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丽津
- 作品数:14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伴9号染色体短臂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及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伴9号染色体短臂(p)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的临床及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对23例伴9号染色体短臂(p)异常的急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与预后;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鉴定累及的基...
- 秦爽刘旭平薄丽津李承文代芸刘世和王建祥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荧光原位杂交
- 文献传递
- Inv(16)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及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与临床诊断
- <正> 背景Inv(16)(p13q22)或t(16;16)(p13q22)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特征性染色体异常,通常见于AML-M4Eo亚型,占总AML患者的5%。其分子特征为CBFB/MYH11融合基因形成。然...
- 薄丽津刘世和刘旭平秘营昌李承文秦爽代芸卞寿庚王建祥
- 文献传递
- 血红蛋白H检测在血液病诊断中的意义
- 赵玉平薄丽津徐艳
- 微循环灌流状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1993年
- 确切地认识血液微循环灌注方式和影响灌流状态的主要因素,对于阐明微循环调控机理及临床应用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介绍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显微高速动态分析技术研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运动;细胞流变性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耦合关系。测定了毛细血管管径的变化和血细胞流速,分析了毛细血流状态。从而对血液微循环灌注方式和特征提出了新观点,并认为“海涛式灌注”理论是不确切的。
- 李贵山梁妮薄丽津
- 关键词:微循环灌注
- 血液流变性观测仪的研制
- 1999年
- 介绍用于血液流变学研究,可对血细胞在不同切变率场中的动态流变行为和变化过程进行观察和测量的仪器。具有手动、自动和模拟搏动状态三种切变率工作方式,可提供各种可变流场,切变率可在0 .1~1000s- 1 范围内任意设定。仪器用血量少,操作简便迅速,图像清晰,直观性强,能实时同步地完成显示、测量和记录血细胞的各种动态流变状态。
- 段炳柱李川李永江任超世李贵山薄丽津任倩
-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血细胞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R-显带后玻片上的应用
-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R-显带后玻片上的应用。方法对17例初诊为M3患者,应用PML/RARa探针在R显带标本玻片上直接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6例显带质量差的标本中5例确认为PML/RARa阳性,1例...
- 薄丽津李成文秦爽刘世和
- 关键词:染色体显带荧光原位杂交
- 文献传递
- 恶性髓系血液病-7/7q-异常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分析染色体 - 7/ 7q-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ML )中的发生频率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luorescence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检测和鉴定 - 7/ 7q-异常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接受细胞遗传学分析 (conventional cytogenetic analysis,CCA)的 MDS/ AML患者的核型特征 ,其中 70份进行 FISH分析。应用双色荧光直接标记的 7号着丝粒探针 (CEP7,光谱绿 )和 7q31基因序列探针 (D7S4 86 ,光谱桔红 ) ,15份正常样本作为对照。 结果 - 7/ 7q-在 AML 和 MDS中出现频率分别为 4 .5 1% (31/ 6 87例 )和 5 .71% (2 8/ 4 90例 ) ,分别占异常核型病例的 5 .6 8%和 10 .2 9%。 7q-常见的缺失区域为 7q2 1- 2 2 (10例 )和 7q31- 35 (10例 )。FISH证实伴有克隆性 - 7/ 7q-异常 ,但在随机性 - 7/ 7q-异常或正常核型中未检出 - 7/ 7q-异常。在核型分析出现 7q-异常的病例中 ,FISH检出 7/ 11例可同时伴有 - 7克隆的出现 ,而且 7q-异常的细胞数显著高于 - 7异常细胞数 (4 2 .5 % vs 8.4 % ,P=0 .0 2 5 )。 1例核型为 del(7) (q2 2 )患者 FISH证实为染色体易位 ;1例 7q+患者 FISH显示 dup(7q) ;1例复杂异常核型 。
- 肖芸刘世和刘旭平秦爽薄丽津李承文代芸王季石
- 关键词:分子细胞遗传学染色体异常核型
- 兔肾渗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兔肾为对象研究了生物流体在肾血管系统中的渗流过程,流动稳定性问题,流动压力与血管有效孔隙体积的关系以及渗流力学方法在药理研究中的应用,我们的结果是ΔP~Q为线性,渗透系数K为1.098~1.109,而且很稳定,血管有效体积与灌注压有关。
- 刘泽扬于大森梁妮薄丽津薄丽津郭尚平
- 关键词:有效孔隙度
- 29例伴del(20q)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 目的分析伴del(20q)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9例伴del(20q)MDS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病程转归进行总结分析。1病例选自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于我...
- 秦爽刘世和薄丽津刘旭平李承文代芸何广胜邵宗鸿
- 文献传递
- 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评估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干扰素 (IFN)治疗后体内残留Ph阳性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间期FISH对 7例未治疗CML患者和 17例IFN α 2b长期治疗CML患者检测体内Ph阳性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假阳性率为 ( 3 87± 0 94 ) % ,确定正常值为小于 6 68% (x± 3s)。未治疗组Ph阳性细胞平均为 89 2 1%。干扰素治疗组Ph阳性细胞平均为 4 4 86% ,与未治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细胞遗传学有效患者 (CGR 4例 ,PGR 2例 ,共 8个标本 )Ph阳性细胞平均为 2 6 3 0 % ,与未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且Ph阳性细胞的减少与INF用药总剂量具有相关性 (r =-0 666,P =0 0 0 2 )。结论 间期FISH检测比染色体核型、RT PCR技术更能准确地评价干扰素治疗后体内存有的白血病细胞的负荷量 。
- 李强刘世和钱林生庞文新薄丽津刘旭平秦爽
-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干扰素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