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伊凡

作品数:56 被引量:36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生物学
  • 9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鼠兔
  • 15篇高原鼠兔
  • 5篇藏羚
  • 4篇动物
  • 4篇繁殖
  • 3篇实验动物
  • 3篇种群
  • 3篇寄生
  • 2篇食性
  • 2篇食性分析
  • 2篇鸟类
  • 2篇气孔密度
  • 2篇雀形目
  • 2篇雀形目鸟类
  • 2篇子代
  • 2篇微卫星
  • 2篇微卫星技术
  • 2篇羚羊
  • 2篇卵壳
  • 2篇集群大小

机构

  • 30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扬州大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青海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青海省畜牧兽...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作者

  • 30篇曹伊凡
  • 9篇苏建平
  • 7篇魏万红
  • 6篇叶润蓉
  • 6篇张同作
  • 5篇张堰铭
  • 5篇连新明
  • 4篇殷宝法
  • 4篇王金龙
  • 4篇边疆晖
  • 3篇白琴华
  • 2篇吴雁
  • 2篇崔庆虎
  • 2篇景增春
  • 2篇林恭华
  • 2篇杨生妹
  • 2篇孙嘉辰
  • 2篇杨乐
  • 2篇樊乃昌
  • 2篇周文扬

传媒

  • 4篇动物学杂志
  • 4篇四川动物
  • 3篇Curren...
  • 2篇野生动物生态...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兽类学报
  • 1篇中国兽医科技
  • 1篇草业科学
  • 1篇Zoolog...
  • 1篇上海实验动物...
  • 1篇草地学报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三江源区生态...
  • 1篇野生动物生态...
  • 1篇第三届中国西...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4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繁殖期高原鼠兔的攻击行为被引量:13
2000年
通过室内配对实验对高原鼠兔 (Ochotonacurzoniae)繁殖期的攻击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雌雄动物的攻击水平基本相同 ,同性个体间的攻击性明显高于异性个体间。雌雄动物具有不同的攻击模式 ,雌性个体遇到陌生个体首先以攻击中的进攻和追逐为主 ,然后通过相互接触确定个体的性别 ,若为同性个体 ,以防御为主 ,若为异性个体 ,则有防御和亲昵两种选择 ;雄性动物遇到陌生个体同样首先以攻击为主 ,相互接触后 ,若为异性个体 ,表现出高的亲昵行为 ,若为同性个体 ,仍然以攻击为主 ,其攻击行为方式中的进攻、追逐和进攻姿态一直维持在高的水平。这表明高原鼠兔在配偶选择中雌雄个体均具有主动性 ,攻击行为是自然种群内存在多种婚配制度的主要原因之一。雌雄攻击模式的不同使种群内一夫多妻制占有较多的比例 ,而一妻多夫制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魏万红樊乃昌周文扬杨生妹曹伊凡
关键词:高原鼠兔婚配制度
青藏高原地区根田鼠种群自动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采用整合生物学思想,从应激和免疫角度,开展了青藏高原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根田鼠种群自动调节机制的研究。指出,应激和免疫对根田鼠种群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通过应激效应,以密度制约方式直...
边疆晖吴雁曹伊凡
关键词:根田鼠种群生态学自动调节机制应激反应
高寒革甸常见雀形目鸟类的卵壳特征
作为胚胎发育的屏障,卵壳特征如卵壳厚度和气孔密度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文研究了高寒草甸繁殖的7种代表性雀形目鸟类角百灵(Eremophila alpestris)、小云雀(Alauda gulgula)、黄头(鹊)鸰(...
孙嘉辰曹伊凡赵亮
关键词:高寒草甸气孔密度孵卵行为
高原鼠兔行为进化及其对高寒极端环境的适应
<正>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m,平均大气压仅为沿海地区的50%;年平均气温低于0 ℃,极端最低气温为-45℃;因此,高寒和缺氧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环境特征.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伴随青藏高原...
张堰铭张知彬魏万红曹伊凡
文献传递
柯氏鼠兔胃肠道线虫的调查
2008年
