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
- 作品数:31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靶向药物在结直肠癌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结直肠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02万例新确诊病人,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靶向药物的出现,进一步改善了结直肠癌治疗预期,与化疗药物联合疗效增加,耐受性良好,特别是靶向药物疗效与结直肠癌基因分型的相关性研究,使之成为结直肠癌药物治疗的新选择,靶向药物的治疗选择也从三线或二线治疗推进到一线治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更推进了结直肠癌靶向药物的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水平。
- 周军李健沈琳
- 关键词:靶向药物结直肠癌化疗
- 晚期胃癌姑息放疗的现状及放化疗联合的预后分析
- 系统化疗是无法手术的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目前化疗的远期疗效仍不理想.放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对疾病控制和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分析行姑息放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
- 贾茹高静周军陆明沈琳
- 关键词:胃癌化学疗法预后因素姑息放疗
- 文献传递
-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三例并文献复习
- 2013年
- 目的 探讨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化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晚期DSRC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5、20和25岁,均经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患者均无法手术,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全身化疗,2例达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症状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 DSRCT临床罕见,是常见于青少年、起病隐匿及预后极差的腹腔恶性肿瘤,临床上只能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DSRCT患者使用IP方案治疗有效,耐受性好,可作为有效治疗选择之一。
- 吕金燕张晓东陆明周军龚继芳王晰程沈琳
- 关键词: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青少年预后
- Correlation with Serum HER2 ECD Levels and Tissue HER2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
- 目的: Tissue HER-2 status is generally determin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
- 彭智李艳艳刘毅张小田周军陆明李清清沈琳
- 胰腺癌辅助化疗及放化疗进展被引量:2
- 2007年
-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癌症之一,年病死率几乎等同于年发病率,半个世纪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1年生存率不到10%。在中国,胰腺癌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已由第20位上升到第8位,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手术是胰腺癌惟一根治性治疗手段,但预后极差,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期通常低于20个月,5年生存率仅1%~20%。
- 周军沈琳
- 关键词:胰腺癌化疗进展辅助化疗全身恶性肿瘤年病死率根治性治疗
- 2023年度胰腺癌系统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胰腺癌是全球常见的致死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甚至发生远处转移,失去了手术机会;而成功接受手术的早期患者,在术后也极易复发转移,预后不佳。系统化疗是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因而不断探索新的化疗方案对改善患者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系统化疗已逐渐应用于围手术期胰腺癌的治疗,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延缓复发、延长总生存时间。近年来,精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胰腺癌中广泛开展,以期有新的治疗突破。本文对2023年度胰腺癌系统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王昭月杨明周军
- 关键词:胰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
- 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拟确定胃癌患者应用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胶囊作为二线治疗的最大耐受剂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方法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剂量为100~125 mg/m^2,在第1天、第8天静脉注射,30分钟,替吉奥胶囊应连续口服14天,每天2次,然后休息1周,21天为1个周期。在第1个周期后评估剂量限制性毒性(dose limiting toxicity,DLT)。结果共19例患者参加了本试验。在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剂量为125 mg/m^2时,达到MTD:6例患者中的2例出现DLT。在接受剂量为100 mg/m^2的13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血液系统不良事件是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作为胃癌的二线治疗,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剂量水平为100 mg/m^2,第1天和第8天给药,联合替吉奥胶囊21天为一周期的方案耐受良好,并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
- 龚继芳李洁李燕李健张小田周军鲁智豪陆明王晰程沈琳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姑息化疗最大耐受剂量
- 胃癌卵巢转移的治疗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胃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选择,以探索可能对其生存有益的治疗模式。方法收集并整理1995年9月至2011年9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连续性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分析其中发生卵巢转移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情况及生存资料。结果 1862例胃癌患者中共有495例(26.6%)女性患者,男女发病比为2.76︰1。其中,发生卵巢转移患者119例,与中老年女性相比,青年女性易出现卵巢转移(46.9%︰22.1%)。在出现卵巢转移的患者中,卵巢转移切除术对患者生存有益(24.4个月︰12.4个月,P=0.002)。结论女性胃癌患者易发生卵巢转移,接受卵巢转移切除术可使其生存获益。
- 曹彦硕张小田李健龚继芳陆明鲁智豪王晰程周军李洁李燕沈琳
- 关键词:胃癌女性卵巢转移
- BRAF^V600E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BRAF)抑制剂联合西妥昔单抗联合或不联合MEK抑制剂治疗中国晚期不可切除BRAF^V600E突变型结直肠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接受西妥昔单抗+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11例,达拉非尼2例)治疗的13例BRAF^V600E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5例在西妥昔单抗+BRAF抑制剂的基础上联合MEK抑制剂(曲美替尼)。采集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统计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不良反应。结果13例患者的中位治疗周期数为6个周期(范围:3~16个周期),无CR病例,获PR 4例、SD 7例、PD 2例,RR为30.8%,DCR为84.6%,中位PFS为6.7个月(95%CI:1.7~11.7个月)。所有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痤疮样皮疹(69.2%)、发热(46.2%)和关节痛(23.1%),3级及3级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8.5%,包括低磷血症(15.4%)、痤疮样皮疹(7.7%)、脂膜炎(7.7%)和谷草转氨酶升高(7.7%)。结论BRAF抑制剂联合西妥昔单抗±MEK抑制剂治疗BRAF^V600E突变型中国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较好,经剂量调整后不良反应整体可控。
- 许婷王晰程李健张小田陆明龚继芳刘丹曹彦硕周军彭智齐长松李艳艳沈琳
- 关键词: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
- 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的耐药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评价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耐药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2009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0例HER-2阳性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既往至少接受1种化疗方案进展后,观察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中,曲妥珠单抗联合顺铂或奥沙利铂+氟尿嘧啶9例,联合紫杉醇+氟尿嘧啶5例,联合氟尿嘧啶单药3例,联合伊立替康单药2例,联合多西他赛单药1例。2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7例,疾病控制率为65.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6.1个月(95%CI为3.0—9.2个月)和11.1个月(95%CI为8.4—13.7个月)。曲妥珠单抗的中位应用次数为6.5次,〉6次与≤6次者的中位PFS分别为7.8和3.7个月,中位OS分别为13.8和9.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食欲下降、粒细胞减少和乏力,且多为1—2级。全组无治疗相关死亡。在曲妥珠单抗可能相关的不良反应方面,未观察到左心室射血分数值降低≥10%的病例,亦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HER-2阳性的耐药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安全有效,但有必要在前瞻眭研究中进行验证。
- 张小田伍远航龚继芳鲁智豪周军王晰程陆明李健曹彦硕李燕李洁沈琳
- 关键词: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曲妥珠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