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强 作品数:25 被引量:97 H指数:6 供职机构: 国家海洋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船测重力资料平差处理 被引量:5 2015年 基于中国南极考察第28航次和第30航次所获得的实测重力数据,结合NGDC的部分资料,我们采用最小二乘算法平差处理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470 610个有效船测重力观测值点,使航次内、航次间观测误差达到极小。针对不同航次、不同船只数据交点的分布情况,对平差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微调,完成对研究区4组数据的平差。其中,中国南极考察第28航次船测数据交点误差的标准差由平差前的5.5×10-5 m/s2降为平差后的1.78×10-5m/s2,而全部125个交点平差后标准差降为1.545×10-5 m/s2。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研究区空间重力异常图,相比卫星重力异常数据,融合成果数据能更真实地反映海底火山等特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精度。 马龙 郑彦鹏 裴彦良 赵强 刘晨光 高金耀 李祖辉关键词:最小二乘法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区域重力场特征及异常分析 2017年 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及周边区域是南极大陆火山、地震等新构造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与南设得兰海沟、南设得兰群岛一同构成南极大陆边缘现存唯一的"沟-弧-盆"构造体系。本文基于"雪龙"船第28、第30航次实测数据及两个航次的国际共享资料,利用均衡改正数据处理方法获得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的莫霍面深度及其分布规律,分析深部构造-断裂的区域分布及其重力异常特征等。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的空间重力异常呈条带状分布,走向总体与地形相近,布格重力异常则由两侧向中间升高,大致在坡折处形成异常场值为100×10^(-5)m/s^2的分界线,在中央次海盆和东部次海盆海山处形成两个异常高值圈闭,异常值最高为150×10~(-5 m/s^2。莫霍面深度以弧后扩张中心为最低值,向南设得兰群岛和南极半岛两个方向递增,深度从12km递增至陆坡位置的24km。 马龙 郑彦鹏 郑彦鹏 赵强 刘晨光 华清峰 赵强 夏成龙关键词:重力场特征 布兰斯菲尔德海峡 南海北部生物礁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7 2008年 由于生物礁储层具有良好的物性条件,易形成大型油气藏,已成为目前油气地质学研究的热点。我国南海北部在中新世发育了大量的生物礁,若具备合适的发育过程和成岩演化过程,其油气潜力就会非常大,但是其东北区和西南区的生物礁在成岩演化过程中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指出中新世南海海平面变化频繁,冰期海平面的下降,西沙群岛生物礁发生海水浓缩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使生物礁储层良好的物性条件得以保存,但是在同一期,东沙隆起的流花11-1油田却发生了潜流胶结成岩作用,形成致密层,破坏了生物礁储层的物性条件,而之后的沿致密层之间的深埋溶蚀作用,使孔隙层的物性条件得以改善,便成为良好的储层。认为南海北部东北区和西南区生物礁储层的成岩作用差异性可能是由古地理环境、古气候、古构造、古地貌、古生物和油气充注史等因素造成的,研究南海北部生物礁储层成岩作用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对该区油气的勘探和开发以及古环境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孙启良 马玉波 赵强 屈泰来 吴时国关键词:生物礁 白云岩化 西沙石岛风成碳酸盐沉积的早期成岩作用 被引量:9 2013年 西沙石岛风成碳酸盐沉积形成于晚更新世,正处于早期成岩阶段。通过薄片、扫描电镜、稳定碳、氧同位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对石岛风成碳酸盐岩的早期大气淡水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石岛风成碳酸盐沉积的早期成岩固结主要在大气淡水作用下完成,其中蒸发成岩作用在初始固结中可能起着主要作用;在大气淡水作用影响下,部分碎屑颗粒发生溶蚀和新生变形,新生的微亮晶低镁方解石(5~15μm)镶边胶结在颗粒及孔隙周围,并成为主要的胶结物;而作为大气渗流带和潜流带典型产物的亮晶胶结物则很少占据主导地位。海水成岩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早期成岩作用的改造,会造成锶、镁含量的增高,但影响范围仅止于浅表层,而且对δ13C和δ18O值的影响微弱。生物化学作用可能参与了古土壤中灰质壳与根管石的形成,但在风成碳酸盐沉积的整体成岩上不具意义。大气淡水成岩作用会造成石岛风成碳酸盐岩δ13C和δ18O值的降低,并使碎屑发生新生变形而导致锶、镁的淋溶。成壤风化作用会导致Al、Fe、Mn、Y、Cr元素在古土壤中明显富集,其中Al、Fe、Mn的富集与成壤风化作用有关,而Y、Cr元素则可能源于长期暴露引起的风尘或火山灰的相对富集。 赵强 许红 吴时国 刘保华 华清峰 叶俊 李超 宋红瑛关键词:早期成岩作用 A study of impact of the reclamation and artificial island projects on tidal currents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radial sand ridge field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被引量:3 2015年 The two-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model, MIKE21,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tidal currents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radial sand ridges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Result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in situ observations. Then