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津津

作品数:127 被引量:830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7篇儿童
  • 26篇X线
  • 22篇影像
  • 19篇体层摄影
  • 16篇体层摄影术
  • 16篇X线计算
  • 16篇X线计算机
  • 15篇小儿
  • 15篇成像
  • 15篇磁共振
  • 13篇肿瘤
  • 12篇影像学
  • 10篇血管
  • 10篇先天
  • 10篇先天性
  • 10篇儿科
  • 9篇支气管
  • 9篇细胞
  • 8篇气管
  • 8篇综合征

机构

  • 127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郑州市儿童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甘肃省妇幼保...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27篇曾津津
  • 57篇彭芸
  • 53篇孙国强
  • 20篇段晓岷
  • 20篇程华
  • 15篇孙国强
  • 14篇刘玥
  • 10篇于彤
  • 9篇申昆玲
  • 8篇宋蕾
  • 8篇刘志敏
  • 7篇张宁宁
  • 7篇李航
  • 7篇孙记航
  • 6篇赵顺英
  • 6篇张祺丰
  • 6篇江载芳
  • 6篇尹光恒
  • 6篇祁大文
  • 5篇胡英惠

传媒

  • 26篇中华放射学杂...
  • 20篇临床放射学杂...
  • 11篇放射学实践
  • 10篇中华儿科杂志
  • 7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中华小儿外科...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3篇中国循证儿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北京医学会放...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 14篇2011
  • 15篇2010
  • 18篇2009
  • 16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4篇1999
  • 1篇1998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胰腺乳头状囊性实性肿瘤被引量:25
2003年
目的 探讨小儿胰腺乳头状囊性实性肿瘤的发病率、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手术及病理诊断 1 1例。肿瘤标本进行HE、PAS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 ,抗体选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α 1抗胰蛋白酶 (α 1AT)、S 1 0 0、嗜铬粒素A(CgA)、细胞角蛋白 (CK)、上皮膜抗原 (EMA)、胰岛素。结果  1 1例患儿中 ,男 1例 ,女 1 0例 ,年龄 9~ 1 4岁 ,平均年龄 1 1 .1岁。该肿瘤占儿童胰腺实体瘤的 33 .3 %。多以腹痛、腹块为首发症状 ,肿瘤多位于胰头 ,瘤体较大 ,平均直径8.7cm。 6例行肿瘤切除术 ,2例行远端胰腺切除术 ,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 1例患儿生存至今 ,随访 1~ 1 5年。镜下观察 :1 1例肿瘤均以实性区、囊性区及乳头状突起为其特征。免疫组化 :α 1抗胰蛋白酶标志阳性率 1 0 0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66 .7%、S 1 0 0 2 8.6 % ,PAS染色均呈阳性。结论 胰腺乳头状囊性实性肿瘤位居儿童胰腺实体瘤第二位 ,多发生于女孩 ,具有良性临床病程 ,手术治愈率高 ,预后良好。胰腺囊实性肿瘤起源尚有争议 。
周红曾津津
关键词:小儿胰腺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诊断(附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总结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IHE)的影像学表现(CT,US),为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IHE的CT和超声表现。6例均行CT平扫,其中4例增强扫描;5例行超声检查,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超声显示为高低相混不均匀回声4例,1例回声相对较均匀,1例可见小囊状无回声。肿瘤均边界清楚。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灶,增强后可见肿瘤不均匀强化1例,由周边向中心强化3例,病理证实为I型。结论:本病多好发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以单发亦可多发,超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低回声相混不均匀实性包块,界清,可以表现为囊状无回声。增强CT的典型表现为从周边向中心逐渐强化。病理表现分I型及II型,I型为临床常见,II型可合并充血性心衰,并有潜在恶性。AFP多为阳性。
贾立群王晓曼曾津津孙国强何乐健
关键词:肝细胞血管内皮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MRCP及核素肝胆动态显像在婴儿持续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
201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核素肝胆动态显像在婴儿持续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7例持续性黄疸患儿,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82天。均行腹部MR平扫及MRCP检查,同期行核素肝胆动态显像,将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17例经MRCP检查诊断胆道闭锁者9例,胆总管囊肿1例,胆总管远端梗阻1例;腹部未见异常6例。经核素肝胆动态显像诊断胆道闭锁13例、乳儿肝炎4例。12例术后诊断胆道闭锁者8例,术中胆道造影显示胆汁黏稠3例,左右肝管狭窄合并胆汁黏稠1例。经实验室检查证实、治疗后症状好转临床诊断乳儿肝炎5例。结论在婴儿持续性黄疸的诊断中,腹部MRCP和核素肝胆动态显像技术联合应用具有敏感性、特异性高的特点,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宋蕾彭芸曾津津孙国强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婴儿持续性黄疸
新生儿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附18例报告)被引量:5
1998年
报告新生儿全结肠无神经节症18例X线所见,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腹部平片(17例)显示:中上腹小肠胀气伴液面15例,直肠少气或无气16例。无1例结肠胀气。钡灌肠(18例)显示:结肠细小5例,结肠宽径正常13例,但肠管形态多不正常(包括僵直9例,锯齿状改变7例,结肠短缩12例,直肠壶腹消失14例)。排钡延迟11例。钡灌肠检查对鉴别小肠闭锁、胎粪性肠梗阻。
席明珠曾津津孙国强祁大文赵东辉
