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 作品数:120 被引量:1,217H指数:16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一种矮化果树的固定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矮化果树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柱、钢丝(3)、固定卡紧装置(4)和帆布带(5),钢丝(3)设置在固定柱之间,钢丝(3)上设置有若干固定卡紧装置(4),固定卡紧装置(4)和果树(2)一一对应,固定卡...
- 刘利李春燕刘浩浩张文兵丁航赵西宁史颖刚赵继政郭阳姜豪李汝春周俊童郭娇娇张凯利谢春宇王壮壮张春辉孙尚义
- 文献传递
- 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营养和加工品质调控效应被引量:174
- 2003年
- 选用弱筋小麦宁麦 9号、中筋小麦扬麦 10号、强筋小麦皖麦 38,通过设计施氮量和氮肥运筹试验 ,分析氮素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适当增加施氮量或提高中后期施氮比例 ,均能提高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 ,增加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降落值、沉降值、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在本试验条件下 ,强筋、中筋小麦在施氮量 180~ 2 4 0kg·ha-1范围内 ,氮肥施用以基肥∶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为 3∶1∶3∶3的处理最优 ,其次为 5∶1∶2∶2处理 ;弱筋小麦以密度 2 4 0× 10 4·ha-1、施氮量180kg·ha-1、基肥∶平衡肥∶拔节肥为 7∶1∶2的处理易实现高产与优质协调。
- 朱新开郭文善周君良胡宏张影李春燕封超年彭永欣
- 关键词:氮素专用小麦营养水平
- 基于线性回归的冬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卫星遥感预测模型被引量:1
- 2011年
- 以环境减灾卫星HJ及与其同步或准同步实地观测的冬小麦长势参数和籽粒品质指标为基础,分析了试验样点卫星遥感变量、叶片SPAD值及开花期冬小麦籽粒淀粉含量间的相关性,建立及评价运用HJ影像遥感变量监测冬小麦籽粒淀粉含量的间接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应用HJ影像数据监测冬小麦籽粒淀粉含量是可行的。归一化遥感植被指数NDVI可作为预测籽粒淀粉含量的敏感遥感光谱指数;以此为基础可建立冬小麦品质遥感预测模型,为遥感技术监测小麦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农业生产进行实时指导提供实时信息支持。
- 王君婵谭昌伟朱新开李春燕王妍童璐施乐郭文善
- 关键词:冬小麦开花期淀粉含量
- 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产量及花后旗叶衰老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0年
- 为给稻田套播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江苏淮北地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氮量(240 kg.hm-2)相同条件下,随拔节肥和孕穗肥施氮比例的上升,小麦产量、氮肥偏生产力(PFP)和氮肥农学效率(NAE)逐渐升高,但后期施肥比例过高,产量有所下降,以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3∶2∶2的处理籽粒产量、PFP和NAE最高。随花后生育进程的推移,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MDA含量呈上升趋势。随拔节肥和孕穗肥施用比例的提高,旗叶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下降速率变缓,MDA含量上升速率也减缓。本试验条件下,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施用比例为3∶3∶2∶2的氮肥运筹方式有利于减缓花后旗叶衰老,提升氮肥利用效率,提高粒重和产量。
- 朱新开郭凯泉李春燕封超年彭永欣郭文善
- 关键词:强筋小麦稻田套播氮肥运筹比例旗叶衰老
- 稻茬小麦公顷产量9000kg群体糖氮代谢特征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稻茬小麦籽粒产量9 000 kg·hm-2群体糖氮代谢特征及关键生育期糖氮营养诊断指标。【方法】2010—2012年,在稻麦两熟条件下,以中筋小麦扬麦20为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以施氮量(纯N)为主区,设210 kg·hm-2、262.5 kg·hm-2两个水平;以施氮比例为副区,设基肥﹕壮蘖肥﹕拔节肥﹕穗肥分别为3﹕1﹕3﹕3、5﹕1﹕2﹕2两个水平;以穗肥追氮时期为裂区,设剑叶露尖、孕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4个水平。通过试验构建稻茬小麦不同产量群体,分析不同产量群体植株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动态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提出籽粒产量9 000 kg·hm-2左右稻茬小麦关键生育期糖氮代谢诊断指标。【结果】随小麦生育进程推移,不同产量群体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及糖氮比在越冬始期和孕穗至开花期出现峰值,返青期出现低谷,花后下降直至成熟;植株氮含量逐渐下降,其中越冬始期至拔节期迅速降低,拔节至孕穗期降幅减慢,孕穗期至成熟期缓慢下降。籽粒产量9 000 kg·hm-2以上群体孕穗期植株可溶性糖、氮含量及开花期植株氮含量显著高于籽粒产量9 000 kg·hm-2以下群体;成熟期植株可溶性糖含量低于籽粒产量9 000 kg·hm-2以下群体,2010—2011年度差异达显著水平,2010—2011年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成熟期植株糖氮比显著低于籽粒产量9 000 kg·hm-2以下群体;其他生育期植株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群体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孕穗期植株可溶性糖、氮含量及开花期植株氮含量与产量呈线性正相关,乳熟期植株可溶性糖及氮含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成熟期植株可溶性糖含量与产量呈线性负相关。籽粒产量9 000 kg·hm-2左右群体孕穗期、开花期、乳熟期及成熟期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4.56%—16.78%、14.52%—16.82%、10.59%—11.23%、1.62%—1.76%,氮含量分别为1.55%—1.64%、1.47%—1.57%、1.28%—1
- 丁锦峰訾妍成亚梅潘婷封超年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郭文善
