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双林
- 作品数:37 被引量:38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姜堰中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 生活化课程 生长式教育——关于“共同关注系列”课型的描述与分析
- 2012年
- 在开发新媒体阅读资源的课题研究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新阅读方式,实现阅读向写作的有效转化,姜堰中学的张菊萍老师创设了一种“共同关注系列”的阅读课型。笔者观摩了四节这样的课,分别是“共同关注——当北大遭遇会商”、“共同关注——当慈善遭遇策划”、“共同关注——好人困境的破解之道”、“共同关注——中国式体育”。通过多次听课和深入分析,笔者对这种课型有了较多的理解,试简述如下。
- 潘双林张菊萍
- 关键词:生活化课程课型教育阅读资源
- 读写转化的关键:共生、习得、理解被引量:1
- 2012年
- 符号语言学、语言习得假说和图式理论对阅读的机理有着部分的描述,深入剖析这三个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阅读向写作转化的机理。大量的自主性阅读、人文性阅读、主题性阅读是提高阅读效果的重要方式,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和建构是阅读向写作有效转化的关键所在。
- 潘双林
- 关键词:符号语言学图式理论
- 望美人:《赤壁赋》的潜在意脉被引量:3
- 2019年
- 《赤壁赋》因其儒道相左又相容的特点,对其思想的理解往往难于显豁到位,从文本层次、文本间性视域分析其潜在意脉,剖析语词背后的思想流动,可以较好地理解儒道是如何兼容的,进而理解以苏轼为代表的众多封建士大夫的人格矛盾及其消解方式。
- 潘双林
- 关键词:文本间性
- 言语智慧:言语教学的落点
- 2012年
- 《语文学习》2012年第10期刊载了林忠港老师的一篇文章《言语教学的起点与落点——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文章从语文学科的本体出发,阐发了言语教学实践的整体建构和操作路径:言语形式是言语教学的起点,言语内容是言语教学的节点,言语意图是言语教学的落点。应该说,该文在言语教学的理论建构和实施策略上确有新意,亦较为实在。然笔者以为,将言语教学的落点定位在“言语意图”上,似有不妥。
- 潘双林
- 关键词:教学实践语文学习意图
- “霸蛮”与“殉道”——略谈《屈原列传》中的“霸蛮”人格及影响
- 2011年
- “霸蛮”精神是湘楚文化的一大特征,“霸蛮”可以视为一种文化人格或者人格文化,它兼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因子。《屈原列传》中楚怀王的冲动、蛮干、专制是消极的,但在屈原明道、守道、殉道的人生历程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霸蛮”人格的积极因子,其积极用世、敢于担当、严持操守、坚韧不拔、以身相许、至死不渝的伟大人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成为救国图存、造福民众的民族脊梁。
- 潘双林
- 关键词:《屈原列传》
- 语文课:少一点解读,多一点运用
- 2017年
- 语文课要少一点解读,多一点运用,以言语实践活动为主体,通过言语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高级语用能力。文本解读是言语实践的跑道与车间,言语实践是文本解读的出发与旨归。具体而言,应当基于实践,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基于语用,用教课程的理念来教课文。当然,强调言语实践,并不能完全抛弃语文知识的讲解。否则,语文教学就是失去了它的专业特色。
- 潘双林
- 关键词:语文课文本解读言语实践
- 共生性:语丈学科的本质属性
- 2012年
- 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课?这是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一直欲言而不敢言的一个问题。读了2011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第3期胡根林、庄淮芬两位老师的文章《关于台湾国文教学的笔谈》,过去一直思考的问题.一些已有的想法又涌上心头,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 潘双林
- 关键词:共生性学科语文课教学工作国文教学
- 生活化课程,生长式教育——关于“共同关注”系列阅读课型的描述与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共同关注”系列阅读课是基于新媒体阅读资源开发而创生的一种阅读课型,它是由教师选择具有教学价值的新闻事件作为教学资源。通过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引发互动交流、讨论探究的一种课堂形式。其课堂结构主要包括导言、新闻回放、追根溯源、破解之道、延伸阅读、结语六个环节。它实现了课程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凸显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实现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生态化、学生和教师成长的无痕化,指向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课程愿景和教育哲学。
- 潘双林张菊萍
- 关键词:课型分析
- 人文阅读:言思共生互转的孵化器
- 2015年
- 基于高中学生的教育目标和身心发展,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读写转化策略?笔者以为,高中阶段,充分重视人文阅读,促进言思互转共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重要路径。
- 潘双林高志雄
- 关键词:人文孵化器身心发展教育目标教学效益
- 重建语文教学生态的四个关键问题被引量:1
- 2013年
- 笔者发现,在新课改进入反思和攻坚的关键时期,语文教育界出现了一些乱象。本文拟就语文学科的性质、课程、价值、评价四个关键问题做一些探讨,算是投石激浪,以利于方家各呈锦囊,妙手着春,重建语文教学生态。
- 潘双林
-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态教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