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灏智

作品数:42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历史地理
  • 15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主题

  • 9篇四书
  • 6篇荻生徂徕
  • 6篇江户时代
  • 5篇战争
  • 4篇朱子学
  • 4篇子学
  • 3篇学术
  • 3篇朱舜水
  • 3篇理学
  • 3篇明治
  • 3篇抗日
  • 3篇抗日战争
  • 3篇古学
  • 2篇学派
  • 2篇哲学
  • 2篇政治
  • 2篇儒学
  • 2篇实学
  • 2篇实学思想
  • 2篇前近代

机构

  • 4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司法警官...

作者

  • 41篇董灏智
  • 2篇韩东育
  • 1篇胡天舒
  • 1篇王明兵
  • 1篇吴红蕾

传媒

  • 5篇东北师大学报...
  • 5篇外国问题研究
  • 4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历史教学(下...
  • 2篇史学月刊
  • 1篇东疆学刊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文史知识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世界历史
  • 1篇史学理论研究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日本学刊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抗日战争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伊藤仁斋的《易经》诠释
2013年
伊藤仁斋(1627~1705)是日本德川时代著名的古学学者,其开创的“古义学”曾在江户时代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他的学术取向转入古学之后,“形而下”的人伦日用之道便贯穿其思想发展之始终。然而,在他晚年的著作中,却存有其对先秦儒学“形而上”之作《易经》的诠释著作,对于这一问题,前人虽有涉猎,但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因而,透过对其《易经》诠释的研究,探索其思想中的“形而上”之见,这将有助于对仁斋古学全貌的深入理解。
董灏智
关键词:《易经》江户时代学术取向
日本近代学者解读“江户古学派”的日本优越论取向——以井上哲次郎与丸山真男为中心
2022年
考察日本思想史,江户“古学派”的说法出自日本近代学者之手。然而,“古学派”的说法自被提出之后,便成为日本学者的重要研究对象,被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尤其是井上哲次郎和丸山真男,前者从“道德论”的视角解读“古学派”,后者则强调“古学派”的“近代性”特征。重要的是,二人在解读“古学派”的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凸显出“日本优越论”的价值取向,成为后来日本学者解读“古学派”的主流基调,但其中亦有夸大之处,未能客观反映出“古学派”的思想价值。
董灏智
关键词:丸山真男
历史研习的大苦与至乐——韩东育教授访谈录
2020年
采访时间:2020年3月 采访地点:东北师范大学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董灏智 问:韩老师好!在我们这茬人中流行一个说法,就是学术队伍中有“两个八○后”,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比方像我;另一个则是80年代成长起来的,像七七、七八、七九级的“新三届”前辈.作为“新三届”的一员,我很想知道您和“成长的八○后”是怎样走上学术道路的?
韩东育董灏智
关键词:学术队伍学术道路访谈录
儒家经典结构的形成及其在近世日本的变迁--以“四书体系”和伊藤仁斋、荻生徂徕为中心
董灏智
日本视角下的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被引量:2
2021年
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公开或秘密出版的书籍中,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日方称为"共产军")皆有不同程度的描述与分析。其中,无论是局部抗战中的东北抗日联军,还是全面抗战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他们与国民党军队相比,人数、武器装备虽处于劣势,却善于游击战术、政治工作、教化工作,广泛动员群众,实现了党、政、军、民的一体化,将抗日战争由"军事战"变成了"政治战",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力军。这意味着,从敌对视角考察日本人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战斗状况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在十四年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地位。
董灏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
17世纪以降中日“脱夷”思想的形成与影响
2024年
明清鼎革之后,中日两国围绕着“华夷之辨”而展开“脱夷”思想的建构。一方面,清统治阶层通过构建“华夷一家”而消弭“华夷之辨”的紧张性,为其统治中国提供了学理依据;一方面,日本江户学人则视中国内地发生了“华夷变态”,并由此塑造“日本为中华”的优越论。这两种似同实异的“脱夷”思想更间接影响了西方“民族观”在近代中日的传播与演变。换言之,近代中日两国对西方“民族”观念的不同接受历程,正是明清鼎革后中日“脱夷”思想在近代的回响。
董灏智
关键词:清代民族
日本诠释“四书”中的“去经典化”与“去中国化”被引量:5
2013年
中国儒学经典"四书",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影响传到东亚世界,形成了"域外四书学"。但是,日本近世(即德川时代)的"四书学"却凸显了与中国本家"四书学"差异甚巨的实务主义与国家主义双重取向。其中的古学派最具影响力,他们通过对"四书"的新诠与解构,开启了日本在"前近代"摆脱中国经典化、脉络化、中心化的开端,"前近代"东亚世界的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亦由此而发生了影响深远的揖别和断裂。
董灏智
关键词:去经典化
日本早期近代化的思想历程(笔谈)被引量:2
2022年
学界通常将日本的明治维新、特别是“脱亚入欧”现象看成是1868年以降迅速完成的历史性壮举,并由此强调日本人只用几十年时间即完成了西方世界几百年才完成的近代改造任务。可当人们注意到日本开国之初西方人笔下的当地人精神面貌,特别是其中所谈及的日本人价值取向并不逊色于西方世界等记录时,或许会发现,早在距明治维新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江户时代,日本即已次第展开过一场以实务主义为基调的思想解放运动。本刊特邀“中国历史研究院韩东育工作室”韩东育教授等学者进行笔谈。本组笔谈拟通过佛教史上的“脱佛入儒”、经典史上的“回归六经”、儒学史上的“脱儒入法”、医学史上的“弃汉从洋”和交流史上的“脱亚入欧”等前后关联、彼此衔续的思想发展脉络,尝试性地勾勒出日本鲜为人知的内在变化经纬。在打破明治维新瞬间成功之神话的同时,也提示了近代化、特别是思想观念等近代性演进所需要的绝对时间,事实上是难以人为跨越的逻辑和事实。
王明兵董灏智韩东育黄滢胡天舒
关键词:脱亚入欧明治维新江户时代近代性医学史
“四书”经典结构形成过程的思想史考察被引量:4
2012年
由《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组成的"四书"是继"五经"之后的又一中国儒学经典结构,对中国及东亚诸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是,"四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学术事件,而是儒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应对外界的挑战而自身调整的结果,这与理学的形成、发展脉络息息相关。
董灏智
关键词:四书理学
朱舜水与伊藤仁斋实学思想的最终定型
<正>"古义学派"作为日本德川古学派重要组成部分,其凸显出"实学"的古学特征是毋庸置疑的,更对后世日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古义学派创始人伊藤仁斋由朱子学向古学转向(即转向实学)的原因与过程,则是日本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董灏智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