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铁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血管
  • 4篇静脉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形成
  • 3篇平滑肌
  • 3篇平滑肌细胞
  • 3篇缺血
  • 3篇外科
  • 3篇颈动脉
  • 3篇基因
  • 3篇P21基因
  • 2篇动脉硬化
  • 2篇血管平滑肌
  • 2篇血管平滑肌细...
  • 2篇血管平滑肌细...
  • 2篇血流
  • 2篇人血
  • 2篇人血管
  • 2篇人血管平滑肌...

机构

  • 12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12篇王铁平
  • 12篇余波
  • 8篇史伟浩
  • 4篇蔡端
  • 4篇何勍
  • 3篇朱磊
  • 3篇张学利
  • 2篇薛光华
  • 2篇谭晋韵
  • 2篇王巍
  • 2篇李平
  • 1篇朱运松
  • 1篇张群华
  • 1篇许祖德
  • 1篇张农
  • 1篇张延龄
  • 1篇翟为溶
  • 1篇马志刚
  • 1篇倪泉兴
  • 1篇尹波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第八届全国血...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脑灌注成像在颈动脉硬化狭窄外科治疗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致脑缺血性疾病患者外科治疗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19例单侧狭窄,2例双侧狭窄)行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针对其脑血流量(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进行计算分析,评价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19例患者的双侧脑灌注在术前有显著差异,CBF降低(rCBF=0.874±0.037),MTT延长(rMTT=1.320±0.072)。结论:CT脑灌注在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术前评估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变化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术前发现脑灌注明显降低的病例,外科治疗对其症状改善有意义。
马志刚史伟浩尹波何勍朱磊王铁平余波
关键词:CT灌注脑血流动力学外科治疗
外周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狭窄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抗血小板药物在外周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预防再狭窄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06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管外科行外周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且符合入组条件的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103例分为治疗组(56例)及对照组(47例)。治疗组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mg/d)+拜阿司匹林(100mg/d);对照组术后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周,并从术后第3天起口服华法令。主要终点事件为支架内闭塞、再狭窄以及临床出血率,次要终点事件为心血管事件、死亡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病人基线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1例(1.8%)和0例(0%),18个月的再闭塞率分别是3例(5.4%)和5例(10.6%),支架内再狭窄率分别是8例(14.3%)和12例(25.5%,P〉0.05)。治疗组在出血并发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1.8%VS19.1%,P〈0.01)。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外周动脉支架成形术后的再狭窄。
谭晋韵史伟浩何勍朱磊王铁平余波
关键词:血栓形成
腹主双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被引量:7
2006年
余波王铁平史伟浩蔡端薛光华
关键词:主髂动脉闭塞症股动脉血管闭塞性疾病发病率
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附35例病例分析)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以来收治的35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中存活32例,所有患者术前存在下肢急性缺血的症状如患肢的疼痛、麻木、苍白或青紫、皮温降低、活动障碍均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7例患者术后可扪及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5例行截肢术。35例患者中3例死亡。动脉损伤1例。股部切口淋巴漏1例。随访2个月到1年。没有截肢的27例患者均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5例截肢患者患肢的缺血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要提高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水平及改善预后,首先要加强对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认识,减少早期漏诊、误诊。其次尽快抗凝,溶栓,取栓或进行血管重建,缩短缺血时间。注意由于缺血造成的并发症的防治。
史伟浩余波王铁平
关键词:下肢动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
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六例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有6例采取经肘静脉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6例均经右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将SNF(Simon nitinol filter,Bard)沿90cm长鞘置入下腔静脉。结果6例手术均1次成功,用时平均25min。除1例肘部穿刺点有轻度红肿外,其余均愈合良好,无出血或血肿,无静脉炎。滤器位置准确,无偏斜。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穿刺容易,创伤小,术后患者无需卧床制动,有利于DVT的治疗。同时,对于经股静脉穿刺有禁忌的DVT患者,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更不失为较好的替换选择。
余波史伟浩何勍王铁平王巍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
