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
- 作品数:31 被引量:96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靶向药物在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结直肠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02万例新确诊病人,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靶向药物的出现,进一步改善了结直肠癌治疗预期,与化疗药物联合疗效增加,耐受性良好,特别是靶向药物疗效与结直肠癌基因分型的相关性研究,使之成为结直肠癌药物治疗的新选择,靶向药物的治疗选择也从三线或二线治疗推进到一线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更推进了结直肠癌靶向药物的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水平。
- 周军李健沈琳
- 关键词:靶向药物结直肠癌化疗
- 晚期胃癌姑息放疗的现状及放化疗联合的预后分析
- 系统化疗是无法手术的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目前化疗的远期疗效仍不理想.放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对疾病控制和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分析行姑息放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
- 贾茹高静周军陆明沈琳
- 关键词:胃癌化学疗法预后因素姑息放疗
- 文献传递
-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三例并文献复习
- 2013年
- 目的 探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化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晚期DSRC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5、20和25岁,均经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患者均无法手术,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全身化疗,2例达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症状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 DSRCT临床罕见,是常见于青少年、起病隐匿及预后极差的腹腔恶性肿瘤,临床上只能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DSRCT患者使用IP方案治疗有效,耐受性好,可作为有效治疗选择之一。
- 吕金燕张晓东陆明周军龚继芳王晰程沈琳
- 关键词: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青少年预后
- Correlation with Serum HER2 ECD Levels and Tissue HER2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
- 目的: Tissue HER-2 status is generally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
- 彭智李艳艳刘毅张小田周军陆明李清清沈琳
- 食管鳞癌EGFR的表达与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探讨其与尼妥珠单抗(Nimotuzumab)联合紫杉醇/顺铂方案(TPN)化疗疗...
- 崔岩贾军张晓东陆明王晰成李健李洁李燕张小田高静周军鲁智豪龚继芳余靖沈琳
- 新辅助免疫治疗对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胃肠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病例探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现已被批准用于不可切除胃肠肿瘤的晚期姑息治疗。然而新辅助形式的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未被阐明。错配修复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患者群体是否能从术前ICIs联合手术治疗中获益,有待进一步探索。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治疗,患有高分期、可切除、MSI-H胃肠肿瘤的6例患者,均接受了新辅助免疫治疗和后续手术。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接受完整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检查。每例患者的活检标本均通过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检测以获得各自的分子病理学信息。结果:新辅助免疫治疗dMMR/MSI-H胃肠肿瘤是安全且有效的。在6例患者均观察到病理学缓解,其中包括5例(83%)完全缓解,另1例患者也被证实在ICIs治疗后肿瘤TNM分期下降。3例患者(50%)发生了1~2度不良反应。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及时接受了手术,无特殊的围手术期或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截止到目前尚无肿瘤复发者。结论:新辅助免疫治疗在MSI-H胃肠肿瘤的患者中有良好的病理学缓解率和轻微的不良反应(trAEs)。这种术前治疗措施并不会妨碍手术治疗,需要开展大样本临床试验,以便于进一步验证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可切除dMMR/MSI-H胃肠肿瘤中的作用。
- 张哲宁程思远龚继芳陆明周军张小田李健沈琳彭智
-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
- 三药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leucovorin,LV)联合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FOLFOXIRI)方案与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CAPRINOX)方案一线应用于晚期不可切除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1月诊治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73例,所有患者均为一线化疗,按照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45例为FOLFOXIRI方案组,28例为CAPRINOX方案组,根据化疗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转化根治性切除率及不良反应对比两种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FOLFOXIRI方法的ORR、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R0切除的比例与CAPRINOX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 vs.57.1%,7.7个月 vs.9.6个月,24.4% vs.17.9%;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疲乏、恶心、呕吐、腹泻、脱发、转氨酶升高和周围神经毒性,FOLFOXIRI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5/45),CAPRINOX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4%(13/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结论:FOLFOXIRI和CAPRINOX均是一线治疗mCRC的有效方案,三药联合方案近期疗效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张音洁王晰程李健张小田陆明龚继芳高静鲁智豪周军彭智齐长松李艳艳沈琳
- 关键词: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卡培他滨
- KRAS G12C突变胰腺癌1例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 2024年
- KRAS G12C突变已被证实为多种实体瘤的致癌驱动因子,相关靶向抑制剂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报道了1例KRAS G12C突变胰腺癌患者应用化疗联合sotorasib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该病例提示了对胰腺癌患者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KRAS突变的必要性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有效性及可能性。此外本研究回顾了既往文献中KRAS G12C突变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 李亚旋杨明周军
- 关键词:胰腺癌化疗高通量测序技术
- 胰腺癌辅助化疗及放化疗进展被引量:2
- 2007年
-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癌症之一,年病死率几乎等同于年发病率,半个世纪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1年生存率不到10%。在中国,胰腺癌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已由第20位上升到第8位,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手术是胰腺癌惟一根治性治疗手段,但预后极差,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期通常低于20个月,5年生存率仅1%~20%。
- 周军沈琳
- 关键词:胰腺癌化疗进展辅助化疗全身恶性肿瘤年病死率根治性治疗
- 2023年度胰腺癌系统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4年
- 胰腺癌是全球常见的致死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甚至发生远处转移,失去了手术机会;而成功接受手术的早期患者,在术后也极易复发转移,预后不佳。系统化疗是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因而不断探索新的化疗方案对改善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系统化疗已逐渐应用于围手术期胰腺癌的治疗,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延缓复发、延长总生存时间。近年来,精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胰腺癌中广泛开展,以期有新的治疗突破。本文对2023年度胰腺癌系统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王昭月杨明周军
- 关键词:胰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