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赣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生儿梅毒误诊为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
- 2010年
- 临床资料患儿,男,出生3天,足月顺产,体重2.8kg。出生后发现掌跖、肛周部弥漫性红斑及皱缩干性脓疱,拟诊为"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于2009年6月17日收入儿科住院。经抗感染、支持及局部常规清洁换药无好转且渐加重,请皮肤科会诊。
- 江光明陆原邱茗吴赣华
- 关键词:梅毒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误诊新生儿
- 脑脊液中8-异前列腺素F_2α对早产儿脑白质软化及神经行为异常早期评估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研究8-异前列腺素F2α(8-Ⅰ-PGF2α)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及神经行为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02年12月—2005年3月在新生儿ICU住院的46例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行NBNA评分;于生后48h使用头颅B超对早产儿颅内监测,根据脑室内出血程度分为正常组、轻度损伤组(Ⅰ级、Ⅱ级脑室内出血)及重度损伤组(Ⅲ级、Ⅳ级颅内出血)。ELISA法分别检测3组间脑脊液中8-I-PGF2α。结果正常组31例,NBNA评分为(39.1±0.2)分;轻度损伤组9例,NBNA评分为(37.4±1.5)分;重度损伤组6例,NBNA评分为(31.3±3.4)分(不包括放弃治疗的2例病人)。轻、重度损伤组早产儿共5例(轻度损伤组2例,重度损伤组3例),其中并伴有4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此5例患儿脑脊液中8-Ⅰ-PGF2α均在300pg/mL以上。通过把8-Ⅰ-PGF2α分成<150pg/mL、(150~250)pg/mL及>250pg/mL三个区间,发现<150pg/mL患儿NBNA为(38.3±1.5)分;(150~250)pg/mL患儿NBNA为(34.9±2.4)分,>250pg/mL患儿NBNA为(30.2±3.1)分。三区间NBNA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6.598,P<0.001)。结论早产儿严重的颅内出血患儿早期有脑脊液8-I-PGF2α升高,早期监测8-I-PGF2α及脑室内出血程度可能对其神经行为预后有一定的判断作用。
- 芦爱萍刘杰波张少芳吴赣华
- 关键词:脑白质软化早产儿神经行为异常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IgE、IL-13、IL-18水平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IgE、IL-13与IL-8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18例病例均选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问住院的患儿,符合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入院患儿检测IgE、IL-13与IL-18及病原学检查。同时选择80例健康体检的婴幼儿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中IgE、IL-13与IL-18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诱导Ⅰ型变态反应进而导致肺炎患儿出现晚期气道高反应。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失衡有关。
- 芦爱萍刘冬华吴赣华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IGEIL-13IL-18肺炎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IgE、IL-13及IL-18的表达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IL-13、IL-18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10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组)血中IL-13、IL-18,同时采用人免疫球蛋白E酶联免疫定量测定试剂盒检测IgE含量,并与80例健康小儿(对照组)对照比较。结果:肺炎组患儿血中IgE、IL-13、IL-1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或P<0.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失衡有关。
- 芦爱萍刘冬华吴赣华
-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E白细胞介素类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表皮生长因子在窒息后新生儿血中水平的研究
- 2005年
-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皮生长因子(EGF)在窒息后新生儿血中的变化,探讨出生窒息对新生儿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40例窒息新生儿和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1d、3d、7d血中IGF-1、EGF的水平变化。结果:窒息新生儿血中IGF-1、EGF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窒息后新生儿恢复期IGF-1、EGF升高。结论:窒息后新生儿血中IGF-1、EGF的水平下降,表明窒息新生儿胃肠激素水平异常,可能是造成患儿消化功能紊乱的因素之一。
- 芦爱萍李安琪陈琦李小墙刘东华吴赣华
-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窒息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