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食管
  • 2篇食管胃
  • 2篇食管胃结合部
  • 2篇食管胃结合部...
  • 2篇手术
  • 2篇腺癌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淋巴结转移
  • 1篇动脉
  • 1篇右锁骨
  • 1篇右锁骨下
  • 1篇右锁骨下动脉
  • 1篇粘连性
  • 1篇粘连性肠梗阻
  • 1篇食管癌
  • 1篇食管下段
  • 1篇食管下段癌
  • 1篇手术中
  • 1篇输尿管

机构

  • 7篇赣南医学院第...
  • 4篇赣南医学院第...
  • 1篇新乡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殷青辉
  • 6篇曾祥泰
  • 4篇杨斌
  • 4篇周小青
  • 3篇张国辉
  • 3篇叶斌
  • 2篇黄绍明
  • 2篇刘晓平
  • 2篇曾祥福
  • 1篇李章红
  • 1篇赖剑
  • 1篇王学中
  • 1篇李海坤

传媒

  • 1篇江西医药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
2015年
传统观点将发生于食管胃结合部的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类型分为食管下段癌(鳞癌)和贲门癌(腺癌)。德国学者Siewert将其归为独立的一类疾病,并将其命名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范围包括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结合部远近各5 cm的肿瘤。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将AEG作为一类独立疾病,并对不同分型AEG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殷青辉曾祥泰叶斌李才胜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食管下段癌病理类型
管状胃重建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管状胃重建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确诊为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144例患者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两组,传统组(76例)行食管-残胃吻合,管状胃组(68例)则行食管-管状胃吻合,观察术后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食管-残胃吻合后有35.5%的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管状胃组有16.1%的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传统组食管-残胃吻合后有22.3%的患者经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管状胃组有7.5%的患者经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管状胃术式较传统残胃-食管吻合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殷青辉曾祥泰王学中叶斌李才胜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消化道重建外科手术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误诊为食管癌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认识少见疾病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先天性因素、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内镜、食管造影及胸部CT检查明确诊断的1例ARS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文1例因进食后不适就诊患者,行食管X线钡剂造影示食管上段于第3胸椎水平见由左下向右上走行的压迹,边缘光整,并轻度局限性狭窄,钡剂通过稍迟缓,食管镜检查该处食管壁软、黏膜正常.有血管搏动现象:胸部增强CT检查证实为ARSA。结论ARSA临床少见,大部分无临床症状,少部分因该动脉走行异常出现气管、食管受压或并发主动脉瘤或夹层,常误诊为食管肿瘤,应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
殷青辉李章红曾祥泰杨斌
关键词:右锁骨下动脉误诊
输尿管结石手术中不同型号双J管的应用体会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手术留置不同型号(F6、F4.5)双J管对碎石排出的影响。方法对23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手术,将符合入组条件患者随机分为留置F6双J管组和F4.5双J管组,比较两组术后碎石的排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碎石排出情况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输尿管结石术中明显有碎石情况下选用小号双J管更有利于碎石排出。
黄绍明周小青张国辉赖吉安杨斌殷青辉曾祥泰李才胜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双J管
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胃肠减压量、腹部症状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和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临床治疗方法相比,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曾祥泰曾祥福周小青刘晓平殷青辉赖剑杨斌张国辉
关键词: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胃癌早期淋巴结转移的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找出胃癌早期淋巴结转移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特征,将FTIR用于术中快速检测和判断转移淋巴结,指导手术中淋巴结清扫准确范围。方法:对48例不同病理状态的胃癌手术标本872枚淋巴结进行FTIR检测。依据病理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胃癌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分析两组淋巴结的FTIR图谱差异。结果:872例样品中,无癌转移淋巴结785枚,癌转移淋巴结87枚。癌转移淋巴结的Ⅰ1640/Ⅰ1550(P=0.015)较无转移淋巴结组织升高明显,提示癌组织中蛋白质数量发生改变;P1550较无转移淋巴结组织降低明显,酰胺Ⅱ带却出现蓝移(P<0.01),提示癌组织中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Ⅰ2920/Ⅰ1460(P=0.038)较无转移淋巴结组织明显降低,提示癌组织中脂类含量较低。提示胃无转移淋巴结和胃癌转移淋巴结的图谱在峰形、强度、频率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应用FTIR可以对胃周淋巴结行术中快速检测,判断淋巴结转移,指导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
殷青辉李海坤叶斌周小青李才胜曾祥福曾祥泰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腹腔镜下两种阑尾残端处理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阑尾炎为普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传统治疗方法为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由德国学者Semm于1983年首次报道[1],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及腔镜设备与技术的成熟,1987年后国内、外得到广泛开展,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术中便于探查等优点;但腔镜下阑尾炎切除术中阑尾残端的处理各有不同,现总结如下。
周小青刘晓平杨斌黄绍明张国辉赖吉安殷青辉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残端处理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