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芳
- 作品数:96 被引量:761H指数:17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逆序衰老率小麦干物质积累特性的探索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为揭示小麦逆序衰老类型间干物质积累的差异和动态变化规律,以61个品种(系)作材料,分期采样,并在乳熟末期调查逆序衰老率,采用箱线图、分类变量回归等统计方法对不同逆序衰老率小麦开花后各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特性进行了集群间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83个样点逆序衰老率的分布呈正偏态分布特征,不符合正态分布,参试小麦逆序衰老率为20%(10%~33%)。与低逆序衰老率小麦相比,高逆序衰老率小麦叶片衰老程度在籽粒形成期和乳熟期均较低;茎鞘干物质转运量在乳熟期和灌浆末期均较高;穗干物质积累量在籽粒形成期较低,在乳熟期较高。与逆序衰老现象紧密关联的因素有4个即籽粒形成期和乳熟期的叶片干重变化值、乳熟期和灌浆末期的茎鞘干重变化值,且后两者影响更大。高逆序衰老率小麦千粒重为44.95g(41.24~49.90g),高于低逆序衰老率小麦的43.28g(39.55~47.99g)。从本研究结果看,与低逆序衰老率小麦相比,高逆序衰老率小麦花后穗干物质积累速率呈现出'慢-快-慢'的特征,有利于籽粒的增重。
- 冯帆王长发李志超苗芳
- 关键词:小麦干物质积累
- 冷型小麦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4年
- 通过多年来对小麦冠层温度和生物性状观测,结果发现自然界存在小麦温度分异现象,可将不同基因型小麦按冠层温度划分为冷型小麦、暖型小麦和中间型小麦等不同类群,这些类群的生物学性状有明显的差异,尤其在叶片输出功能期、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蛋白质氮含量、丙二醛含量、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等方面。冷型小麦在上述诸方面表现较优,即使在严重干旱和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下也是如此。通过杂交试验表明,这些性状具有遗传性。又进一步从解剖学角度揭示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各器官在灌浆结实期的结构差异以及在干旱和淹水条件下冷、暖型小麦叶片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
- 刘党校王长发冯佰利苗芳郝彦彬
- 关键词:冠层温度冷型小麦
- 小麦籽粒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被引量:7
- 2007年
- 为了揭示小麦冠层温度对产量作用的实质,探索小麦低温育种工作的技术路线,以1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籽粒灌浆各阶段的冠层温度和源库活性指标分别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对冠层温度指数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和决策分析,对品种的产量结构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灌浆期冠层温度指数与各源库活性综合指标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冠层温度指数与籽粒充实指数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负相关,而与潜在库容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各因素对籽粒充实指数的决定作用顺序为冠层温度指数>千粒库容>千粒重,各因素对潜在库容的决定作用顺序为千粒库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参试品种被分为4类,各类之间的产量及产量结构差异明显。可见,小麦冠层温度主要通过籽粒充实指数间接作用于产量,低冠层温度和大潜在库容的优化组合是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
- 赵鹏王长发苗芳郑锦娟李小芳王一
- 关键词:冬小麦冠层温度
- 陕北黄土高原优势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生态适应性被引量:28
- 2010年
- 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7种优势植物为材料,比较了它们沟间地和沟谷地植株叶片解剖结构的差异,以揭示该地区优势植物对干旱强光照环境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1)7种植物各自具有抵抗黄土高原干旱强光照环境的特殊解剖结构: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叶上表皮具有发达的泡状细胞,叶内具有花环结构;长芒草(Stipa bungeana)叶上表皮下陷形成气孔窝,表皮下具有2至多层的厚壁组织;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叶具有贮水组织、分泌组织和环栅型叶肉细胞;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叶肉全特化为栅栏组织;茭蒿(Artemisia gi-raldii)具有双栅型叶肉细胞和分泌结构;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叶具有发达的粘液细胞;杠柳(Perip-loca sepium)叶表皮具厚蜡质层。(2)与沟谷地植物叶片结构相比,干旱强光照的沟间地植物叶片厚度、叶上表皮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贮水组织厚度增加,上表皮细胞体积、韧皮部面积增大,而木质部面积、木质部面积/韧皮部面积缩小。(3)叶片变异系数可反映植物适应环境的潜在能力,7种植物综合变异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猪毛蒿、铁杆蒿、茭蒿、白羊草、达乌里胡枝子、长芒草、杠柳。潜在适应能力最强的猪毛蒿已成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态恢复的先锋物种之一。
- 杜华栋徐翠红刘萍焦菊英苗芳
-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态适应旱生植物
- 3-芳基丙酸酯类化合物作为制备杀螨药物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3-芳基丙酸酯类化合物作为制备杀螨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螨虫已经对现有杀螨药物产生了日益严重的抗药性,螨病的复发和重复感染日趋频繁。本发明涉及3-芳基丙酸酯类化合物,用于制备动物和人的杀螨药物,杀螨活性极显著强...
