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树山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淮滨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4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比较隧道式拖线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单纯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隧道式拖线术方案,对照组则接受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记录治愈时间,评估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治愈时间为(24.1±8.2)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性肛瘘采用隧道式拖线,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 吴树山
- 关键词:单纯性肛瘘隧道式拖线术切开挂线术
- 抗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核糖核酸酶P的切割活性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抗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核糖核酸酶P(RNaseP)抑制肝细胞表面MHC Ⅱ分子的表达。方法 M1—RNA是RNaseP的催化活性单位,设计并克隆针对C Ⅱ TA第629位点的M1-RNA(M1—629—GS)及其对应的C Ⅱ TA靶序列,分别插入腺相关病毒载体psNAV(psNAV—M1—629-GS)及pGEM—7zf(+)载体(pGEM—629),进行体外转录和切割反应鉴定其活性。通过纳米载体介导psNAV—M1—629—GS稳定转染人胎肝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HC Ⅱ类抗原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ⅡTA mRNA水平。结果 M1—629—GS与pGEM—800体外切割产物电泳见预期切割条带(553 nt和176 nt)。psNAV—M1—629—GS^+肝细胞表面人白细胞抗原(HLA)—DR、DP、DQ的诱导型表达分别为(1.01±0.51)%、(4.37±1.28)%、(1.98±0.42)%,对照组psNAV-M1—452-GS^+分别为(10.81±3.09)%、(40.12±2.60)%、(5.71±0.11)%,两组比较分别下调90.65%、89.11%及65.32%;psNAV—M1-629一GS^+克隆诱导型CⅡTA mRNA与β-actin比值为0.94±0.25,空载体组比值为2.30±0.49,M1—629—GS可明显下调C Ⅱ TA mRNA含量(t=5.56,P<0.01)。结论 抗C Ⅱ TA RNasep-M1—629—GS可发展为新一代抗肝移植排斥的核酸药物。
- 郭荣邹萍吴树山曹谊林陆华中范华骅高峰
- 关键词:核糖核酸酶类组织相容性抗原排斥反应流式细胞术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胃肠激素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对胆囊结石患者胃肠激素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90例胆囊结石患者,采用掷硬币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LC,观察组实施单孔LC。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d的胃肠激素[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术后3d,两组GAS、MTL水平较术前低,但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CD3^(+)、CD4^(+)、CD4^(+)/CD8^(+)水平较术前低,但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LC相比,单孔LC对胆囊结石患者胃肠激素分泌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 吴树山
-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胃肠激素免疫功能
- 结肠癌合并肠梗阻2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进展期结肠癌由于肿瘤膨胀性生长,常会导致急、慢性肠梗阻,尤其是对于合并急性肠梗阻者,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变化,病情较急,其诊断和处理原则与结肠癌和一般肠梗阻的诊断、处理原则有显著区别。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2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吴树山庄竸竸王金榜
- 关键词:结肠癌肠梗阻
- 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为降低切口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将71例行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83例阑尾炎术后无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切口感染诱因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多人病房、夏季手术、心理准备不充分、年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P<0.05)。通过Logistic回归性分析发现,高龄(>60岁)、高体质量指数、心理准备不充分及手术时间(>2 h)为切口感染高危诱因(P<0.05)。结论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原因众多,其中高龄、高体质量指数、心理准备充分率及手术时间属于独立高危因素,须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 吴树山
-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
- 小儿甲状腺癌12例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与小儿甲状腺癌发病有关的因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2例小儿甲状腺癌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2例小儿甲状腺癌中,术前同位素扫描10例;冷、凉结节8例,其中1例3次手术后肿瘤复发,复查发现转变为温结节;温结节2例。染色体检查2例无异常。病理类型为乳头状腺癌7例,滤泡状腺癌3例,混合癌2例,合并颈淋巴结转移8例。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双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2例,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3例,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分切除6例,双侧腺叶部分切除+峡部切除1例。全组均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10例,无死亡。结论小儿甲状腺癌分化良好,预后佳。甲状腺良性肿瘤术后反复复发或同位素扫描性质改变,应高度警惕恶变可能。手术方式应根据术中病理合理选择。
- 吴树山
- 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切除术儿童
- 不同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比较不同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2月接受微创方式治疗的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患者胆总管扩张程度将其分为A、B两组。A组42例,接受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ST(乳头括约肌切开术)+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案。B组38例,接受LCBDE(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一期缝合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42例患者,其中40例手术获得成功,9例患者ERCP术后血淀粉酶升高,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经胃肠道减压、禁食、抑酶抑酸等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手术成功者在治愈1周后均顺利完成LC术,2例失败者转开腹手术。失败原因:1例合并十二指肠乳头严重水肿表现,1例结石直径超过2.5cm。B组3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微创治疗方式的选择,需从结石直径大小、是否存在胆总管扩张等方面作选择,遵循个体化原则,以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 吴树山林录
- 关键词:微创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疗效
- 120例肝破裂救治临床分析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肝破裂内外科治疗的适应症和手术方式。方法选择淮滨县人民医院肝破裂的120例住院病人,进行早期诊断,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统计再次手术的治愈率和病死率。结果本组120例中治愈109例,死亡11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需手术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术后应清创彻底、止血严密和引流通畅,术后预防感染,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吴树山
- 关键词:肝破裂手术后并发症
- 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对乳腺肿块切除患者乳房美观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对患者乳房美观的影响。方法 75例乳腺肿块切除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行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治疗的微创组(50例)与行传统手术治疗的传统组(2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乳房美容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瘢痕长度均明显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组乳房美容良好率86.0%高于传统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8.0%VS 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手术,乳腺病灶微创旋切术具有微创、切口愈合快、瘢痕小、乳房美容良好率高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吴树山
- 关键词:传统手术乳腺肿块
- 甲状腺叶切除术439例临床体会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甲状腺瘤的合理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 4 39例 ,其中甲状腺乳头状腺瘤 89例、滤泡状腺瘤 2 0 6例、甲状腺囊腺瘤并囊内出血 14 2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2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无病情复发 ,无甲状腺功能低下。主要并发症 :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3例 (0 6 8% )喉上神经损伤 1例 (0 2 2 % )、喉返神经损伤 2例 (0 4 6 % )、术后出血 1例 (0 2 2 % )。结论 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 ,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效果好、不复发等优点 。
- 黄成良易学华吴树山
- 关键词:甲状腺叶切除术甲状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