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渠
- 作品数:10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9
- 2011年
- 背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再出血死亡率高.目的:分析EVB患者入院第1个月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0年1月101例EVB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死亡危险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以该模型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并与实际情况行一致性检验.结果:EVB患者入院第1个月内的死亡率为38.6%.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胆固醇、血钠、血氯、血钾、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ALT、血尿素氮、血肌酐、Child-Pugh 评分、出血量、腹水和肝性脑病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钠、白细胞计数和Child-Pugh评分是EVB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9.2%和93.5%,一致性检验κ值为0.653.结论:低钠血症、白细胞计数和Child-Pugh评分是EVB患者入院第1个月内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可用于EVB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且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良好.
- 蒋晓渠陈世耀王慧
-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 药敏试验在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0年
- 背景:近年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硝基咪唑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快速增高,导致目前推荐的H.p?tori根除方案疗效降低。目的:观察体外实验中Hpylori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敏感性,评估药敏试验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否提高根除率。方法:对260例连续Hpylori阳性患者的内镜胃窦部活检标本行H.pylori培养和药敏试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135)使用奥美托唑、甲硝唑和克拉霉素治疗10d,B组(n=125)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接受10d个体化治疗。治疗结束1个月后.根据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评价根除率。结果:共248例患者(A组129例,B组119例)完成治疗和疗效评价,甲硝唑、克拉霉素单一和联合耐药率分别为31.0%、11.7%和3.6%。A组按方案(PP)分析和意向治疗(ITT)分析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2.9%和79.3%,B组分别为98.3%和93.6%,B组根除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药敏试验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可有效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
- 周家华霍惠峰吴明蒋晓渠
- 关键词:螺杆菌抗药性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不同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FD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目的:探讨不同H. pylori根除方案对FD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160例H. pylori(+)FD患者随机分为10 d序贯治疗组(60例)、7 d三联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息者于停药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以评估H. pylori根除率.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6、12个月评估FD症状.结果:10 d序贯治疗组、7 d三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93.2%、74.1%和48.6%(符合方案分析)以及91.7%、71.7%和42.5%(意向治疗分析),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12个月,10 d序贯治疗组和7 d三联治疗组中H. pylori根除者的FD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0 d序贯治疗和7 d三联治疗的FD症状改善率无明显差异,但前者H. pylori根除率高于后者,临床可推荐10 d序贯疗法治疗H.pylori(+)FD患者.
- 宋翊文霍惠峰蒋晓渠周家华
- 关键词:螺杆菌序贯疗法
- 甘草次酸靶向星状细胞治疗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 张其胜田庚元张健胡美玉王慧蒋晓渠史立华袁如华JohnM,Luk
- 我们以廉价的甘露糖为原料,经过七步合成法,以6.4 %的总收率得到拟糖蛋白载体M6Px-HSA,通过改变化合物M6P与人血清蛋白 (HSA)的投料比,得到取代度 (X)从11到37不同的化合物。然后用体外实验观察不同取代...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纤维化甘草次酸星状细胞
- 比较CTP评分、CTP分级、MELD评分、iMELD评分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短期预后的评估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比较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评分)、Child-Turcotte-Pugh分级(CTP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integrated MELD(iMELD)评分系统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住院30天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01例2009年2月~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计算其入院当日的CTP评分、CTP分级、MELD评分、iMELD评分,以入院30天内的最后结局好转或死亡为研究终点,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比较4种方法对结局的预测能力。比较4种方法的相关性。获取CTP评分和MELD及iMELD评分判断预后的最佳界值点,根据最佳界值点分组,比较组间的死亡率。结果 CTP评分、CTP分级、iMELD评分、MELD评分4种方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49、0.932、0.914、0.851,其中CTP评分显著优于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ELD评分优于MELD评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种方法有很好的相关性。CTP评分的最佳界值点是8分,MELD评分是14分,当CTP评分>8分,或MELD评分>14分,死亡率明显提高(3.6%vs 50%;7.1%vs 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P评分、CTP分级、iMELD评分、MELD评分4种方法均有较好的死亡辨别能力。CTP评分较其他3种方法(CTP分级、MELD评分、iMELD评分)可以更好地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30天内的结局。
- 蒋晓渠陈世耀王慧
