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牟红梅

作品数:8 被引量:127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小麦
  • 5篇核磁
  • 5篇核磁共振
  • 5篇磁共振
  • 4篇水分
  • 3篇冬小麦
  • 2篇植株
  • 2篇水分分布
  • 2篇种子
  • 2篇转基因
  • 2篇萌发
  • 2篇基因
  • 2篇灌浆
  • 2篇灌浆过程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种
  • 1篇玉米种子
  • 1篇脂质体

机构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陕西省农业分...

作者

  • 8篇牟红梅
  • 4篇杜光源
  • 4篇何建强
  • 2篇白江平
  • 2篇冯浩
  • 1篇周文娟
  • 1篇文玉香
  • 1篇陈宏
  • 1篇汪自庆
  • 1篇唐燕
  • 1篇张志平
  • 1篇魏荣瑄
  • 1篇刘树俊
  • 1篇邢建军
  • 1篇张文俊
  • 1篇齐笑
  • 1篇刘梦达
  • 1篇马鸿雁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Journa...
  • 1篇黄牛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2
  • 1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慈菇蛋白酶抑制剂通过花粉管途径对小麦的导入及转基因植株分析被引量:67
1999年
慈菇蛋白酶抑制剂(ArrowheadProteinaseInhbitor,API)是来源于慈菇(Sagittariatrifolia)储藏器官(根茎)的一种天然抗虫物质,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类,能抑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和激肽释放酶,对某些鳞翅目、双翅目以及鞘翅目等昆虫有毒杀作用。通过花粉管途径,将构建的含抗虫基因API-A、API-B和选择性标记基因NPT-Ⅱ的质粒pBLAH-A(B)导入3个冬小麦品种(JD-1、8866、866554),通过卡那霉素抗性的筛选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表明,Kmr绿苗中有3株为PCR阳性株(866554有2株,JD-1有1株),阳性率为0.29%。用API基因的片段为探针,对Kmr绿苗分别进行基因组DNA的Southern杂交分析,在3株PCR阳性株中都检测出了API基因片段的存在,说明了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对转化阳性植株899554-3的自交后代进行了PCR分析和Southern杂交分析,部分植株表现为PCR和Southern杂交阳性,这表明整合到基因组中的外源基因能稳定遗传给后代。用ELISA的方法检测与API基因融合的NPT-Ⅱ基因的表达含量,发现在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为阳性反应的3植株中都显示出NPT-Ⅱ的高含量,为杀虫基因API在转基因小麦中的整合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牟红梅刘树俊周文娟文玉香张文俊魏荣瑄
关键词:慈菇抗虫基因小麦遗传转化API
小麦种子吸胀萌发过程的核磁共振检测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将核磁共振成像和T2弛豫检测相结合,对处于萌发过程的小麦种子进行了连续72h检测。小麦种子核磁成像显示,吸胀阶段(0~6h)种子皮层、胚和珠心突起的水分含量明显增加;萌动阶段(6~22h)珠心突起的水分向胚乳扩散;萌发阶段(22~72h),胚根和胚芽鞘陆续长出,吸水率增大,胚乳含水量升高并逐渐活化。T2弛豫检测显示,小麦种子吸水率存在快速吸水、平稳吸水及振荡吸水3个阶段,与成像显示的萌发3阶段相对应,体现了种子萌发对水分需求的动态过程。核磁共振技术能够直观且连续地反映小麦种子内部水分的变化和分布,为科学揭示小麦种子萌发过程、合理调控萌发过程土壤水分状况提供了新的试验方法和理论依据。
要世瑾牟红梅杜光源冯浩白江平何建强
关键词:小麦种子萌发吸水率核磁共振
小麦灌浆过程籽粒水分变化的核磁共振检测被引量:21
2016年
花期至成熟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麦穗的水分状态随着干物质的积累而呈现出独特的变化特征。为了揭示活体冬小麦灌浆过程的水分变化规律,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的无损检测特性,结合核磁共振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和核磁共振T2弛豫谱分析,对小麦麦穗进行了连续活体检测。核磁共振质子密度加权成像结果表明,灌浆前期籽粒的水分不断增加,至花后15 d籽粒的水分含量达到最大值,此后小麦籽粒的水分逐渐减少。在此过程中,灌浆物质在籽粒中积累的顺序是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的。经核磁共振T2弛豫谱分析,麦穗中的水分可分为结合水、半结合水和自由水三种相态。从籽粒形成至完熟期麦穗不同相态的水分都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特点,但涨落步调不尽相同,其中结合水含量的增长期最长,至蜡熟期结束时(花后33 d)才达到最大值。籽粒形成后麦穗总水分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即使在籽粒干质量快增期(花后15 d至花后27 d),籽粒中干物质的迅速积累也并未导致水分含量的明显减小,单穗的总水分含量与最大水分含量相比仅仅减少了十分之一。花后30 d之后,随着颖片及穗轴逐渐变黄衰老和籽粒的脱水成熟,麦穗水分含量才急剧减小。小麦灌浆中期麦穗维持较高水分含量,说明水分在同化物积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除了灌浆中期较高的水分含量,蜡熟期的快速脱水亦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贮存并减少呼吸消耗,对于小麦产量的形成和稳定亦具有重要意义。