the variations of tidal currents an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caused by reclamation and artificial islands projects are sim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acts are limited around the project areas. After the projects, the fan-shaped, Jianggang centered tidal current pattern would be replaced by a pattern which is formed by two tidal paths. One locates at the Xiyang channel in north-south direction, and the other locates at the Huangshayang channel in east-west direction. The reclamation of Tiaozini separates the waters into south portion and north portion. The changes of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coincide with those of currents. Both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and tidal currents increase at the northwest of Dongsha and the south of Gaoni, while both decrease at the north and south of Tiaozini, and the east and southwest of Dongsha. 赵强 何琴燕 杨耀芳 黄秀清关键词:RECLAMATION 人工岛工程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潮流泥沙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014年 采用MIKE21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了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的潮流形态和含沙量,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了围填海工程后辐射沙脊群海域的潮流和含沙量变化。结果显示工程对潮流和含沙量的影响主要出现在工程区附近。围填海工程使原本以弶港为中心呈扇形辐聚、辐散的潮流格局有所改变,形成东沙岛西侧南北向和高泥岛南侧东西向的两条潮流通道,并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条子泥南北两侧的水体。工程后含沙量的变化与平均流速的变化基本一致,在流速变大的东沙岛西北侧和高泥岛南侧海域,含沙量显著升高;在流速变小的条子泥南北两侧、东沙岛东侧及西南侧,含沙量显著降低。 赵强 何琴燕 杨耀芳 黄秀清关键词:围填海 含沙量 西沙石岛末次冰期风成沉积序列新划分及其旋回特征 被引量:1 2018年 西沙石岛的风成碳酸盐岩是东亚季风末次冰期的产物,以砂丘与古土壤二元旋回的形式记录了东亚季风气候的干湿变化。利用西石2井钻井岩芯资料结合石岛野外地质剖面的详细考察,对石岛风成沉积序列进行了重新的地层划分,将石岛风成沉积分为三层砂丘与两层古土壤的沉积组合。通过对测年数据及东亚季风末次冰期气候变化特征的分析,认为石岛末次冰期风成沙丘与古土壤记录与黄土高原L1黄土的5个次级气候阶段一一对应,都是对东亚季风末次冰期气候背景下,气候干、湿变化在岁差尺度的沉积响应,是具有稳定周期的气候旋回。 赵强 许红关键词:风成沉积 末次冰期 东亚季风 基于现场观测数据的三门核电站冬季温排水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2022年冬季三门湾海域20个定点站和2条走航测线的水温观测数据,分析了三门核电站冬季温排水的时空特征。受温排水影响,冬季观测海域表层水温通常为10℃~19℃。从垂向上看,位于排水口东侧的分层水温测站存在温度层化,表底温差平均值在大、小潮期间分别为0.16℃~1.21℃和0.51℃~2.37℃,小潮期间温度层化较强且持续时间较大潮期间长3~13 h;其余分层水温测站的水体总体呈混合均匀状态。涨急和涨憩时刻,温排水主要被限制在排水口外较小的区域,并向北经猫头水道进入蛇蟠水道;落急和落憩时刻,温排水则向南影响南部滩涂及其以东海域。以1℃温升为标准,涨潮时段温排水最远可影响到排水口西北约3 km处,落潮时段温排水最远可影响到排水口东南约5 km处。三门核电厂址以南各测站小潮期典型潮时水温通常比大潮期高0.5℃~5.0℃,说明三门核电站以南海域在小潮期受温排水的影响更大。 赵强 曹维 邢健 龙绍桥关键词:温排水 水温 舟山海域海上搜救演习及目标跟踪预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为检验海上搜救预报模型,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在舟山岛北部的黄泽洋海域进行了海上搜救演习,基于预报风场、流场,采用Leeway搜救模型对搜救目标的轨迹进行预报模拟.搜救目标受潮流和风的影响,漂移轨迹总体为东南—西北走向并呈顺时针旋转的螺旋.搜救模拟结果基本反映了这种漂移特征,但仍存在一定误差,这种误差主要是由海流预报误差导致的.通过后报模拟试验发现,Leeway模型在目标物逆风漂流阶段,特别是流速较小或转向时段的模拟准确度相对较低. 赵强 舒志光 朱龙 汤志华 吕翠兰 龙绍桥关键词:舟山海域 海上搜救 东海断面调查数据的最优插值同化试验 被引量:1 2015年 以World Ocean Atlas(WOA)气候态月平均资料作为数据同化的背景场,以断面调查数据作为数据同化的观测场,采用最优插值法,对WOA数据进行同化处理,得到分析场,并通过一维搜索方法获得最优相关距离尺度,对分析场进行优化。将调整得到的分析场作为现场观测数据的补充,然后对其网格化并绘制等值线图。两组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同化处理后绘制得到的等值线图既保留了区域的气候态特征,又体现了观测期间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因数据空间分辨率不足所导致的插值结果异常,较单纯使用实测数据或将实测数据与WOA数据简单叠加得到的等值线分布更合理。最优相关距离尺度的大小依同化对象数据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一维搜索方法可以较便捷的获得最优相关距离尺度,提高数据同化的效果。 赵强 蔡燕红 何善方 何琴燕关键词:最优插值法 数据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