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俊
- 作品数:10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应用椎旁-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髋关节手术的高龄患者30例,年龄69-102岁,ASAⅡ或Ⅲ级。将30例患者分为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椎旁-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Ⅱ组),每组15例。观察两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血压、心率变化和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Ⅰ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较Ⅱ组明显(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切口处感觉消失时间和"4"字试验疼痛消失时间短,恶心呕吐发生率和留置导尿率低(P<0.05)。结论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选择椎旁-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或硬膜外麻醉均可获得满意效果。椎旁-腰丛-坐骨阻滞麻醉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小。
- 袁岩虞艳平张永俊范圣登沈江洪涛
- 关键词:髋关节手术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
- 针刀松解加局部注射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屈指肌腱腱鞘炎,又称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手部软组织损伤的常见病症,好发于中老年,且以女性居多,常见于拇指、中指和环指。病变易发生于掌骨头相对应的屈指肌腱纤维鞘管的部位,在伸屈活动中常发生“咔嗒”弹响声和扳机样屈伸,故名“弹响指”、“扳机指”。该疾病采用以局部注射为主的保守治疗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 范圣登袁岩何晓峰张永俊
- 关键词:腱鞘炎小针刀注射
- 经颈椎间盘前外侧入路等离子消融联合后纵韧带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 2024年
- 目的评价经颈椎间盘前外侧入路等离子消融联合后纵韧带前间隙注射胶原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年龄20~75岁,单节段突出。在CT引导下经前外侧穿刺行责任颈椎间盘等离子消融10 s,随后调整穿刺针进入后纵韧带前间隙注射胶原酶300 IU。记录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相关并发症,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并在术后各时点进行改良MacNab标准疗效评定。结果术后1、3、6个月的优良率均为95.0%(38/40例),较术后1周优良率[92.5%(37/40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各时点VAS、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经颈椎间盘前外侧入路等离子消融联合后纵韧带前间隙胶原酶注射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 陈齐齐范圣登张永俊袁岩
- 关键词:等离子消融胶原酶
- 两种麻醉方式对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中肺活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全身麻醉、椎管内阻滞和外周神经阻滞是最常用的麻醉技术,每种技术均有各自的优缺点。采用B超引导和神经刺激器定位,行椎旁-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具有对全身影响小和术后镇痛好的特点[1]。本文观察椎旁-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中对动脉血氧分压、Sp O2和肺活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择两所医院2009年3月—2014年3月因股骨头骨折或股骨颈骨折行手术治疗的高龄老年患者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74~102岁,平均年龄81.8岁;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14例,粗隆间骨折17例,股骨头骨折1例。
- 虞艳平张永俊范圣登袁岩
- 关键词:麻醉硬膜外神经阻滞髋关节高龄
- 下肢神经阻滞对高龄髋关节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比较下肢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对高龄髋关节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高龄行髋部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腰丛-坐骨神经-椎旁神经阻滞(A组)和硬膜外麻醉(B组)。记录麻醉前(T0)、麻醉给药后10min(T1)、20min(T2)、30min(T3)和60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心输出量(CO)和体循环阻力(SVR)。结果 A组SBP、DBP、HR、CO和SVR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T2-T4的SBP和DBP低于T0(P<0.05);B组T3时的CO为(3.52±0.78)L/min,低于T0时的(4.30±1.30)L/min和A组T3时的(4.28±0.89)L/min(P<0.05)。结论下肢神经阻滞对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硬膜外麻醉小。
- 范圣登袁岩张永俊何晓峰沈江洪涛
- 关键词:下肢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髋关节手术