2007年10~11月,应用蠕虫学完全剖解法对13只柯氏鼠兔进行了寄生虫检查。结果显示,柯氏鼠兔感染的线虫有四川曲殖线虫、Ohbayashinema erbaevae和Eugenurissp.,其感染率分别为46.14%、38.50%和7.60%;平均感染强度为33.33、5.80和1.00。柯氏鼠兔是这些线虫的新宿主,而Ohbayashine—maerbaevae线虫为中国新记录。四川曲殖线虫是Graphidiella olsoni线虫的同种异名。
曹伊凡苏建平马睿麟
高原鼠兔对绿脓杆菌敏感性的测定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采用Read-Muench方法对高原鼠兔进行绿脓杆菌的敏感性LD50测定,同时与大鼠和小鼠比较.高原鼠兔对绿脓杆菌敏感性最高,LD50为1.74亿,小鼠LD50为3.05亿,大鼠对绿脓杆菌不敏感,接种4.76亿细菌无一只死亡。实验结果表明,高原鼠兔适合做绿脓杆菌的实验动物模型。
曹伊凡叶润蓉
关键词:绿脓杆菌LD50敏感性实验动物模型高原鼠兔接种
高原鼠兔主要脏器重量被引量:9
1994年
对42只(♂22只,♀20只)第5代封闭群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的主要脏器作了解剖观察和重量测定。发现雌、雄鼠兔间各脏器重量均无明显差异。与其它实验动物脏器重量的比较分析表明,高原鼠兔的心、肺相对重量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增加。这提示,高原鼠兔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方式不是通过心、肺的增大,可能是通过其它途径。高原鼠兔有发达的肠道系统和盲肠旋脊,这是高原鼠兔对其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叶润蓉曹伊凡白琴华
关键词:高原鼠兔脏器实验动物
高原鼠兔寄生蠕虫的调查被引量:2
1998年
用蠕虫学剖解方法对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的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结果,检查的135只鼠兔感染蠕虫的有108只,感染率为800%;经鉴定所检出的虫体为Cephaluriscoloradensis,Eugenurisschumakovitschi,Graphidielaszchuanensis,Murielueqinghanensis,Heligmosomum,sp,Trichurissp,Labiostomumsp,Schizorchisochotonae,共计线虫7种,绦虫1种。
曹伊凡叶润蓉
关键词:高原鼠兔寄生蠕虫感染率
生物防治与灭鼠剂不同组合对藏北地区鼠害的控制被引量:9
2011年
为探讨藏北高寒草甸地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有效防治方法,在西藏安多县措玛乡草地设立了鹰架、招鹰灵与鹰架组合及D型肉毒梭菌毒素与鹰架组合的3个试验处理,同时进行藏北地区D型肉毒梭菌毒素最佳浓度的筛选及D型肉毒梭菌毒素和招鹰灵灭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10%与0.15%的D型肉毒梭菌毒素防治效果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显著优于0.05%。0.10%质量分数D型肉毒梭菌毒素的防治效果优于招鹰灵。D型肉毒梭菌毒素与鹰架组合处理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鹰架处理、招鹰灵与鹰架组合处理,表明D型肉毒梭菌毒素与鹰架组合对藏北地区高原鼠兔的后续控制效果最为显著。
杨乐曹伊凡景增春边疆晖李生庆
关键词:生物防治鼠害防治高原鼠兔
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几种有蹄类动物的食物重叠初步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2005年7月和2006年1月,应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测定了可可西里地区的藏野驴、藏羚、藏原羚、野牦牛,以及家牦牛和藏羊在冷季(1月)和暖季(7月)的食物构成。用Schoeners Index计算了这些同域分布动物种间的食物重叠度。结果表明,藏野驴分别与藏羚羊、野牦牛、藏原羚在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各为63.0%、48.4%和24.1%,在冷季的重叠度为别为71.6%、42.0%和11.4%;藏羚羊与野牦牛、藏原羚在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分别为52.0%和33.4%,其在冷季的食物重叠度各为50.3%和29.3%;野牦牛与藏原羚在冷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分别为13.1%和15.9%。在可可西里地区同域分布野生有蹄类动物种间,藏原羚与其他有蹄类动物食物重叠较少,而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之间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物重叠,且随季节不同而变化,反映了这些动物之间复杂的竞争和共存关系。此外,家牦牛和藏羊均与这些野生有蹄类动物存在高度的食物重叠。
曹伊凡张同作连新明崔庆虎邓逗逗苏建平
关键词:有蹄类动物食物重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