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雪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圆锥角膜
  • 3篇角膜
  • 3篇PENTAC...
  • 1篇曲率
  • 1篇角膜前表面
  • 1篇角膜曲率

机构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3篇王珂萌
  • 3篇康杨
  • 3篇胡琦
  • 3篇李雪
  • 3篇张雪
  • 2篇周文艳
  • 1篇崔静

传媒

  • 1篇眼科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与正常角膜的形态变化以及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根据Rabinowitz诊断标准将35例圆锥角膜患者分成临床期圆锥角膜组16例(16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19例(19眼).并选取有近视散光的患者29例(29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3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形态学参数:表面变异指数(ISV)、垂直不对称指数(IVA)、圆锥角膜指数(KI)、中央圆锥角膜指数(CKI)、高度不对称性指数(IHA)、高度离心指数(IHD)、最小曲率半径(Rmin)和不规则指数(ABR)。利用方差分析、Dunnett.t检验和受检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方法对各参数进行比较研究,最终利用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方法构建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模型。结果角膜前表面形态学参数在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中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均接近于1,说明其诊断准确性较高,并且分别得出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诊断界值:ISV为39和22.4,Rmin为6.765和7.11,KI为1.085和1.045。应用PLS方法构建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模型:Yhat=8.231+0.006ISV+0.843IVA+0.869KI-3.186CKI-0.010IHA+0.679IHD-0.649Rmin-0.057ABR。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早期诊断的PLS模型:Yhat=7.861—0.563Rmin+0.018ISV+0.390IVA-3.281KI+0.571CKI-0.010IHA+0.727IHD-0.009ABR。结论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临床期圆锥角膜及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
张雪胡琦崔静康杨李雪王珂萌
关键词:圆锥角膜PENTACAM角膜前表面
Pentacam系统检测角膜曲率和高度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在临床期圆锥角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和正常角膜中的变化以及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意义。设计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临床期圆锥角膜组患者16例(16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19例(19眼),有近视散光的患者29例(29眼)为正常对照组。方法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出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的12个参数。利用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方法对各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利用偏最小二乘(PLS)方法构建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模型。主要指标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结果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在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均<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中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均接近于1,说明其诊断准确性较高,并且分别得出在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中较好参数的诊断界值:角膜前表面5 mm内在最佳配适球镜(BFS)上的最大高度(MaxAE5)为13.5μm和10μm,角膜后表面5 mm内在BFS上的最大高度(MaxPE5)为34.5μm和24.5μm。应用PLS方法构建了临床期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模型。结论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对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张雪胡琦康杨李雪周文艳王珂萌
关键词:圆锥角膜PENTACAM角膜曲率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早期圆锥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及高度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得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高度参数来探讨正常角膜与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关系,以及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选取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16例(16只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19例(19只眼),对照组56例(56只眼)正常人群。每例患者选取一只眼,将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得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前后表面高度参数进行差异检验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初步筛选出有用参数,进一步进行偏最小二乘(PLS)分析,确定出最终诊断模型,并利用ROC曲线方法对模型作出评价。结果相对于正常患者,临床期患者与亚临床期患者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高度参数有明显的变化。ROC曲线分析显示所有参数对于将圆锥角膜从正常眼中区分出来有较高的预测精准度。应用PLS进行变量筛选并将VIP大于1.0的11个参数建立模型可以有效的将临床期圆锥角膜眼或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眼从正常眼中区分出来。结论由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得的角膜前后表面的曲率、高度参数可以有效地将圆锥角膜从正常角膜中区分出来,并且能作为疾病分期的诊断工具。
张雪胡琦康杨李雪周文艳王珂萌
关键词:圆锥角膜PENTACAM曲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