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定祥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5篇内固定
  • 3篇枢椎
  • 3篇关节
  • 2篇切口
  • 2篇椎骨
  • 2篇寰枢
  • 2篇寰枢椎
  • 2篇疗效
  • 2篇颈椎
  • 2篇后路
  • 2篇钢板
  • 1篇钉棒系统
  • 1篇钉棒系统内固...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栓塞
  • 1篇血栓栓塞症
  • 1篇腰椎

机构

  • 7篇达州市第二人...
  • 3篇达州市中西医...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泸县人民医院

作者

  • 12篇胡定祥
  • 6篇林达强
  • 4篇赵强
  • 3篇何芳
  • 2篇何仁建
  • 2篇程方东
  • 2篇王清
  • 2篇谭显春
  • 1篇曾昭明
  • 1篇兰永树
  • 1篇宋跃明
  • 1篇李鑫
  • 1篇郑朝平
  • 1篇李俊峰
  • 1篇郑瑞清

传媒

  • 6篇华西医学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手术治疗的20例新鲜齿状突骨折合并周围骨折患者的X线片及CT平扫和三维重建资料。结果:20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23处,术中另发现5例患者各有1处术前影像资料漏诊的周围骨折,合并存在的周围骨折共28处。其中单凭X线片确诊齿状突骨折5例,检出率25.0%(5/20),合并周围骨折2处,检出率7.1%(2/28);CT平扫及三维重建确诊齿状突骨折20例,检出率100%(20/20),发现23处周围骨折,检出率82.1%(23/28)。结论: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能作出较全面而准确的诊断,与X线片相比明显提高了骨折的检出率。建议对怀疑有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患者进行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
胡定祥王清兰永树何仁建程方东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寰枢椎CT三维重建
一期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尺桡骨三度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一期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尺桡骨三度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一期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在尺桡骨三度开放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4年3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的28例尺桡骨三度开放性骨折患者,7例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常规换药,设为A组;7例采用一期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设为B组;7例采用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设为C组;7例采用一期内固定术后常规换药,设为D组。结果28例患者获电话随访6—27个月,平均9.8个月。皮肤软组织愈合时间:A组为(20.5±2.37)d,B组为(14.7±2.16)d,C组为(15.6±2.17)d,D组为(19.7±2.18)d;平均住院天数:A组为(9.7±2.54)周,8组为(4.7±1.46)周,c组为(5.2±2.34)周,D组为(8.6±2.16)周;骨折愈合时间:A组为(19.6±2.74)周,B组为(13.1±1.84)周,C组为(18.1±2.54)周,D组为(14.7±1.74)周。数据对比分析,B组优于A、C、D组(P〈0.05)。结论一期内固定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尺桡骨三度开放性骨折治疗周期短,并发症少,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及治疗费用,是一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胡定祥林达强何芳郑瑞清
关键词:内固定负压封闭引流术尺骨骨折桡骨骨折开放性骨折
小切口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针对性选取我院行THA的病员48例,分为初期小切口THA组、熟练小切口THA组、传统切口THA组,各组16例。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2小时引流量、手术时间及Harris评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期小切口THA组平均出血量,术后12小时平均引流量,平均手术时间等指标均高于传统组,术后Harris评分低于传统组,熟练组与传统组比较,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略少,术后早期Harris评分高,远期Harris评分接近。结论:熟练小切口THA与传统切口THA比较远期疗效无明显优点,初期小切口THA不具微创优势,不必强求小切口THA,并应注重学习曲线。
赵强陈兴爱胡定祥唐影超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小切口微创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组35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其中20例行术中后路减压,8例经椎弓根行病椎植骨。35例均行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并测量术前、术后伤椎前后缘平均高度(百分比)和Cobb’s角,椎管截面积。结果:术后伤椎前后缘平均高度(百分比)和Cobb’s角,椎管截面积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3.2个月。无一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2例出现内固定断裂并完整取出。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手术方法。
赵强郑朝平胡定祥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
上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2009年
目的:探讨上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7月间收治住院的上颈椎损伤患者35例临床资料,其中寰椎骨折6例,枢椎骨折24例,无骨折的寰枢关节脱位5例。除3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和2例陈旧性寰枢关节脱位外,其余为新鲜损伤。评价其早期诊治方法及其预后。结果:早期漏诊6例,35例患者X线检查后均需结合CT或MRI检查完善诊断及分型。手术治疗18例,其中5例为齿状突骨折早期保守治疗后改手术治疗,2例为漏诊的陈旧性寰枢关节脱位。非手术治愈16例,其中3例齿状突骨折Ⅲ型畸形愈合。1例复合性损伤患者住院3月后诊断出寰枢关节脱位出院。33例得到4~38个月随访。随访的33例患者中,骨折患者均愈合,4例寰枢关节脱位患者脱位整复,上颈椎稳定性均维持良好,神经功能改善。结论:重视上颈椎损伤患者影像检查方法早期合理的分步选择与充分利用,避免漏诊。治疗上,积极地整复骨折与脱位,尽早恢复上颈椎的稳定性。