- 关键词:稻茬小麦高产
- 密度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剑叶衰老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稻田套播小麦作为轻简栽培的一种播种方式在稻麦两熟生产中广泛应用。本试验在江苏淮北地区设计不同密度试验,研究其对稻田套播强筋小麦花后剑叶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且随密度增加,下降幅度增大;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籽粒产量亦随密度增加而下降,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剑叶SOD酶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可用二次曲线方程模拟,在花后14-16 d达峰值,且随密度增加峰值出现时间提前,峰值数值呈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特征;随花后生育进程推移,剑叶MDA含量呈上升的变化特征,且随密度增大,数值变大;花后35 d剑叶SOD酶活性与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MDA含量与花后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单茎籽粒产量则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 朱新开郭凯泉郭文善封超年李春燕彭永欣
- 关键词:SPADSODMDA衰老
- 作物淀粉合成关键酶及其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5
- 2008年
-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polypetide,AGPase)、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SBE)、淀粉去分支酶(Starch debranching enzyme,DBE)等是淀粉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本文主要介绍了前人关于这五种酶各同工型的结构、功能、各同工酶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生育时期的表达特异性,及它们的基因表达与淀粉合成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谭彩霞封超年陈静郭静郭文善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
- 关键词:淀粉淀粉合成酶基因表达
- 小麦抽穗至灌浆期蚜虫防治技术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为了系统研究小麦大田麦蚜防治技术,以弱筋小麦扬麦13为材料,调查了抽穗至灌浆期麦蚜与天敌的数量动态,研究了阿维菌素、吡虫啉、毒死蜱和乐果四种农药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和对天敌的影响以及麦蚜的防治适期。结果表明,天敌量随麦蚜密度的波动而波动,两者关系达极显著水平(r=0.93**);所选四种农药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均较好,但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和选择性杀虫剂吡虫啉对天敌的杀伤率较低;在抽穗开花期至花后7 d即麦蚜发生初盛期进行一次性施药防治,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麦田治蚜对灰飞虱有一定兼治作用,但效果不理想。
- 夏玉荣封超年王正贵郭文善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
- 关键词:麦蚜天敌防治适期
- 除草剂苯磺隆对麦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0年
- 为了评价施用苯磺隆对土壤环境的生态效应,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苯磺隆对麦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磺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且浓度越高,激活作用越强;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0.13、0.25和0.50 g.kg-1浓度处理轻微激活,1.00 g.kg-1浓度处理抑制;苯磺隆在处理初期抑制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喷药后10 d开始激活,至30 d逐渐恢复至清水对照水平;苯磺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苯磺隆对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均为短期效应,除1.00 g.kg-1浓度处理外,其余处理酶活性在试验后期均能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对麦田土壤生态系统相对安全。
- 王正贵封超年郭文善夏玉荣朱新开李春燕彭永欣
- 关键词:小麦苯磺隆土壤酶活性
- 铅胁迫下干旱对国槐和紫穗槐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为了阐明铅胁迫下国槐和紫穗槐对干旱的生理响应机制,进而对比两者在铅胁迫下的抗旱性,为西北矿区耐铅型抗旱植物鉴选提供依据。通过盆栽试验,以1年生的国槐和紫穗槐幼苗为材料,以土壤相对含水量(SRW)100.00%的无铅处理为对照,其余处理外源铅浓度统一设为2 000 mg·kg^(-1),测定不同水分胁迫强度(土壤相对含水量87.84%,70.00%,52.16%,40.00%)国槐和紫穗槐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单一铅胁迫(2 000 mg·kg^(-1))下国槐和紫穗槐抗氧化酶活性高于对照;铅和干旱复合胁迫下,SRW 87.84%、SRW 70.00%、SRW 52.16%的处理,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升高,国槐幼苗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高于对照,紫穗槐SOD和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高于对照,而CAT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SRW为40%的处理下,国槐的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OD活性略高于对照;紫穗槐SOD、POD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铅胁迫(2 000 mg·kg^(-1))对国槐和紫穗槐的抗氧化酶有激活作用;铅胁迫下,紫穗槐对干旱的抗性强于国槐。
- 李春燕王进鑫王敏陈科皓王榆鑫宋清玉
- 关键词:铅胁迫干旱胁迫国槐紫穗槐抗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