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党校

作品数:47 被引量:411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项目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40篇小麦
  • 7篇生长发育
  • 7篇冷型小麦
  • 7篇干旱
  • 6篇冬小麦
  • 6篇衰老
  • 6篇小麦生长
  • 6篇拌种
  • 5篇地膜
  • 5篇小麦生长发育
  • 4篇叶绿
  • 4篇叶绿素
  • 4篇配施
  • 4篇肥力
  • 3篇氮肥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含量
  • 3篇地膜覆盖
  • 3篇穗数
  • 3篇同化物

机构

  • 46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长武县农业技...
  • 1篇朝阳县新农村...
  • 1篇岐山县农业技...
  • 1篇陕西省农科院
  • 1篇铁岭市农业科...

作者

  • 47篇刘党校
  • 24篇张睿
  • 14篇刘新伦
  • 11篇张嵩午
  • 11篇苗芳
  • 10篇王长发
  • 9篇戴开军
  • 5篇王新中
  • 4篇严菊芳
  • 3篇冯佰利
  • 3篇李毅博
  • 2篇裴阿卫
  • 2篇许育彬
  • 2篇黄蓉
  • 2篇周春菊
  • 2篇梁增基
  • 2篇易华
  • 2篇杨霞
  • 2篇马亚琴
  • 2篇石华荣

