...
  • 8篇中华血液学杂...
  • 7篇安徽省第十二...
  • 5篇临床内科杂志
  • 4篇白血病.淋巴...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学
  • 3篇国际输血及血...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癌症
  • 2篇第四届中国医...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分...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18
  • 8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9篇2012
  • 13篇2011
  • 15篇2010
  • 11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2
  • 4篇2001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临床特征、复发及预后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临床特征、复发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2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合并CNSL病人临床资料,探究其临床特征、复发情况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01例急性白血病合并CNSL病人,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人73例(72.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人28例(27.7%)。24(23.8%)例病人CNSL发生于初诊时,46例(59.7%)发生于骨髓缓解期,5例(6.5%)发生于骨髓未缓解期,26例(33.8%)发生于骨髓复发期。94例(96.9%)病人在接受CNSL相关治疗后达到中枢神经系统完全缓解(CR),38例(40.4%)病人在后续随访中出现2次或多次CNSL复发(其中ALL29例,AML9例)。鞘内注射(IT)化疗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者的复发率低于未联合allo-HSCT者(19.0%比43.8%,P=0.039),且IT化疗联合allo-HSCT者中位无病生存期(DFS)(30±3.9)个月显著优于未联合allo-HSCT者(11.0±2.9)个月(P=0.015)。在初次诊断时,白细胞计数大于50×10^(9)/L亦是影响CNSL复发的高危因素(P=0.040)。对于ALL合并CNSL病人,初诊时高白细胞水平是病人DFS的危险因素(P=0.009)。101例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mOS)为6.0(1.0,96.0)个月,联合allo-HSCT治疗者与单独化疗及放疗相比能获得更好的中位OS[(40.0±20.2)个月比(12.0±3.7)个月,P=0.041]。大于等于6次规范的IT化疗,亦可改善病人的中位OS[(30.0±8.7)个月比(7.0±2.6)个月,P=0.002]。针对ALL合并CNSL病人,联合HD-MTX化疗的病人相对于未联合HD-MTX者2年OS率更高[(64.9±11.7)%比(34.3±10.2)%,P=0.029]。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合并CNSL的病人,初诊时白细胞>50×10^(9)/L是影响其复发的高危因素。IT化疗基础上联合allo-HSCT能降低CNSL复发率、改善DFS及OS。大于等于6次规范的IT化疗,亦可改善病人的中位OS。对于ALL病人,初诊时白细胞增高是影响CNSL病人DFS的独立危险因素,选择HD-MTX方案化疗能�
李雪雪许倩文王兴兵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鞘内注射
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早期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比较尼洛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早期(3个月时)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确诊CML的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7分为尼洛替尼组(18例)和伊马替尼组(111例)。两组患者服药3个月后门诊复查骨髓形态学、BCR-ABL融合基因国际标准值(BCR-ABLIS),比较两组患者的BCR-ABLIS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主要指标为BCR-ABLIS≤10%的达标率、BCR-ABLIS≤0.0032%的比例)以及药物的安全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血液学毒性;Q-T间期延长,以及肝功能损害、骨骼肌肉疼痛、水肿、皮疹、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尼洛替尼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达到BCR-ABLIS≤10%、BCR-ABLIS≤0.0032%的比例均高于伊马替尼组(94.44%vs 69.37%;55.55%vs 27.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洛替尼治疗CML的早期分子学反应达标率以及患者分子学反应的深度均高于伊马替尼组,两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
薛磊杨会志王兴兵刘欣朱薇波
关键词:白血病粒细胞尼洛替尼伊马替尼
血液科临床医师流式细胞术专科诊断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
2017年
近年来,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病的诊断、治疗、疗效的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探讨临床流式细胞术的教学问题。通过流式细胞术的理论教学、上机操作、结合临床典型和疑难病例讨论教学,从而提高血液科临床医师的流式细胞术的专科诊断能力。结果表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高临床医师的血液病诊治水平。
王兴兵刘欣薛磊胡艳
关键词:临床教学流式细胞术
减低强度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DS-RCMD
目的:探讨减低强度(RIC)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全血细胞减少的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RIC 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
刘会兰耿良权王兴兵丁凯阳汤宝林童娟姚雯薛磊孙自敏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Toll样受体与造血被引量:1
2009年
Toll样受体(TLR)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天然免疫受体,在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过程中均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对TLR的深入研究表明,TLRs在造血相关细胞(造血干/祖细胞、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且发挥一定生物学效应。
陈欣王兴兵孙自敏
关键词:TOLL样受体造血造血细胞
非血缘脐血移植中ABO血型不相合对植入及输血量的影响
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治疗恶性血液病97例,探讨供受者ABO血型与UCBT植入和输血量的关系。方法:病例来自200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接受UCBT的恶性血液病患...
纪濛濛孙自敏刘会兰耿良权王兴兵丁凯阳童娟周晨阳宋闿迪朱薇波
关键词:非血缘脐血移植ABO
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成人恶性血液病临床研究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单中心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成人恶性血液病的植入、移植相关并发症及生存情况。
刘会兰孙自敏耿良权王兴兵王祖贻方欣臣
关键词:非血缘脐血移植成人患者恶性血液病临床疗效
G-CSF动员后异基因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异基因骨髓与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复发及生存情况。方法45例血液病患者进行了动员后的异基因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人白细胞抗原(HLA)全合37例,1-3个位点不合8例。38例恶性病中32例采用清髓性预处理,6例为减低强度预处理;7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均采用环磷酰胺联合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及甲泼尼龙预处理。采用环孢素联合霉酚酸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HLA不全相合患者加用ATG。供者给予G-CSF连续5天皮下注射,注射后第5天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第7天采取骨髓血。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快速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的12(8-18)天和16(10-28)天。10例发生了急性GVHD(22%),Ⅱ度以上1例。可评估的42例患者中16例出现了慢性GVHD,7例为广泛型(16%)。复发9例,死亡11例,其余34例中位随访时间16月(10-46月),可评估的2年无病生存率为75%。结论G-CSF动员后的异基因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可获快速造血重建,移植相关死亡率及重度急、慢性GVHD的发生率低,复发率不增高。
刘会兰孙自敏耿良权杨会志王兴兵汤宝林童娟姚雯袁晓王祖贻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液病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2012年
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适应证、治疗时机、移植物的选择、移植预处理方案的选择和移植疗效。22例患者中21例获得造血重建,1例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未获得植入的成人患者,于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后38 d进行母亲HLA4/6相合的外周血联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解救治疗获得植入。22例中死亡3例,无1例复发。MDS患者何时进行Allo-HSCT需依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对患者分组,评分属于高危组的患者宜在疾病确诊后尽早进行移植,而低危组的患者可在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进行;不仅可选择血缘关系的骨髓移植(BMT)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也可进行非血缘人类白细胞共同抗原(HLA)不全相合的UCBT;移植预处理如采用减低强度的方案(RIC)并不影响移植效果。
皖湘孙自敏刘会兰耿良权王兴兵丁凯阳童娟汤宝林王祖贻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减低强度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DS-RCMD
目的 探讨减低强度(RIC)预处理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全血细胞减少的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RIC 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
刘会兰耿良权王兴兵丁凯阳汤宝林童娟姚雯薛磊孙自敏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