- 周乐陈栋栋张冰玉苗芳曹芳君
- 文献传递
- 诱导玉米无融合生殖体的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为诱导玉米无融合生殖,用一种物理方法对陕单911F0玉米种子进行了特殊处理,在M2代发现一株显性突变体,其第三雌穗自主结实242粒。M3代播种后得到6株,其中2株仍是第三雌穗自主结实,而其余4株则是第一雌穗自主结实,其自主结实率分别为5.0%、66.6%、87.1%和50.0%。这些自主结实植株的种子饱满,胚和胚乳发育正常,但其种子根和气生根的发育受到不同的影响。由于这4株具有第一雌穗自主结实,并具有短苞叶、黄花丝、细穗轴、紫花药及根系发育差等这些与亲本完全不同的特性,因而表明它们是由突变产生的无融合生殖体。
- 董安书苗芳王美南吴权明
- 关键词:玉米
- 剪穗处理下小麦叶片逆向衰老的生理表现被引量:2
- 2013年
- 研究剪3/4穗处理下,小麦功能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变化,揭示小麦叶片逆向衰老的生理表现。结果表明,小麦品种随剪穗处理时间的延长,旗叶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均低于倒二叶,而MDA质量摩尔浓度变化高于倒二叶,与各自对照相比,倒二叶与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及CAT活性在灌浆后期都保持较高水平,旗叶则降速较快。另外,剪穗处理导致小麦功能叶片可溶性糖大量积累。出现旗叶衰老早于倒二叶的现象。说明剪穗处理下,叶片同化物的过度积累可能是导致小麦叶片逆向衰老的主要原因。
- 李春玲马亚琴杨霞胡景江苗芳
- 关键词:小麦剪穗可溶性糖过氧化氢酶丙二醛
- 绿豆的冠层温度分异现象及其叶片结构特征被引量:11
- 2005年
- 观测两个绿豆品种安9204和保942—34在结英期冠层温度的变化,发现在大气,土壤、栽培措施完全 一致的一个小尺度范围内,保942—34的冠层温度持续偏高,而安9204的冠层温度相对较低,特别是在结荚后 期表现更为明显。观察比较这两种绿豆的叶片结构,发现冠层温度较低的绿豆品种安9204叶片较薄,但叶肉 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较少;在结荚后期,叶片结构衰老缓慢,叶肉细胞中含有较多 的叶绿体。
- 苗芳张嵩午张宾冯佰利杨振
- 关键词:绿豆冠层温度叶片显微结构
- 小果博落回的生物碱分离与鉴定(英文)被引量:18
- 2010年
- 以D101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将对小果博落回全草的酸水提取物分为50%乙醇洗脱部分和丙酮洗脱部分。对两部分洗脱物分别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由50%乙醇洗脱部分得到5个生物碱:二氢血根碱(1),二氢白屈菜红碱(2),6-乙氧基血根碱(3),6-丙酮基血根碱(4)和Bocconarborine A(5)。由丙酮洗脱部分得到原阿片碱(6),α-别隐品碱(7),β-别隐品碱(8)和小檗红碱(9)。采用波谱分析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3、4、5、9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杨新娟苗芳郑峰周乐王欣耿会玲孙伟
- 关键词:小果博落回罂粟科生物碱药用植物
- 血根碱醇化物和白屈菜红碱醇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动物杀螨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血根碱醇化物和白屈菜红碱醇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动物杀螨药物中的应用。畜禽螨病是一类严重危害动物健康的体外寄生虫病,可引起动物严重的应激反应,影响采食、饲料效率和增重,严重者可引起死亡,目前对动物螨病的控制主要依...
- 周乐郑峰孙艺芳张琦苗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