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东 作品数:27 被引量:102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lncRNA 068在诊断或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诊断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标志物,所述生物标志物为lncRNA 068。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具有过量lncRNA 068的表达,抑制了上皮间叶转化,影响恶性黑色素肿瘤的发... 姚晓东 姚丽丽斑马鱼糖尿病血管病变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和医学研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斑马鱼糖尿病血管病变模型的构建方法,本发明通过将培养血管病变斑马鱼过程分成以下的模块:饲养模块、监测模块、实验模块、采集模块、分析模块和处理模块,实现了对斑马鱼生长全程的监控... 姚丽丽 姚晓东lncRNA 068在诊断或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诊断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标志物,所述生物标志物为lncRNA 068。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具有过量lncRNA 068的表达,抑制了上皮间叶转化,影响恶性黑色素肿瘤的发... 姚晓东 姚丽丽文献传递 两种切口的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的并发症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采用"W"形切口(A组)及"1"字形腋窝皱襞切口(B组)的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2月采用两种切口的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163例,其中A组84例,B组79例,对其术后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术后发生血肿5例、皮瓣坏死3例,切口裂开11例,局部瘢痕增生13例,异味残留3例;B组术后发生血肿4例,皮瓣坏死2例,切口裂开3例,局部瘢痕增生4例,异味残留4例。A、B组在切口裂开、局部瘢痕增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字形腋窝皱襞切口较"W"形切口的顶泌汗腺修剪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腋臭术后并发症。 姚晓东 吴晓琰 丁瑜洁 陈晓栋关键词:腋臭 顶泌汗腺 修复术 并发症 疑诊黑素瘤患者不应行单纯活检术 [目的]探讨对于临床怀疑黑素瘤的患者是否可行单纯活检.[方法]报告一例患者:患者女,44岁,因'背部皮损40余年,局部隆起2年,痒3月'就诊.患者自出生开始于背部即有黑色皮损,未予以重视,皮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变大.两... 顾黎雄 吴晓琰 姚晓东 曹双林 蔡恒骥 沈聪聪 丁瑜洁 陈晓栋无针注射器瘢痕疙瘩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无针注射器与普通注射器瘢痕疙瘩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方法瘢痕疙瘩患者60例分为无针注射器组3l例,普通注射器组29例。两组均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进行皮损内注射,注射剂量0.2ml/cm3,均为3周1次,连续3次。收集人组病例每次治疗前后参数数据、不良反应观察指标和每次治疗前后临床照片。采用Mann—Whitney检验、χ2检验等对两组参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1次和第2次注射时间、第1次注射后疼痛时间Mann—Whitney检验U值分别为299.000、773.500、730.000,P值分别为0.000、0.000、0.00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次治疗后体积、高度、硬度、痛觉、痒觉、外观评价、注射点数Mann—Whitnev检验u值分别为295.000、336.500、264.000、464.000、451.500、308.000、233.500,P值分别为0.001、0.007、0.000、0.041、0.043、0.003、0.00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3次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针注射器组皮损反跳临界时间11.8d(95%CI:10.96—12.6d)比普通注射器组皮损反跳临界时间21.2d(95%CI:13.96~28.45d)短。结论无针注射器治疗瘢痕疙瘩与普通注射器相比,疗效好,又可以降低注射难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吴晓琰 范红梅 陈晓栋 许攀 姚晓东关键词:瘢痕疙瘩 注射器 倍他米松 疗效比较研究 CO_(2)激光浅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日光性角化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探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CO_(2)激光浅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日光性角化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笔者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6例面部日光性角化病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试验组(n=33)、对照组(n=33)。对照组仅给予光动力疗法治疗,而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CO_(2)激光浅削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和总体满意度情况,并对影响患者疗效的因素行COX回归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vs 78.79%,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21.21%vs 1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HR=1.172,95%CI:1.055~2.927,P=0.031)。Olsen分级(HR=2.535,95%CI:4.343~6.790,P=0.008)是影响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激光+光动力疗法(HR=0.339,95%CI:0.171~0.882,P=0.001)是影响患者疗效的保护因素。结论:相比光动力疗法,CO_(2)激光浅削联合光动力疗法可更有效治疗面部日光性角化病,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可临床推广应用。 许攀 吴晓琰 姚晓东 崔晓美 朱文艳 徐璀炼 陈晓栋关键词:光动力疗法 非标记定量技术研究瘢痕疙瘩的蛋白质组学特点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联合应用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技术,寻找瘢痕疙瘩组织表达的差异蛋白,探索其蛋白质组学特点。方法选取非家族性瘢痕疙瘩患者病变组织为实验组,以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分别提取两组蛋白质,经溶液内酶解获得肽段,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和DeCyderMSTM软件进行非标记定量和蛋白质差异统计分析。结果对比分析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共鉴定到570个有显著性差异的肽段(P〈0.05),对应122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差异表达超过1.5倍的蛋白质293个,124个在瘢痕疙瘩组织中表达上调,169个表达下调。结论非家族性瘢痕疙瘩患者病变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之间存在蛋白质表达差异。 杨立群 陈晓栋 姚晓东关键词:瘢痕疙瘩 蛋白质组学 串联质谱法 皮肤磨削术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鼻部结节型基底细胞癌25例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皮肤磨削术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鼻部结节型基底细胞癌(BCC)的疗效.方法 25例经病理确诊、皮损面积>1 cm2、无骨或软骨侵犯的鼻部结节型BCC患者,实施皮肤磨削术联合ALA-PDT治疗.首先去除肿瘤病灶(对于突出皮肤表面的病灶先实施切削术,然后实施磨削术),术后创面即刻避光条件下外敷20%氨基酮戊酸3~4 h,然后平均100 J/cm2 LED光照射20 min.ALA-PDT每周1次,连续3周.术后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和时间;1年后随访观察肿瘤复发、瘢痕形成、外观效果等情况,并做出综合评价.结果 25例患者未见创面感染,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11.2± 1.3)d.术后1年未见复发病例;1例患者发生瘢痕挛缩,3例患者有轻度的瘢痕增生,4例患者遗留凹陷性瘢痕.除1例患者对术后外观基本满意外,24例患者均对术后外观满意.结论 皮肤磨削术联合ALA-PDT治疗鼻部结节型BCC操作简便,创面愈合快,术后复发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吴晓琰 陈晓栋 丁鹏 顾黎雄 姚晓东 丁瑜洁 沈聪聪关键词:氨基酮戊酸 光化学疗法 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大面积瘢痕疙瘩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大面积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8月—2017年8月,60例瘢痕疙瘩患者共65个部位的瘢痕疙瘩接受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治疗。扩张器容量70~600 m L。经50~126 d注水扩张,行瘢痕疙瘩切除或部分切除、扩张器取出和扩张皮瓣转移术,术中即时给予残留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以及术后浅层电子束照射联合治疗。术后随访12~50个月不等。采用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评价疗效。结果:61个部位顺利完成整个治疗过程,4个胸部扩张器因外露提前取出。随访12个月以上,治愈47个部位(占77%);部分复发14个部位(占23%);完全复发0个部位。术前和术后12月的总POSAS评分分别为(59.31±4.94)分和(18.15±1.51)分(P<0.05)。结论:瘢痕疙瘩下埋植扩张器是治疗大面积瘢痕疙瘩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法之一。 吴晓琰 陈晓栋 许攀 Ahmed Ali 姚晓东 崔晓美 朱文艳关键词: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糖皮质激素 放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