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正畸
  • 4篇正畸牙
  • 3篇牙移动
  • 3篇正畸牙移动
  • 3篇口腔
  • 3篇口腔正畸
  • 2篇牙根
  • 2篇牙根吸收
  • 2篇粘接
  • 2篇酸蚀
  • 2篇托槽
  • 2篇自酸蚀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2篇根吸收
  • 1篇蛋白
  • 1篇牙槽
  • 1篇牙槽骨
  • 1篇牙槽骨改建
  • 1篇牙齿移动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毛靖
  • 8篇齐娟
  • 5篇李平
  • 4篇谢晖
  • 2篇邓卓峰

传媒

  • 4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口...
  • 1篇口腔正畸学

年份

  • 1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正畸治疗所致炎性牙根吸收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2
2005年
正畸治疗引起的炎性牙根吸收是正畸牙齿移动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病理结局,它的发生与矫治力的应用有关,其最终结果目前尚无法预测。本文就正畸治疗导致的炎性牙根吸收及相关因素作一综述。
齐娟毛靖
关键词:牙根吸收正畸治疗致炎性正畸牙齿移动矫治力
HSP70在大鼠牙移动过程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大鼠磨牙移动过程中诱导型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牙周组织中的动态表达特点,推测其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建立大鼠牙移动的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磨牙移动1、3、5、7、14d内诱导型HSP70在牙周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及定位情况。结果:HSP70的表达在牙周膜受力早期呈强阳性,随后表达逐渐减弱,至14d为弱阳性;同一时期牙周膜的张力侧和压力侧诱导型HSP70的表达存在差异。结论:HSP70在大鼠磨牙受外力移动过程中呈现由强到弱的动态变化及区域性变化,这可能与牙周组织损伤的应激保护和改建过程中蛋白合成的需要有关。
毛靖齐娟李平谢晖
关键词:正畸牙移动免疫组化热休克蛋白70
唾液污染对运用自酸蚀粘接系统托槽/牙面剪切强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评价唾液污染对运用自酸蚀粘接系统托槽 /牙面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牙面不同污染情况分为 4组 :A组 :牙面清洁干燥 ;B组 :牙面在涂布酸性封闭剂之前受唾液污染 ;C组 :牙面在涂布封闭剂之后受唾液污染 ;D组 :牙面在封闭剂涂布前后均受唾液污染。所有样本均用光固化粘接剂 (TransbondXT 3M )粘接托槽。粘接 0 .5h后比较 4组的剪切强度及粘接剂残留指数 (ARI)。结果 :4组剪切强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F =11.89,P <0 .0 5 )。D组剪切强度 (4 .62 86± 1.6883MPa)明显低于A组 (8.75 48± 1.915 3MPa) ,B组 (7.895 1± 1.9692MPa)和C组 (6.90 10± 1.5 162MPa)。B组和C组虽有所下降 ,但仍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之内。 4组粘接剂残留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即使在轻微污染的环境中 (牙面在封闭剂涂布之前或之后受唾液污染 ) ,自酸蚀封闭剂也能进行有效的粘接。
齐娟毛靖
关键词:口腔正畸自酸蚀粘接剪切强度唾液
自酸蚀偶联剂不同作用时间对托槽与牙面剪切粘接强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测量自酸蚀偶联剂不同作用时间下托槽与牙面间剪切粘接强度,以探讨正畸临床上运用自酸蚀偶联剂粘接托槽的最佳作用时间.方法选择48颗正畸减数的恒双尖牙,随机分为四组,自酸蚀偶联剂作用时间分别为:5秒、15秒、30秒和60秒.所有样本均用光固化粘接剂粘接托槽.半小时后测量四组的剪切粘接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SBS)及粘接剂残留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树脂-牙釉质界面形态学改变.结果四组托槽与牙面平均剪切粘接强度范围5.1609 Mpa~5.5146 Mpa,组间剪切粘接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RI评分表明:自酸蚀偶联剂作用时间为60秒时,牙面上残留的粘接剂明显多于其他三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随着自酸蚀偶联剂作用时间的延长,树脂突的形态更规则,结构更致密.结论自酸蚀偶联剂作用时间在5~60秒范围内较厂家推荐时间延长或缩短均不会影响其剪切粘接强度.
齐娟毛靖李平谢晖
关键词:正畸酸蚀剪切粘接强度偶联剂自酸蚀托槽
大鼠牙移动中牙周膜功能状态与牙槽骨改建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牙周膜功能状态大鼠磨牙移动过程中压力侧牙槽骨表面破骨细胞计数及牙移动距离的差异,探讨牙周膜功能状态与牙槽骨改建的关系。方法:选择48只6周龄体重(250±20)g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6只)和实验组(32只)。通过拔除实验组大鼠右下颌所有磨牙使其上颌左、右第一磨牙咬合力改变,3周后分别形成牙周膜代偿性机能亢进模型和牙周膜废用性萎缩模型,据此实验组又分为萎缩组与亢进组(各16只)。在各组大鼠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间放置5mm镍钛拉簧,初始力值60g,近中移动磨牙。分别于加力0d3、d、7d,每组各处死动物2只,14d处死其余动物,制备组织学标本,通过TRAP染色鉴别第一磨牙近中根压力侧牙槽骨表面破骨细胞并记数;对加力14d后的标本拍摄X线片测定牙齿移动距离。结果:牙周膜机能代偿性增强组牙齿移动距离(0.265±0.107mm)明显小于其它两组(0.631±0.142mm,0.679±0.090mm),P<0.01。牙周膜废用性萎缩组与正常对照组移动距离无显著性差异(P>0.05)。萎缩组大鼠近中根压力侧牙槽骨表面破骨细胞计数在实验全过程中(除0d外)均低于亢进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处于退化状态的废用性萎缩牙周膜对矫治力抵抗性差,细胞分化增殖不活跃,骨组织改建率低;机能代偿性增强牙周膜对矫治力抵抗性好,细胞分化增殖活跃,成骨活动大于破骨活动。
齐娟毛靖邓卓峰李平
关键词:牙周膜废用性萎缩正畸牙移动骨改建
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牙髓iNOS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观察牙髓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分布,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髓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畸加力后12h、1d、3d、7d和14d大鼠牙髓组织中iNOS进行检测,观察iNOS的时空分布。结果:iNOS阳性反应的产物呈深褐色均质沉淀,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成牙本质细胞胞浆核周区颗粒状阳性表达。这种染色在正畸加力后12h、1d、3d天有不同程度的增强,3d达到高峰,加力后7d和14d表达减弱,第14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髓组织iNOS的表达先升高后逐渐恢复正常,提示iNOS可能在正畸牙移动牙髓组织改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谢晖毛靖齐娟李平邓卓峰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口腔正畸牙髓
正畸治疗过程中的牙根吸收与相关的临床治疗因素被引量:9
2004年
牙根吸收作为正畸治疗的一个常见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
齐娟毛靖
关键词:口腔正畸牙根吸收
自酸蚀偶联剂不同作用时间对托槽与牙面剪切粘接强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齐娟毛靖李平谢晖
关键词:正畸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