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
- 作品数:50 被引量:140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年龄患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疗效对比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患者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因前交叉韧带断裂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5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40岁患者28例,男13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5(41 -63)岁;年龄<25岁患者29例,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龄21.0(18 -24)岁.平均随访时间26.0(24 - 45)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和随访时均行Lysholm、Tegner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以及膝关节动度仪(KT-2000)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结果 年龄>40岁和年龄<25岁的患者术后平均Lysholm、Tegner和IKDC评分分别为89(74 -100)、5(3 -6)、90 (70 -100)和94(79 -100)、5(4-7)、93(74- 100)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屈膝30.和90.KT-2000差值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平均差值分别为2(0-4)、1(-1 -4)和2(0-4)、1(0-4) 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40岁与<25岁患者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临床效果相似.
- 王海军敖英芳龚熹王永健王健马勇刘阳蒋艳芳张继英程继红余家阔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骨科外科手术
- 前交叉韧带断裂后股骨髁间窝变化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后会否引起患侧股骨髁间窝增生致狭窄。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08年12月进行关节镜下治疗单侧膝关节ACL断裂患者共216例,对其中35例健侧膝关节X线检查无退变的患者进行研究。术前记录患膝ACL断裂的病程,拍摄双侧膝关节髁间窝位X线片,测量其宽度,并对患侧膝关节进行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结果本组患者的髁间窝宽度差值(健侧-患侧)为(2.62±1.38)mm,患膝ACL断裂病程为(24.71±15.20)个月,两者呈正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患侧膝关节的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分别为(69.31±5.17)、(72.34±6.17)及(4.66±0.54),此三者与髁间窝宽度差值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像学测量观察表明,ACL断裂后可继发患侧膝关节股骨髁间窝狭窄,其狭窄程度随病程的延长进一步加重。
- 马勇敖英芳
- 关键词:髁间窝前交叉韧带影像学研究
- 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切除联合缝合修补治疗外侧半月板多房囊肿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切除联合缝合修补治疗外侧半月板多房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作者手术治疗的症状性外侧半月板多房囊肿患者53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1例,左膝30例、右膝23例,年龄30.4±6.3岁。术前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多房囊肿的范围和半月板损伤情况,术中采用前外下入路操作和常规前内侧入路监视下完整清除囊肿,并去除不稳定半月板部分,根据稳定情况决定是否行Outside-in固定,术后立即完全负重快速康复。随访期1年,通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估手术效果,行MRI明确囊肿是否复发。结果:53例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6月,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年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术后6月,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1年行MRI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囊肿切除联合缝合修补,治疗外侧半月板多房囊肿,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和关节功能,避免囊肿复发。
- 孟庆阳马勇史尉利敖英芳龚熹
- 关键词:外侧半月板半月板囊肿半月板缝合关节镜
- 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对单纯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究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l tubercle-trochlear groove,TT-TG)间距对单纯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间接受MPFL双束重建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TT-TG距离、Insall-Salvati指数、Dejour分型和髌骨倾斜角。以TT-TG距离20 mm为临界值,分为正常组和增大组,对比两组间术前和术后IKDC、Kujala、Lysholm和Tegner评分,评估运动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共纳入53例患者(58膝)。平均随访50.0±20.9个月。末次随访时,TT-TG距离正常组和增大组内IKDC、Kujala、Lysholm、Tegner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P<0.001),两组间术后功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TG距离正常组和增大组运动恢复率分别达到88.0%和94.4%。两组内术后髌骨倾斜角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1),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787)。TT-TG距离增大组中1例患者术后再发半脱位;两组均未出现关节僵硬、感染或髌骨骨折。结论:单纯MPFL重建治疗合并TT-TG值增大的复发性髌骨脱位短期临床疗效满意;对于TT-TG值≥20 mm与TT-TG值正常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单纯MPFL重建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 胡枫艺杨帅孟庆阳陈拿云王佳宁马勇刘平王成史尉利
- 关键词:复发性髌骨脱位
- 髁间窝外侧壁后软骨缘顶点在评估前交叉韧带股骨骨道位置中的临床应用
- 目的:以髁间窝外侧壁后软骨缘顶点为标志,研究术后CT与镜下评估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股骨骨道位置的一致性。
- 马勇敖英芳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CT
-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翻修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翻修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1月至2006年7月收治ACL重建后失稳接受翻修患者12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6~39岁,平均28岁,均在关节镜下行探查与翻修手术。结合上述病例分析翻修的适应证、术中处理方法。术后应用KT-2000、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标准(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系统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例因骨道骨质严重缺损行一期植骨术。其余10例一期行ACL翻修手术,重建移植物采用同侧胭绳肌腱(STG)4例,对侧STG4例,同侧骨-髌腱-骨(B—P,r—B)1例,髂胫束1例。ACL翻修术后KT-2000检查平均差值在膝关节屈曲90。位和30。位分别为1.6和3.1mm;术后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平均分别为72.8分、78.3分、4.9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ACL翻修重建后患膝的主观功能和客观稳定性可获得明显改善。
- 马勇敖英芳崔国庆余家阔肖健龚熹闫辉杨渝平程序谢兴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检查翻修
- 关节运动损伤微创治疗临床与基础研究
- 敖英芳余家阔王健全崔国庆胡跃林郭秦炜徐雁焦晨马勇
- 该成果属于运动医学创伤领域。成果在关节运动损伤与微创治疗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解决了手术损伤大、精细度与功能恢复差等难题。主要创新如下:1.发现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继发损害的规律,提出早期治疗原则;发现韧带重...