牟红梅何建强邢建军要世瑾唐燕汪自庆杜光源
关键词:水分核磁共振成像冬小麦灌浆
基于核磁共振的冬小麦灌浆及玉米种子萌发过程水分分布规律研究
小麦籽粒的灌浆过程是最终产量形成的重要过程,籽粒灌浆的优劣不仅决定着籽粒产量的高低,同样也会对小麦的品质产生影响。因此小麦灌浆过程的机理研究对于增加小麦单产、提高小麦品质来说尤其重要,而灌浆过程的水分变化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牟红梅
关键词:核磁共振冬小麦灌浆过程水分分布
文献传递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检测小麦植株水分分布和变化规律被引量:33
2014年
为研究活体冬小麦植株水分的分布状况和连续变化过程,该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无损、非侵入的技术优势,分析了小麦各器官T2弛豫谱特征及其反映的代谢特性,分别推求出小麦叶片、茎秆和穗的信号幅值与被检测器官纯水含量以及鲜质量的回归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量活体冬小麦植株各器官湿基含水率的检测方法。对活体植株各器官湿基含水率核磁共振检测方法的可靠性验证表明,由核磁共振法和烘干法测定的小麦叶片、茎秆和穗的湿基含水率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3%、3.5%、3.3%。然后将该检测方法用于监测同一株冬小麦各器官湿基含水率的长期变化和日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乳熟期至成熟期,小麦各个器官的湿基含水率均逐渐减小,而叶片湿基含水率的日变化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乳熟期叶片的湿基含水率由8:00逐渐减少,且在14:00-16:00达到最低值后开始恢复,于20:00恢复至当日初始水平。成熟期叶片湿基含水率由8:00逐渐减少,但在20:00不能恢复至日内的初始水平。由于这套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小麦湿基含水率检测方法能够对同一植株进行活体无损连续监测,因此该研究的结果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揭示冬小麦植株体内水分的连续变化规律和植株衰老过程,从而为研究冬小麦健康生长耗水规律和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基础。
要世瑾杜光源牟红梅栾翔宇马鸿雁刘嘉男刘梦达齐笑何建强
关键词:作物水分核磁共振冬小麦
核磁共振技术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6年
植物体内的水分状态与传输过程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水分传输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研究植物水分利用与调控的基础.植物体内水分的传输过程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植物需要通过对体内水分状态的适当调整来适应环境变化和维持自身的生长发育.由于蒸发通量、压力室、高压流速仪、热脉冲等传统检测方法往往会对植株造成破坏和损伤,因此难以准确反映和定量描述植物体内水分传输的真实过程.核磁共振技术(NMR)由于其无损、非侵入的特点,在植物水分分布和传输相关研究中日益得到关注.本文概述了NMR在检测植物体内水分分布、传输以及含量测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还分析了目前NMR技术在SPAC系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并指出NMR技术将来可能在植物水分生理、植物与环境互作以及水分代谢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NMR技术在SPAC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开发户外便携式、开放式检测仪器是NMR技术在SPAC研究领域进一步应用和推广的关键所在.
要世瑾杜光源牟红梅冯浩白江平何建强
关键词: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核磁共振植物水分状态水分传输
用精子载体法制备转基因动物模型的研究
制备转基因动物的研究方法目前已有很多,而选择最合适的基因导入方法是成功制备转基因动物的关键.该实验以日本大耳白兔为实验动物,用精子载体法进行了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并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缺点及成功率.研究所用的重组质粒载体为反转...
牟红梅
关键词:精子载体法脂质体转基因兔基因导入
文献传递
干扰素-τ(IFN-τ)的分子结构和妊娠识别机理被引量:3
2002年
在反刍动物的整个妊娠失败中,早期胚胎死亡占有很大的比例,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母体妊娠识别失败造成的。IFN-τ(干扰素-τ)是由反刍动物孕体附植时发出的特有的妊娠识别信号,它是建立母体妊娠识别的一种主要因子、本文阐述了IFN-τ的分子结构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即IFN-τ和PGF2a、UCRP、OTR、GM-CSF的互作机理。
牟红梅陈宏张志平
关键词:PGF2ΑGM-CSF反刍动物分子结构妊娠识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