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科选

作品数:5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铣削
  • 2篇刀具
  • 2篇微铣削
  • 1篇刀具磨损
  • 1篇刀具状态
  • 1篇刀具状态监测
  • 1篇仪器
  • 1篇振动
  • 1篇振动信号
  • 1篇平移
  • 1篇球铰
  • 1篇稀疏分解
  • 1篇铣削力
  • 1篇铣削力建模
  • 1篇过程控制
  • 1篇高速铣
  • 1篇高速铣削
  • 1篇测试仪器
  • 1篇程控制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科学院合...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李科选
  • 2篇王建平
  • 2篇梅涛
  • 1篇翟超
  • 1篇姜丽丽
  • 1篇朱锟鹏
  • 1篇周鸿飞
  • 1篇王乾坤

传媒

  • 1篇制造业自动化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机械研究与应...
  • 1篇机械设计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焦面板精度测量平台的结构设计与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天文望远镜焦面板面形精度对其准确的进行星象观测起着关键作用,为了精确测量焦面板在不同工位下的变形,设计一种并联运动平台用于焦面板姿态调整。针对Stewart平台空间姿态调整范围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结构布置方案,建立动、静平台球铰转角的数学模型;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动平台运动至极限姿态过程中,动、静平台球铰转角处于极限转角范围内,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对焦面板面形精度测量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乾坤李科选王建平
关键词:球铰平移
焦面板姿态测试仪器设计与分析
2016年
设计了一款焦面板变形数据测量的姿态测试仪器。针对传统Stewart平台空间姿态调整范围的不足,布置了新的结构方案;建立了动平台上虎克铰两旋转轴旋转角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利用理论分析与MATLAB仿真相结合,确定了虎克铰的安装角度,从而顺利实现了姿态测试仪器的工作任务,试验验证了该结构方案的可行性。
李科选王建平周鸿飞翟超
稀疏分解在高速铣削刀具状态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高速铣削因具有高效、高精度、高表面质量以及可加工高硬材料的特点,近年来在先进加工、模具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较高的主轴转速和高硬材料的加工会造成刀具磨损迅速,从而造成零部件加工质量的下降,因此高速铣削刀具状态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刀具振动信号的特征提取中,降低存储空间和运行时间是关键。稀疏分解具有占用空间少、运算快和噪声剔除的效果较好等特点,因此文章从稀疏分解的基础理论出发,探索稀疏分解应用于高速铣削振动信号的特征提取,从而实现刀具磨损状态监测。结果表明稀疏分解能有效提取振动信号特征,实现刀具磨损状态的准确判断。
姜丽丽梅涛李科选
关键词:稀疏分解高速铣削刀具状态振动信号
微铣削加工铣削力建模及刀具磨损规律研究
随着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和电子通讯等行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微小型零部件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并且这些微小型零部件的结构越来越复杂,可靠性和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微机电系统加工技术(MEMS)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微小型...
李科选
关键词:刀具过程控制
微铣削力建模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6年
微铣削加工是实现具有三维复杂结构和材料多样性特征的微型零部件制造的有效技术手段,具有日益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刀具尺寸及加工参数的急剧缩减,微铣削表现出显著不同于传统铣削的加工机理。作为理解微铣削加工机理的最重要基础之一,至今已有大量关于微铣削力建模的研究,但是它们主要针对单一现象或者某几个现象进行研究,尚少有系统完善的理论来解释微铣削加工的力学过程,因此对微铣削加工切削力的全面总结是非常必要的。结合国内外微铣削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微铣削与传统铣削的不同加工机理出发,对微铣削力建模进行全面的论述和总结,并重点介绍刀刃钝圆半径、刀具跳动、挠性变形和刀具磨损对微铣削力建模的影响。探讨了目前微铣削力建模方法中的热点与难点,并指出了现有微铣削力建模有待研究的内容。
朱锟鹏李科选梅涛施云高
关键词:微铣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