- 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颈椎病36例。射频消融:在C型臂X射线机辅助下定位穿刺,置入射频电极,测阻抗在150~250Ω;分别用高频50Hz、0.5~2.0mA低电流行感觉测试,低频2Hz、0.5~2.5mA高电流行运动测试;若无异常反应后,则行60℃、70℃和80℃各60s,85℃治疗120s。臭氧治疗:射频结束后,拔出电极,抽臭氧(60mg/ml)共3~5ml,缓慢推注。术后24h、1周、1个月和6个月随访疗效。结果术后24h、1周、1个月和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7.2%、94.4%、94.4%和94.4%,优良率分别为94.4%、88.8%、80.5%和86.1%。随访期未见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
- 张永俊袁岩何晓峰范圣登
-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射频消融臭氧
- 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射频消融: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定位穿刺,置入射频电极,测阻抗在150-250Ω时,分别用高频(50Hz)低电流(0.5-2.0mA)行感觉测试和低频(2Hz)高电流(0.5-2.5mA)行运动测试后行60℃、70℃、80℃分别治疗60s,然后再用90℃治疗120s。臭氧治疗:射频结束后拔出电极,置入穿刺针芯继续刺入椎间盘髓核内,抽臭氧5-10ml,缓慢推注;退针至椎间盘外硬膜外前间隙,注入消炎镇痛液10ml。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随访4次,评估疗效。结果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1.6%、79.2%、87.5%和89.6%,优良率分别为70.8%、60.4%、77.1%和75.0%。无不良反应。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稳定可靠,无不良反应。
- 范圣登袁岩张永俊何晓峰洪涛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消融臭氧
- 芬太尼和利多卡因减轻罗库溴铵注射痛的效果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利多卡因对罗库溴铵注射痛的影响。方法90例行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F组,接受芬太尼100μg/2ml;L组,接受利多卡因40mg/2ml;C组,接受生理盐水2ml。结果C组、L组和F组注射罗库溴铵时的退缩反应分别是66.7%、36.7%和13.3%。结论芬太尼和利多卡因都可以防治罗库溴铵静脉注射的疼痛和退缩反应,而且芬太尼较利多卡因更有效。
- 张永俊洪涛廖建文
- 关键词:芬太尼利多卡因罗库溴铵注射痛
- 两种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中应用
- 2020年
- 比较椎旁-腰丛-骶丛神经阻滞与股-股外侧-闭孔-臀上皮-髂腹下神经皮支-骶丛神经阻滞对高龄患者髋部手术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及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六十例,80 岁以上,因髋部骨折进行手术的高龄患者,ASA 分级在 3~4 级。被随机分配到两组 L 组(椎旁-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和 P 组(股-股外侧-闭孔-臀上皮-髂腹下神经皮支-骶丛神经阻滞)。L 组行超声和神经刺激器双重引导下的 T12 或 L1 椎旁、L3-4 或 L4-5 间隙的腰丛、以及骶旁坐骨神经阻滞。P 组行超声和神经刺激器双重引导下的股-股外侧-闭孔-髂脊上方臀上皮神经- 髂脊缘外侧髂腹下神经皮支和肋下神经皮支-骶旁坐骨神经阻滞。所有患者均在入室前尽可能按照生理需要量补充液体,入室后行桡动脉穿刺测压,10 分钟内经静脉泵入 0.6ug/kg 的右美托咪定,患者轻度镇静后行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操作完成后 10 分钟评估效果,采用患侧髋部活动、温度和疼痛感觉评估,如有不完善,推注 2~3ml 丙泊酚,以 2mg/kg/h 的丙泊酚泵注维持,再根据情况间断追加,并记录总体使用量。经观察监护动脉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 30%时,适量使用盐酸麻黄碱,调整血压。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均无明显差异(P>0.05)。2、L 组在区域阻滞后、手术开始时、手术中 15 分钟、手术 30 分钟后后的平均动脉压值较麻醉穿刺前均有显著下降(P<0.01)。3、P 组在区域阻滞后、手术开始时的平均动脉压与入室平均动脉压有明显下降(P<0.05),手术中 15 分钟、手术 30 分钟后的平均动脉压值较入室平均动脉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4、L 组的麻黄碱使用量较 P 组明显增加(P<0.05);P 组的丙泊酚使用量较 L 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与 L 组相比,P 组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但 P 组的术中辅助药使用更多。两组患者均在神经阻滞及静脉镇静镇痛辅助下�
- 袁岩范圣登张永俊虞艳平
- 关键词:麻醉技术髋关节手术高危患者
- 临床药师参与难治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例治疗的药学实践
- 2024年
-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种病毒为嗜神经性,在发疹前、发疹时和发疹后均可伴神经性疼痛,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亚急性期^([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定义为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2-3])。据流行病学统计,中国每年约有7.7%人群患带状疱疹,其中29.8%发展为PHN^([4])。顽固的PHN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研究表明,急性期疼痛越剧烈的患者发生PHN的风险越高,早期有效的镇痛治疗可降低PHN发生率^([5-7])。因此,本文通过回顾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PHN患者的治疗过程,总结分析其病例特点和治疗方案,旨在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
- 高榕荫张永俊袁岩范圣登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镇痛方案临床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