林达强陈兴爱谭显春唐天生何桥蔚胡定祥
关键词:上颈椎
后路寰枢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徒手置钉的初步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利用术前CT多平面重建(MPR)图像上钉道设计与术中确定枢椎峡部中心,指导后路寰枢经关节螺钉内固定徒手置钉的价值。方法选取成人头颈尸体标本9具,及寰枢关节不稳患者5例,螺旋CT扫描,取后路寰枢经关节螺钉内固定的理想钉道(经枢椎峡部中心点)所在平面重建并设计个体化钉道,确定安全的置钉范围。参考术前钉道设计与术中确定枢椎峡部中心,徒手行后路寰枢经关节螺钉固定。术后对实际钉道CT多平面重建,分析徒手实际置钉情况。结果后路寰枢经关节螺钉固定共28侧,术中徒手操作顺利,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手术实际钉道均在术前设计钉道的安全范围内。5例患者寰枢椎间术后较术前存在相对位移变化。结论根据螺旋CTMPR图像设计的个体化后路寰枢经关节螺钉内固定钉道,结合术中枢椎峡部中心显露,可指导临床安全地徒手置钉。
林达强李俊峰陈兴爱谭显春唐天生李鑫胡定祥
关键词: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内固定
枢椎椎弓根-关节突复合体的解剖认识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枢椎椎弓根-关节突复合体的解剖结构特征,探讨该解剖概念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80具枢椎干骨标本椎弓根-关节突部位的解剖结构特征。并随机抽取其中20具标本,在椎弓骨背侧表面做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及经关节(C1-2)螺钉固定钉道投影画线,另2具标本按两种螺钉内固定方式设置直径3.5 mm钉道,并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MPR)钉道断面影像,了解两种钉道与椎弓根-关节突结构的解剖关系。回顾性分析25例外伤致枢椎椎弓根-关节突部位骨折的CT资料,包括其中12例枢椎螺钉内固定术后CT,研究该部位骨折特点及钉道所在的断面解剖。结果:枢椎解剖学上,无严格定义下完整的椎弓根。而枢椎椎弓根-关节突作为复合体,具有解剖结构上整体性特征,其周围界线清楚。外伤致枢椎椎弓根-关节突复合体骨折可分为椎弓根-上关节突骨折、关节突间部骨折及单纯上关节突骨折。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及经关节(C1-2)螺钉内固定的钉道均通过椎弓峡部中心,但起点不同,走向不同。结论:枢椎椎弓根-关节突复合体作为临床解剖概念,具有解剖结构的完整性。明确该解剖概念及各构件对该区域骨折分类与螺钉内固定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林达强曾昭明胡定祥严吉平宋跃明
关键词:枢椎内固定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能预测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症的凝血与纤溶指标。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3年12月入笔者医院行骨折手术并术前行螺旋CT、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的患者321例,其中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13例设为A组,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308例设为B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50例作对照组,分别检测凝血及纤溶系统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与B组的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FIB、AT-Ⅲ值显著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但其值仍处于或接近正常范围;APTT与PT值显著降低且A组低于B组(P<0.05),但其值也仍处于或接近正常范围;D-D值进行性升高,A组显著高于B组且A组显著超出正常参考范围(P<0.001)。结论凝血及纤溶功能各项指标中,PLT、APTT、PT、TT、FIB及AT-Ⅲ对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不足,只有D-D值可能对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具有良好预测作用。
胡定祥林达强唐天生何芳
关键词:骨折血栓栓塞症
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全脊柱MRI检查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86例脊柱结核患者的全脊柱MRI影像资料,观察脊柱结核的MRI信号改变。结果:发现1个部位脊柱结核40例(颈椎3例、胸椎15例、腰椎21、骶椎1例),2个部位29例(颈椎合并胸椎2例、胸椎合并腰椎15例、腰椎合并骶椎12例),3个部位及以上17例(颈椎合并胸腰椎4例、中心病灶为胸椎合并腰骶椎6例、中心病灶为腰椎合并胸、骶椎7例)。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受累39例,3个及3个以上45例。发现脊柱结核伴随椎间盘突出、陈旧性骨折以及小关节骨性关节炎21例,其中颈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间盘突出7例,陈旧性压缩骨折4例,椎体小关节骨性关节炎5例。结论:全脊柱MRI检查能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病变的空间信息,尤其利于发现多部位脊柱结核和并存疾病,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何仁建程方东胡定祥王清
关键词:脊柱结核MRI全脊柱
可塑形跟骨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2009年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可塑形钛板固定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人行切开复位可塑形钛板内固定的治疗进行回顾,随访时间8~30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方法评定,优8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1%。结论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塑形跟骨钛板是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的良好材料,但需注意切口并发症。
赵强唐天生陈兴爱胡定祥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