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婷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稻茬
  • 2篇稻茬小麦
  • 2篇小麦
  • 2篇公顷
  • 2篇公顷产量
  • 2篇高产
  • 1篇氮代谢
  • 1篇稻米
  • 1篇淀粉
  • 1篇淀粉粒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观察
  • 1篇蒸煮
  • 1篇蒸煮过程
  • 1篇中稻
  • 1篇糊化
  • 1篇KG

机构

  • 3篇扬州大学

作者

  • 3篇潘婷
  • 2篇彭永欣
  • 2篇朱新开
  • 2篇丁锦峰
  • 2篇李春燕
  • 2篇封超年
  • 2篇郭文善
  • 1篇杨佳凤
  • 1篇韦存虚
  • 1篇赵凌霄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稻茬小麦公顷产量9000kg群体糖氮代谢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稻茬小麦籽粒产量9 000 kg·hm-2群体糖氮代谢特征及关键生育期糖氮营养诊断指标。【方法】2010—2012年,在稻麦两熟条件下,以中筋小麦扬麦20为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以施氮量(纯N)为主区,设210 kg·hm-2、262.5 kg·hm-2两个水平;以施氮比例为副区,设基肥﹕壮蘖肥﹕拔节肥﹕穗肥分别为3﹕1﹕3﹕3、5﹕1﹕2﹕2两个水平;以穗肥追氮时期为裂区,设剑叶露尖、孕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4个水平。通过试验构建稻茬小麦不同产量群体,分析不同产量群体植株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动态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提出籽粒产量9 000 kg·hm-2左右稻茬小麦关键生育期糖氮代谢诊断指标。【结果】随小麦生育进程推移,不同产量群体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及糖氮比在越冬始期和孕穗至开花期出现峰值,返青期出现低谷,花后下降直至成熟;植株氮含量逐渐下降,其中越冬始期至拔节期迅速降低,拔节至孕穗期降幅减慢,孕穗期至成熟期缓慢下降。籽粒产量9 000 kg·hm-2以上群体孕穗期植株可溶性糖、氮含量及开花期植株氮含量显著高于籽粒产量9 000 kg·hm-2以下群体;成熟期植株可溶性糖含量低于籽粒产量9 000 kg·hm-2以下群体,2010—2011年度差异达显著水平,2010—2011年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成熟期植株糖氮比显著低于籽粒产量9 000 kg·hm-2以下群体;其他生育期植株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群体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孕穗期植株可溶性糖、氮含量及开花期植株氮含量与产量呈线性正相关,乳熟期植株可溶性糖及氮含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成熟期植株可溶性糖含量与产量呈线性负相关。籽粒产量9 000 kg·hm-2左右群体孕穗期、开花期、乳熟期及成熟期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4.56%—16.78%、14.52%—16.82%、10.59%—11.23%、1.62%—1.76%,氮含量分别为1.55%—1.64%、1.47%—1.57%、1.28%—1
丁锦峰訾妍成亚梅潘婷封超年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郭文善
关键词:稻茬小麦高产
稻茬小麦公顷产量 9000 kg 群体钾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被引量:4
2014年
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扬麦20为材料,通过基本苗和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比例的调控,建立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籽粒产量9000 kg hm–2群体钾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籽粒产量≥9000 kg hm–2(超高产)群体钾素吸收高峰期出现在拔节至开花期,吸收的钾素占一生吸收钾素的52%~68%;开花期和成熟期钾素积累量均极显著高于<9000 kg hm–2(高产)群体。成熟期叶片、茎鞘、颖壳+穗轴和籽粒钾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花后茎鞘钾素转运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颖壳+穗轴钾素转运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超高产群体开花期和成熟期钾素积累量分别为430~450 kg hm–2和366~408 kg hm–2;成熟期钾素积累量,茎鞘中最高,为244~269 kg hm–2,其次是叶片和颖壳+穗轴,分别为46~49 kg hm–2和40~46 kg hm–2,籽粒中仅为35~46 kg hm–2;花后茎鞘钾素转出量为46~52 kg hm–2,颖壳+穗轴钾素积累量为9~17 kg hm–2。超高产群体每100 kg籽粒的吸钾量需达4.57~4.87 kg,此时的钾素利用效率为20.56~22.02 kg kg–1,钾收获指数为0.095~0.112。
丁锦峰訾妍杨佳凤潘婷封超年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郭文善
关键词:稻茬小麦高产
蒸煮过程中稻米糊化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明蒸煮过程中稻米的形态变化。[方法]利用树脂半薄切片法,将蒸煮过程中稻米整粒包埋切片,碘染色观察稻米形态的变化。[结果]稻米糊化从外围向内部进行,糯性稻米糊化较快。糊化过程中,淀粉粒体积增加,直链淀粉溢出,淀粉粒逐渐失去颗粒形态而相互粘连在一起。[结论]淀粉粒形态的变化可以反映稻米的糊化。
潘婷赵凌霄韦存虚
关键词:稻米蒸煮淀粉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