- 关键词:
- 关键词:微创治疗
- 如何治疗和预防半月板损伤
- 2021年
- 每一个膝关节里面有两个半月板,嵌在大腿骨(股骨)和小腿骨(胫骨)之间。半月板的得名,是因为它的外形近似月牙或者半月。外侧半月板小,更像小○形(中空);内侧半月板大,更像大C形。半月板外周的部分比较厚,上表面稍凹陷,以便与股骨髁相吻合,下表面相对平坦,贴附在胫骨平台上。
- 马勇
- 关键词:半月板损伤内侧半月板外侧半月板小腿骨胫骨平台股骨髁
- 双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特点及治疗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双膝前交叉韧带(ACL)先后断裂的原因及治疗原则。方法:1995年1月~2005年8月收治双膝ACL先后损伤患者32例,对双膝致伤因素、先后损伤之间的关系、膝关节不稳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回顾其受伤到手术的时间及治疗情况。结果:32例双膝ACL损伤,运动性损伤占78.1%,后一侧ACL损伤的发生与先伤膝关节不稳、病人的年龄、运动程度有关。89.1%的膝关节在ACL损伤后出现不稳。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ACL重建手术,26例患者双膝ACL重建为一次手术完成,6例分次重建。结果提示:一侧ACL断裂引起的膝关节不稳可影响到健侧。膝关节ACL断裂后要早期手术重建以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继发损伤,降低另一侧膝关节受伤的风险。对于双膝ACL断裂,我们建议一次手术完成双侧重建,以尽早恢复双膝关节稳定性,保证双膝运动功能。
- 马勇敖英芳
-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 椭圆形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隧道的影像学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改良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单束重建方法,使股骨止点形态更接近解剖,术后CT检查三维重建测量骨隧道位置、形态,观察对比研究股骨骨隧道变化。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共45例ACL断裂患者接受改良关节镜下微创ACL重建术治疗,应用较小直径的骨隧道钻钻制骨隧道,再用骨锉将骨隧道逐渐扩大并改良为椭圆形。所有手术由同一高年资术者完成。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行CT检查,导入MIMICS软件,将骨隧道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骨隧道截面长径、短径。应用四分法测量并评估股骨骨隧道的位置。结果:所有45例患者中,移植物均可通过椭圆形骨隧道,术中未出现骨隧道后壁破裂、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依据不同调整方法(6调7、6调8、7调8),骨隧道截面长径测量值分别为8.34±0.52 mm、10.65±0.72 mm、9.27±0.11 mm,与理论值(8.16 mm、10.66 mm、9.14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骨隧道截面短径测量值为6.57±0.12 mm、6.74±0.13 mm、7.52±0.05 mm,与理论值(6 mm、6 mm、7 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股骨骨隧道中心点位于股骨外髁长度的后26.4%±4.8%、高度的下30.1%±5.6%。结论:本研究通过改良ACL解剖单束重建,应用较小直径的骨隧道钻钻制骨隧道,再用骨锉将骨隧道逐渐扩大并改良为椭圆形。术后测量证实移植物与骨隧道良好匹配。CT三维重建测量骨隧道位置定位在ACL解剖止点范围内,骨隧道入口处形态更接近解剖。
- 张腾胡晓青马勇赵逢源张家豪敖英芳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CT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