- 关键词:CTP评分MELD预后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 老年患者消化性溃疡穿孔及出血后短期病死率的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穿孔和出血后短期病死率与年龄的关系,并确定合并症对此关系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4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并首次被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患者295例和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患者1032例。根据住院病史及出院记录确定其诊断结果及是否死亡,溃疡的合并症及相关药物的使用信息通过住院病史获得。将两组患者分别分为65岁以下组、65—79岁组、80岁及以上组。计算年龄、性别和合并症与标准30天病死率的关系,用COX回归的方法评价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30天死亡比值比(MRR)。结果295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中年龄在65~79岁者107例(36.3%),80岁以上者73例(24.7%);〈65岁的患者中标准30天病死率为3.5%,年龄在80岁以上的患者达到21.9%,校正MRR值达5.2(95%CI:4.3~6.8)。在1032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年龄在80岁以上者338例(32.8%),〈65岁患者的标准30天病死率为1.7%,年龄〉80岁的患者达8.3%,调整后的MRR为3.6%(95%CI:2.8—4.9)。分层分析显示,老年患者的高MRR与合并症的严重程度无关。结论衰老是一个独立于合并症、与消化性溃疡穿孔或出血预后不良存在强关联的预测因素。
- 梁艳斌符宏宇陈辉蒋晓渠
- 关键词:衰老老年患者消化性溃疡穿孔出血合并症
- 一项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比较普萘洛尔单用及与哌唑嗪联合应用降低门脉高压、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3例肝硬化伴中度以上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检查证实)的连续入院患者随机化分组后分别接受普萘洛尔联合哌唑嗪(试验组)或单用普萘洛尔(对照组)治疗,随访直至终点事件出现;治疗前和随访第3个月时行心肝核素显影比值(H/L)测定。结果: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的平均随访期为13个月。用药后,试验组患者的H/L值显著下降(P=0.01)。对于有出血史的患者,试验组用药后H/L值明显下降(P=0.01),下降的绝对差值及相对比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试验组H/L值下降> 20%的患者比例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两组患者的平均无出血时间无明显差异(P=0.42);但Kaplen-Meier曲线显示,在90~237天左右,试验组患者的累积未出血率高于对照组(90.5%比71.3%)。10例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其中试验组7例,对照组3例。结论:对于既往有出血史的患者,普萘洛尔与哌唑嗪联合应用在第3个月时可使门静脉压力较基础值明显下降;H/L的下降幅度和药物有效率均明显优于普萘洛尔单用。
- 蒋晓渠王吉耀陈世耀朱畴文
- 关键词:普萘洛尔哌唑嗪出血放射性核素显像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后的队列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 ,评价手术、内镜硬化剂或套扎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TIPS)治疗及联合治疗等干预措施对病人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以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分析了 1992~ 1999年 2 0 2例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入院的患者。首次接受干预措施时或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次入院为研究起点 ,死亡、发生肿瘤或研究截止日为终点。平均随访时间 34个月。按接受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未干预组、手术组、内镜组、TIPS组及联合干预组 ,比较各组生存曲线 ;评价影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 生存率曲线 (Kaplan Meier曲线 )分析显示 ,联合干预组和手术组病人预后明显优于内镜治疗组和无干预组 (P <0 .0 5 ) ,而内镜治疗组和未干预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联合干预组与手术组也无明显差异。采用Child Pugh分级分层后显示 :对于ChildA或ChildB级者 ,结果相似。而ChildC级病人由于病例数较少无法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 ,4个变量和预后独立相关 :凝血酶原时间、HBV DNA、腹水、手术治疗。
- 蒋晓渠王吉耀陈世耀
- 关键词:胃静脉曲张出血预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 氯沙坦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初步探讨
- 2002年
- 目的:探讨氯沙坦在治疗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以评价其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同时伴有肺动脉高压病人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等治疗。治疗组加服氯沙坦,50mg/次,每日一次。疗程2周。治疗前和2周时测定肺动脉压。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动脉压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肺动脉压的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的差异(P<0.001),动脉血氧分压的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人通过常规吸氧、抗感染、祛痰、平喘等治疗可使肺动脉压降低,加用氯沙坦可使肺动脉压下降更为明显,并使动脉血氧分压上升,提示氯沙坦可用于肺心病的治疗。
- 张益辉王泽球蒋晓渠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氯沙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 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背景:近年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的发生率迅速升高。目的:探讨老年AUGIB的病因、临床结局和主要死亡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0年1月老年AUGIB患者378例,按年龄分为低龄组(60~80岁,n=231)和高龄组(〉80岁,n=147),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急诊诊疗和临床结局,并筛选高龄组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高龄组患者较易发生合并症(P〈0.05)。两组的主要出血原因均为消化性溃疡,高龄组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比例明显低于低龄组(P〈0.05).食管炎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低龄组(P〈0.05)。两组均少见再出血和需行急诊手术止血者。高龄组并发症发生率(P=0.05)和死亡率高于低龄组(P〈0.05)。高风险特征型、人院血尿素氮升高、再出血、严重合并症与高龄组患者死亡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示严重合并症是高龄组患者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AUGIB患者再出血和急诊手术率均相对较低,高龄患者预后较差,严重合并症是造成高龄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 梁艳斌周家华蒋晓渠霍惠峰
- 关键词:胃肠出血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