p21抑制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p2 1基因转染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 (HVSMC)凋亡进而抑制其增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腺病毒介导将外源性p2 1基因转入HVSMC ,利用印迹杂交分析、荧光染色分析等对p2 1基因的表达、靶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 (tTG)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外源性p2 1基因高水平的表达显著抑制了靶细胞的增殖 (P <0 .0 1) ,tTG表达的显著升高及荧光染色检测均提示靶细胞发生了凋亡。结论 p2 1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诱导HVSMC凋亡并能抑制其增殖 ,这一过程可能与tTG的高表达有关。
张学利张群华余波王铁平张延龄蔡端李平朱运松
关键词:P21基因基因转移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脱噬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
p21基因转染治疗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潜在临床价值研究
2002年
目的:研究复制缺陷性腺病毒携带p21基因体外孵育转染治疗移植静脉内膜增生(IH)的可行性及潜在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直接连接法将p21基因装入5型腺病毒,得Adp21.实验动物分3组(n=36):p21基因转染组(T)、药物治疗组(D)、对照组(C),T组移植静脉段取材后置于高滴度的病毒工作液(×108pfu/ml)中,0℃~4℃下体外孵育转染45min,转染后将该静脉段经端端吻合间置于同侧颈总动脉;D组动物于术前1周给抗IH药西拉普利,C组动物无特殊处理,后2组移植静脉段取材后置于普通培养液45min(0℃~4℃下),同法吻合移植.于术后不同时间段取材,印迹杂交及免疫组化法鉴定p21基因的表达,HE及V.G染色观察移植静脉段的IH情况.结果:T组术后3d即有p21表达,另两组不表达.D组的I/M在术后3d至术后3w小于C组,有显著差异(P<0.05),至4w时D组的I/M已接近C组,无显著差异.3d时D组I/M小于T组,但1w后各时间段的情况则相反,T组I/M小于D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数值见表-1).结论:体外孵育法可有效实现Adp21转染移植静脉段,静脉移植人体内后能有效表达转染的目的基因,功能蛋白p21能减轻移植静脉IH,其效果优于抗IH药西拉普利,有重要的潜在临床意义.
张学利余波王铁平蔡端
关键词:P21基因移植静脉内膜增生血管再狭窄
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实验研究
本文根据下肢多段或广泛的小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诊治状况,研究了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缺血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史伟浩余波王铁平
关键词:下肢缺血血管外科干细胞移植
文献传递
近端血流阻塞式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近端血流阻塞式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预防脑血管栓塞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及可操作性。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23例符合外科治疗指征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9例(82.6%)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全脑血管造影后在脑保护装置MO.NA系统下行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计算术中脑缺血时间,观察术中及术后30d神经系统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造影示,6例(26.1%)颈动脉狭窄50%~70%,17例(73.9%)颈动脉狭窄〉70%。所有病例在MO.MA系统保护下颈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均顺利进行,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5.3±1.2)min。术中及围手术期无死亡及脑卒中发生;2例在颈总动脉球囊阻断时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伴对侧肢体短暂抽搐;2例术后出现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持续时间分别为6h及1周。9例患者术中颈动脉抽血中可见细小斑块碎片。术后30d随访有1例TIA发作,1例对侧新发脑卒中,术后30d累积脑卒中发生率及病死率为4.3%。结论应用近端血流阻断式脑保护装置MO.MA系统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预防神经系统事件发生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合重度及不稳定性斑块的颈动脉硬化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
余波王巍史伟浩朱磊何勍谭晋韵王铁平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脑保护装置脑血管意外
置腔内转流管和颈动脉补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附45例报告)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剥脱术(CEA)的手术方法及技巧,以降低围手术期脑卒中发生率及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方法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管外科行CEA45例,其中颈动脉硬化单侧狭窄36例、双侧9例。短暂性脑缺血(TIA)32例,缺血性脑卒中7例,无神经系统症状者4例。术前常规行多普勒彩超检查,9例行DSA检查,38例行CTA检查。颈内动脉起始段平均狭窄为(69±12)%。所有病人均在全麻下行CEA,术中常规置颈动脉转流管及用牛心包补片作颈动脉成形术。手术时间平均110min。脑缺血时间平均2min45s。结果围手术期及术后30d均无死亡及脑卒中发生,2例分别于术后6h及10h出现TIA。术后随访6—42个月,均未发生脑卒中。32例TIA病人,28例症状消失,4例症状改善。1例8个月后颈动脉轻度狭窄(〈30%),其余病人颈动脉均无再狭窄。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常规运用颈动脉转流管及常规采用牛心包补片做动脉成形术可使手术更安全有效及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余波王铁平史伟浩何勍倪泉兴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缺血性脑卒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