传媒

  • 9篇麦类作物学报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生态学报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西安联合大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麦类作物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昌泉牌”小麦拌种剂拌种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通过两年多点试验和示范 ,结果表明 ,小麦播前应用“昌泉牌”小麦拌种剂拌种 ,具有延缓出苗 ,增强抗倒伏性能和抗旱性 ,增加绿叶面积 ,提高小麦个体质量 ,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 ,增穗 (15 .0~16 .5万 /hm2 )、增粒 (1.6粒 /穗 )、增重 (1.1~ 1.9克 /千粒 )效果明显 ,增产 35 8.5~ 6 6 7.5kg/hm2 .
张睿刘党校刘新伦
关键词:小麦拌种剂小麦抗旱性干物质积累绿叶面积生长调节剂
半湿润地区氮磷钾配施对强筋小麦功能叶光合速率的影响被引量:9
2007年
选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5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水平及组合对小麦生育后期主茎、主茎分蘖Ⅰ和主茎分蘖Ⅱ功能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NPK肥配比处理中,功能叶净光合速率在蘖位、叶位间差异均极其显著,不同生育期间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孕穗期高于灌浆期,主茎>主茎分蘖Ⅰ>主茎分蘖Ⅱ,旗叶高于倒二叶.孕穗期以N225P120K120处理对茎蘖功能叶光合速率影响最为明显,分别比CK1和CK2增加20.41%和25.76%;灌浆期以N135P225K120处理对茎蘖旗叶净光合速率作用显著,分别比CK1和CK2增加43.48%和10.83%.研究发现,在一定磷钾肥基础上通过调节氮肥可以调节孕穗期茎蘖功能叶净叶光合速率,提高钾肥用量有利于提高灌浆期各茎蘖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
刘党校裴阿卫张睿梁增基邓斌礼王新中
关键词:功能叶蘖位叶位光合速率
播种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8
2001年
选用大穗型陕 2 53和多穗型长武 1 1 2两个品种 ,进行地膜穴播、露地穴播和露地条播 ,结果表明 ,地膜穴播比对照露地条播的小麦生长发育显著加快 ,成穗率提高 1 2~ 2 2个百分点 ,成穗数增加 1 0 4~ 2 58万 /hm2 ,增产 1 350 .0~ 1 60 0 .5kg/hm2 ,增产幅度达 2 7.5%~ 35.2 % ,增收 90 6~ 1 2 93元 /hm2 ;露地穴播的小麦前期比对照生长慢 ,拔节后生长速度猛增 ,干物质积累量增加 1 .3~ 1 .4倍 ,成穗率提高 7~ 9个百分点 ,增产5.5%~ 1 5.1 % ,增收 34 6~ 84 2元 /hm2 。
张睿刘新伦刘党校刘宽余
关键词:小麦穴播条播播种方式生长发育
冷型小麦对干旱和阴雨的双重适应性被引量:32
2004年
通过 10余年的研究 ,发现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冷型小麦具有广幅生态适应性 ,即在正常天气条件下 ,它的活力较好、代谢功能较强、具有较好的抗早衰能力 ,优于其它类型小麦 ;而在气象要素反差很大的干旱和连阴雨天气下 ,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中间型小麦相比 ,不但冠层温度依然持续偏低 ,且在叶片功能期、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和籽粒饱满指数等一系列重要内、外性状上仍能继续保持优势。这种对干旱和阴雨条件的双重适应性是冷型小麦一种宝贵的生物学品质 ,它有可能为小麦在多种气象生态条件下的高产、稳产打下较为坚实的生态生理基础 ,并能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提出一个把冷温特征作为重要内容的较为新鲜的育种目标。
张嵩午王长发冯佰利苗芳周春菊刘党校
关键词:冷型小麦干旱阴雨
小麦应用麦业丰化控调节机理的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小麦拔节期叶面喷施麦业丰结果表明 ,成穗数和穗粒数随喷施浓度增高有一定降低 ,并能有效降低基部节间长度 ,但对株高没有影响 ,从而增强了小麦抗倒能力 .原剂型 375~ 75 0ml/hm2 处理增产 6 .8%~ 11.2 % ;新剂型 375ml/hm2 处理增产 14.2 % .麦业丰拌种试验表明 ,高浓度麦业丰拌种 ,可抑制小麦出苗和降低株高 ,影响产量 。
刘党校刘新伦白绪劳葛世敏张睿
关键词:麦业丰小麦拌种成穗数穗粒数抗倒能力
追施氮肥对中筋小麦小偃22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追施氮肥对中筋小麦小偃22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关中主栽小麦品种小偃22高产调优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5-2006年以小麦品种小偃22为材料,于拔节期和孕穗期追施不同量的氮肥,检测其产量、籽粒品质指标和面粉粉质指标的变化。【结果】不同生育期追施氮肥后小偃22平均单产较对照提高13.6%,其中以拔节期施纯氮37.5kg/hm^2+孕穗期施纯氮75kg/hm^2处理增产效果最为显著,较对照净增1350.5kg/hm^2,增幅达20.8%。追施氮肥处理平均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干面筋含量及出粉率和吸水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依次较对照提高6.6%,9.2%,9.9%,2.3%和2.3%;追氮对沉淀值和稳定时间影响不大,但平均硬度和弱化度较对照分别提高1.8%和22.4%;形成时间、评价值和粉质质量依次较对照降低8.3%,10.5%和16.8%。【结论】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小偃22的产量,显著改善其籽粒品质,但不利于粉质品质的改善。拔节期37.5kg/hm^2+孕穗期75kg/hm^2追氮组合对产量和籽粒的蛋白质品质及粉质品质效应最佳。
张睿任富平王哲笃陈久芳刘党校
关键词:小麦追施氮肥蛋白质含量小偃22
地膜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及增产技术研究
张睿刘党校王标刘新伦李凤艳薛德清韩晓玲刘仓乾骆新科戴开军许育彬李连海马志超魏建军安新民
该项目受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资助,编号为:98A15。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主持并完成。主要应用于我国旱作小麦产区,用来大幅度提高单产水平,其技术内容:1、系统地研究了三个不同类型6个品种覆膜后穗分化发育规律,从...
关键词:
关键词:地膜小麦增产技术生长发育规律
不同年份小麦覆膜播种后群体与产量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连续3年对2个类型冬小麦品种进行了覆盖地膜穴播和露地条播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本苗相同的条件下,覆膜后多穗型和大穗型品种成穗数分别比对照提高76万和110万/hm2,穗粒数分别提高4.5和4.0,千粒重分别降低0.3和2.6g,产量分别增加1331.6和1124.5kg/hm2,降水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2.1%和26.6%;地膜显著的增温作用,使地膜小麦阶段发育持续时间发生了变化,生育期比露地缩短8~14d;在地膜小麦生产中,应优先选用中矮杆多穗型品种。
张睿刘党校刘新伦戴开军王拴雄
关键词:小麦覆膜播种降水利用效率大穗型品种成穗数
干旱胁迫条件下冷型小麦灌浆结实期的农田热量平衡被引量:3
2011年
冷型小麦具有代谢功能较好、活力较旺盛、抗早衰能力较强的特征,因而,培育出越来越多的冷型小麦并将其推向生产对于小麦的高产、稳产十分重要。在干旱频繁出现的今天,小麦生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而研究干旱胁迫下冷型小麦的农田热量平衡,对明了冷型小麦农田小气候的形成机理、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相关气象要素和小麦生态指标的测定,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冷型小麦灌浆结实期的农田热量平衡,揭示了冷型小麦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①冷型小麦农田净辐射较暖型小麦偏低16.35—47.57W/m2,但经统计检验,两者差异未达显著水平。②活动层内0.2m—2/3株高和2/3株高—冠顶冷型小麦的潜热通量较暖型小麦分别偏高29.09—48.61W/m2和47.41—134.89W/m2,湍流热通量分别偏低12.48—62.57W/m2和29.37—85.81W/m2;活动层与大气之间的潜热通量,冷型小麦较暖型小麦偏高50.30—124.20W/m2,湍流热通量偏低30.50—102.40W/m2。③冷型小麦的土壤热通量比暖型小麦偏低24.60—65.19W/m2。④冷型小麦加热植株体的热量QA+QT较暖型小麦偏低43.70W/m2。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冷型小麦田的能量分配创造出了冷湿的小气候环境,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严菊芳张嵩午刘党校
关键词:冷型小麦干旱胁迫热量平衡
不同NPK配置对强筋小麦群体生物量与产量的效应研究被引量:26
2006年
在关中川道灌区以强筋小麦陕25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NPK配置对其不同生育期生物产量、群体数量和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提高施肥量可显著增加生物产量、群体数量及产量,处理平均值分别比常规处理增加11.9%-43.6%、4.1%-17.4%和8.3%,其最佳N、P、K配置依次为N135kg hm^-2,P205和K20各120kg hm^-2、N135kg hm^-2,P205225kg hm^-2,K2O120kg hm^-2和N225kg hm^-2,P20,和K20各120kg hm^-2。在目前常规投肥水平下适度增加钾肥有利于生物产量的显著提高,增加磷肥和钾肥有利于群体数量的提高,增施氮钾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产量的最佳NPK配比较常规处理增产19.1%,其增加养分的平均产量4.44kg kg^-1,比各处理平均养分产量高1.6倍。
张睿王新中刘党校刘新伦戴开军
关键词:小麦肥料生物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