关键词:新生儿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X线诊断
MR、MSCT在儿科的应用
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儿科各系统检查。其密度分辨率高,横断面图像,可进行图像后处理及多方向的重建。可以显示X线照片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解剖关系清楚,病灶显示良...
孙国强曾津津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图像后处理诊断准确率
文献传递
黏多糖病患者神经系统CT及MRI表现
2008年
目的分析黏多糖病(mucopolysaccharidosis,MPS)患者神经系统CT和MRI表现,探讨其对MPS诊断和不同类型MPS鉴别的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MPS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CT和MRI表现。11例行头颅加脊柱MRI,5例行头颅MRI,4例行CT检查,2例行头颅MRI及MRA,1例行头颅MRI及CT检查,1例行颈部MRI。结果Ⅰ-H型6例,Ⅰ-S型1例,Ⅱ型1例,Ⅲ型1例,Ⅳ型5例,Ⅵ型9例,Ⅶ型1例。舟状头3例,脑室扩张5例,脑萎缩4例,脑室旁脑白质、放射冠及胼胝体筛网状改变13例,室旁斑片状长T2信号11例,枕骨大孔狭窄,脊髓受压10例,其中1例髓内示异常长T2信号,双侧颞极蛛网膜囊肿3例,寰枢椎畸形7例。结论MPS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对临床诊断MPS和鉴别不同类型MPS有帮助。
刘玥曾津津彭芸孙国强刘宁瑶
关键词:黏多糖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皮肤粘膜色素斑-胃肠道多发息肉综合征一例
1996年
皮肤粘膜色素斑-胃肠道多发息肉综合征一例孙国强,曾津津皮肤粘膜色素斑-胃肠道多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表现为口周、手足多发黑色素斑合并胃肠道多发息肉。十分少见,本文报告1例如下。患儿男,11岁。阵发性腹痛、呕吐20...
孙国强曾津津
关键词:黑色素斑皮肤粘膜胃肠钡餐检查充盈缺损胃窦部胃肠道恶性肿瘤
非血液病患儿侵袭性肺曲霉病21例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总结非血液病患儿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7月期间北京儿童医院确诊或临床诊断的21例非血液病患儿发生IPA的高危因素、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微生物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确诊5例,临床诊断16例,其中急性IPA13例,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8例。高危因素:确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6例,可疑原发性免疫缺陷病3例;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5例;有肺部基础疾病3例;白细胞减少1例;3例患儿无明显宿主因素。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咳嗽。所有的急性IPA患儿影像均可见双肺多发结节样或团块状实变阴影,伴空洞形成,10例有“空气新月征”。所有的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患儿均可见单侧肺大叶实变伴有局部胸膜肥厚,实变区有空洞形成。微生物学检查:急性IPA和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患儿痰和(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的总阳性率分别为72.1%和22.4%。所有培养阳性的痰液和(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涂片均发现有大量典型的曲霉菌丝。病理学检查:3例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患儿行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提示肺组织坏死,有肉芽肿性炎症,PAS染色找到曲霉菌丝和孢子。治疗和预后:15例采用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及卡泊芬净单用或联合应用,12例治疗有效;3例治疗无效死亡,该3例患儿均发生肺外播散。6例患儿未接受治疗,均死亡。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寒战、高热、低钾血症和一过性的BUN升高。患儿对伏立康唑、卡泊芬净耐受性好,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发生于非血液病儿童的IPA绝大多数有高危因素或环境暴露史,影像学表现有相对的提示性。宿主(危险)因素和影像学表现是临床考虑IPA的重要线索,重复痰液病原学检查�
张晓艳赵顺英钱素云胡英慧曾津津江载芳
关键词:儿童曲霉菌病
儿童血友病性骨关节病的影像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血友病性骨关节病是血友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以往仅限于临床检查的评价,随着影像技术与诊断水平的提高,影像检查和评估系统能早期、客观地对血友病性骨关节病进行全面评估,在血友病骨关节病的诊断、分期、治疗、随访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宁宁彭芸吴润晖曾津津孙国强
关键词:儿童血友病骨关节病影像学
儿童戈谢病脊柱定量CT骨密度测定随访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儿童戈谢病(Gaucher disease,GD)治疗前后脊柱椎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方法 30例确诊的GD患儿,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岁,平均年龄11.2±4.1岁,其中5例进行脾脏切除。在规范酶替代治疗和治疗9月后在常规随访CT扫描时,同时采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T12-L4间无明显变形及病理性骨折的椎体骨密度,取各椎体平均骨密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患儿骨密度变化。结果 30例患儿治疗前椎体平均骨密度值176.2±20.0 mg/cm3,治疗9月后平均骨密度值为197.8±18.1 mg/cm3,较治疗前椎体骨密度平均升高12.3%(P<0.01);其中5例脾切除患儿治疗前后平均骨密度值分别为163.7±5.7 mg/cm3和190.3±5.2 mg/cm3,椎体骨密度较治疗前升高13.8%。结论使用QCT骨密度测量技术可以精确敏感的评估患儿骨密度情况及治疗疗效的反应,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方案。
张宁宁曹琪段彦龙刘玥彭芸王玲程晓光张永红曾津津
关键词:戈谢病儿童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